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312章強者為王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1-04-29  作者:共賞清歌
數天之后,劉志下詔,因承恩公鄧演于國于民有功,加封為一等南海公,其長子鄧統被冊封為世子。

承恩公和南海公,聽起來都是公爵,但實際意義卻相去甚遠。

承恩的意思表示是外戚,受到裙帶關系而獲得封爵,沒有封地,也沒有實權。

而南海公則不同,這是靠他自己的功績獲得的,大漢自從白馬之盟后,便規定異姓不得封王。

所以,一等南海公已經是一個外姓者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了。

何況劉志還明確規定,由鄧家代理海州、金州和葉州三個海外州郡。

這份詔書的發布,劉志并未與任何人商量,只是在頒布之前,給朝中幾個大佬打了聲招呼。

盡管眾臣對于讓鄧家代理海外諸州的命令,并不同意,但事實上那里本來就是鄧演一手開拓出來的版圖,而且也一直掌握在他的手中。

再加上皇帝的獨斷專行,即使他們并不贊成,也無可奈何。

詔書下達之后,所有人中最震驚的其實是鄧演本人。

但他了解劉志的性格,一言既出是不可能再有任何更改的,于是大方的接受了詔書,并表示了感激之情。

緊接著,他的舉動卻表明了自己心中的惶恐,鄧演決定將剛剛三歲多的次子鄧康,送回京師,由母親宣夫人撫養。

明面上是希望他能夠接受正統的大漢教育,背后的真正含義,卻是將他送回來作為人質。

盡管劉志從頭到尾,都沒有露出任何這方面的意思。

在大漢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海外或者鎮守邊境的大臣,會將自己的某個兒子留在京城,作為對皇帝效忠的一種保證。

像皇甫規和段颎,還有張奐等人都是如此,唯有陸奉游俠出身,無妻無子。

但他與董班相交莫逆,而董班作為安南的總督,家眷全部都留在了家鄉南陽,一個也沒有帶過去。

因此鄧演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他這個次子鄧康,是在他出海之后出生的,至今為止他連一面也沒有見到。

作為一個看重親情的人來說,父子相隔萬里,也是一種悲哀。

其實他本來想將長子鄧統送回來的,畢竟他已經十幾歲了,又出生于京師。

自己一年四季到處跑,南海那邊,必須要有一個能鎮得住場面的人,雖然他的妻子楊宜十分能干,可鄧統也少年老成,幫了不少的忙。

金州和葉州的土著,雖然名義上已經歸順了大漢,但由于與中土相隔遙遠,他們在感情上并沒有多少認同感。

相反的,他們對于這位遠道而來的征服者,卻心服口服。

所以鄧統必須留在南洋,可他總共只有兩個兒子,非此即彼,只能委屈鄧康這個幼子了。

不過京師有宣夫人,還有鄧遠夫婦在,皇后鄧猛和皇帝劉志也會多加照拂,相信鄧康即使離開了父母,也會生活的很好。

鄧演在京師并沒有待多久,很快就整裝南下,這次他并沒有直接回南陽,而是先去了廣州那邊的港口。

那里是大漢最大的造船廠所在地,正在實驗開發蒸汽機輪船。

在此之前,已經在京師建造成功小型的蒸汽機船,現在想將它運用到更龐大的樓船之上。

鄧演在京師參觀了這種蒸汽船之后,非常感興趣,他親身經歷了長達四年的海上漂泊,對于提高船速有著更迫切的愿望。

當然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樓船,不僅僅可以用在商業方面,戰艦一樣可以配備。

這給大漢的軍事力量提升方面,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壓倒性優勢。

當然隨著蒸汽機的大量運用,煤炭的開采,和鋼鐵制造業的迅猛發展也迫在眉睫。

同時蒸汽機技術的飛速完善,也將帶動其他的工業制造,例如紡織業,采礦業,造紙業,工程技術等等。

當第三代蒸汽機面世的時候,劉志便明白,一場工業大革命已經近在眼前。

他也深知,工業大發展將會給這個剛剛完善封建制的國家,帶來什么樣的沖擊。

所以他必須提前考慮到種種未來的混亂情況,并及時作出調整和干預。

當然在工業還沒有正式發展起來之前,他所要做的是給予他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鄧演離開京城之前,參加了安陽長公主的成人禮。

