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360章妥協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1-07-05  作者:共賞清歌
“陛下提出來的南水北調或者東水西引的工程,可以作為第二期的目標,用五十到一百年的時間,來逐步完成。

譬如可以先將現有的大運河開發支流,繼續向涼州、并州和幽州等地延伸。

還有東北那邊河流眾多,從那邊往遼州一帶引水,要比從南方調水工程量小很多。

當然倉促之間,臣也不可能想出時分完善的計劃來,陛下可以委派工部相關人員,對于西北地形和水利情況,進行詳細的測量和估算。

到時候再匯聚專業人員,進行合理的規劃,陛下以為如何?”

水利工程并不是紙上談兵就能徹底定下來的,荀爽一向務實,自然不可能夸夸其談,信口開河了。

“很好,既然荀卿同意修建水利工程,過兩天朕重新召開會議,另行商議。”

當然荀爽此來更多的是表明他的態度,獻計獻策還都是其次,遇到皇帝松了口,眾人都松了口氣。

這幾年劉志行事越發的難以琢磨,尤其是病重之后,做起事來不再像當年一樣不疾不徐,謀定而后動。

他現在擔心自己的身體無法長壽,有很多事情都想急于把他做完,以至于急功近利,有些脫離大漢如今的實際情況了。

這對于一個國家的君主來說,是個十分危險的信號,哪怕之前他的政策再英明神武,現在也有可能會把國家帶到溝里去。

陳蕃和荀爽等人,都已經敏銳的發現了這個苗頭,心中雖然隱隱不安,但以劉志如今固執的性格,又不好下力死諫。

畢竟劉志所做的這些決定,出發點都是好的,政策也不是說不對,只是操之過急了些。

就像一個半大的少年,還沒有長大,就被急著拉上了戰場去打仗,他再厲害,也缺乏經驗和應變能力,結果自然也十分危險。

荀爽走后,第二個進宮求見的是陳寔,很顯然,他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陛下,老臣愿意