盡管劉志非常寵愛這個女兒,成人禮的儀式也十分隆重,但卻只限定在特定的范圍之內。

皇后鄧猛希望這個儀式只要有家族長輩參加就好了,并不需要驚動其他的京城貴婦。

而郾太后一向崇尚質樸節約,因此這個提議也得到了她的支持。

最終,劉華的成人禮在太后的永安宮舉行,除了皇室宗族幾位德高望重的女性長輩之外,鄧氏家族的所有人員都特許參加。

當然益陽公主和長社公主都屬于家人范疇,另外漢順帝的幾位公主也受邀參加。

女子十五及笄禮和男子二十加冠禮一樣,都代表著已經成人,可以擔負起家族的重任和使命了。

在大漢的傳統禮儀中,這也是最莊重復雜的儀式之一。

身為長公主,她的正賓人自然必須身份高貴,但在劉華本人的堅持之下,她的外祖母宣夫人,擔任了此重要職位。

按照當時的慣例,必須邀請一名閨中好友擔任有司,負責陪伴笄者并為她托盤。

但貴為長公主的劉華,很不幸,從小到大居然一個閨中密友也沒有。

一來是因為她身份高貴,難免孤獨;二來恰巧皇室和鄧氏家族,都沒有與她年齡相仿的貴女。

還有一個原因,劉華從小性格活潑獨立,頗有男兒氣,劉志還記得她小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當一個將軍。

這與其他端莊守禮的貴族女子格格不入,因此很難成為可以交心的朋友。

不過劉華也不會在乎這些,她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每天都過得十分充實。

因此,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的益陽公主,便充任有司,擔負起陪伴侄女的重任。

劉志與鄧猛跪坐在正位,看女兒穿著朱紅色的深衣,莊重而典雅,鴉青的發髻高挽,一掃平日里小女孩的嬌俏靈動。

二人對視一眼,神色間都頗為感慨,一眨眼,吾家有女初長成,而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褪去了所有的青澀。

劉志送給女兒的成人禮也別具一格,是一柄銀色的短劍,劍身細窄,反射著月色般的皎潔銀光。

劍鞘上并沒有繁復華麗的裝飾品,但劍身上卻隱隱約約有著海浪般的細微花紋。

只一打眼,她便知道眼前這柄不起眼的短劍,絕對是柄神兵利刃。

頓時欣喜地綻開笑顏,“多謝父親,孩兒非常喜歡。”

郾太后卻有些責怪地瞪了劉志一眼,這丫頭本來就像個假小子一樣,如今成人了,正該收斂一些。

可他倒好,一味的寵著女兒,還偏偏送她這樣的成人禮。

舅父鄧演的禮物也頗合劉華的心意,是一艘純銀打造的帆船模型,看起來精致絕倫,鼓滿的風帆,仿佛正在乘風破浪。

儀式完成之后,郾太后招手讓劉志和鄧猛留下來。

“陽安已滿十五歲,是不是也該議親了?”

一般情況下女子十三四歲就會開始物色對象,在劉華這個年紀,大部分女孩都已經定親了。

但劉志寵愛女兒,舍不得將她這么早就嫁出去,反正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郾太后便也沒有為此事操過心。

何況劉志一向反對早婚,他親政之后,一直都是主張放緩結婚年齡。

在他的倡導之下,如今很難聽說十三四歲就成親的男女了,一般女子都在十六歲以后,但最遲不會超過二十歲。

而男子一般都在十八歲才會娶親,給出的理由是,早婚有損于身體,會造成元氣流失,從而壽數有減。

當然,這也確實是真話,隨著大漢醫藥學的迅猛發展,這個理念也漸漸地深入人心。

所以,父母為兒女計,都不敢將親事再提得像從前那么早了。

但相親說媒,挑選合適的對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大漢人還是習慣于早點把婚事定下來,大不了遲幾年舉行婚禮就行了。

見這對當父母的如此不靠譜,女兒十五歲了也不說起挑選夫婿,郾太后這個作祖母的,自然會著急。

鄧猛作為兒媳,不好違抗母親的命令,而且她也的確有心要給女兒挑個好人選。

于是聞言立刻微笑道:“母親說的是,確實該為陽安打算了,陛下怎么說?”

此事主要還是看劉志的態度,盡管他覺得女兒還是個中學女生的年紀,但如今時代如此,總不能把她留成個老姑娘吧。

況且,以他目前在皇朝的無上權威,誰又敢欺負慢待他的掌上明珠呢。

“既然你們都如此認為,那便先慢慢找著吧,不急,好好挑選。”

郾太后被他的特別囑咐給逗笑了,“瞧你說的,好像我們會給陽安隨便選個夫婿一樣。”

劉志自己也忍不住笑了,為人父母之后才明白,原來真的會關心則亂,做出一些亂了方寸的事情出來。

“還有啊,陽安也該靜下心來,好好學些禮儀了,雖說是公主,不用針線女紅,但也不能失了皇家體統。”

劉華在劉志的縱容下,從小習武讀書,并未學過那些針線之類的活計,算是個特例吧。

但這讓郾太后很憂心,覺得沒有皇家公主的端莊典雅。

劉志卻覺得無所謂,劉華盡管性格開朗,卻并不是那種驕縱任性之輩,行事大方很有分寸感。

將來,希望能找到一個懂得欣賞她的男子,與她兩情相悅琴瑟和鳴。

及笄禮之后,劉華并沒有如郾太后所愿,老老實實待在宮里學習禮儀,而是跟著舅父偷偷跑到廣州去了。

這次她是先斬后奏,直接留書出走,當然,事前鄧演也不知道,否則不會讓她跟隨。

但劉華卻女扮男裝,到了豫州才跟鄧演匯合,到了此時他也沒有辦法,只能遂了她的心愿,帶著她一同前往。

劉志知道以后,也沒有責怪,反而還在郾太后面前為她開脫,說是請示過自己的。

有當父親的為她隱瞞,劉華自然是可以高枕無憂了,反正過一段時間舅父還要回京師為祖母祝壽,不用擔心誤事了。

夏末,渤海王劉悝和平原王劉碩,都攜家帶口地來到了京師,住進了劉志為他們準備的行館之中。

平原王心如枯木,除了進宮覲見皇帝和太后之外,其余時間都窩在行館看書,或者是繼續喝酒,每日都在醉生夢死之間。

而渤海王卻不同,他一來到京師就像回到了家一般,如魚得水。

每日都和一幫王孫公子飛鷹走馬,忙得不見人影。

郾太后對劉碩很是憐惜,張羅著要給他續弦,可惜他本人興致缺缺,根本就不感興趣。

因為知道他對亡妻的感情,都是比照著王妃尋找的,可一連為他介紹了幾位之后,劉碩連敷衍都懶得敷衍一下了。

見他實在不愿意,郾太后再心疼他也沒有辦法,總不可能強行給他配一門親事吧。

太后大壽,不僅各諸侯王齊集京師,各州郡也都有禮物和賀表,幾大軍區的大將軍也都派人押送來豐厚的禮物。

大漢的屬國更是積極參與,提前派了個本國王子前來祝壽。

其余與大漢有商貿往來的西亞各國,甚至遙遠的羅馬和地中海國家,也趁機派了使臣前來賀壽。

當然,也是借著這個機會,與大漢建立正式的邦交。

從古到今,就是強者為王,只要足夠強大了,那些小國家和民族,就會像飛蛾撲火一般,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過來。

折服于強者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

而劉志之所以堅持要舉辦這場盛會,除了孝敬母親之外,同樣有著政治和外交上的考慮。

如今的古羅馬帝國,也處于最強盛的時期,與大漢一東一西,猶如兩顆閃耀在世界之巔的明珠,璀璨奪目。

沒有外力干預的話,古羅馬已經走到了最輝煌的時期,很快就會盛極而衰。

而劉志有理由相信,大漢將成為世上獨一無二的強者。

上一章  |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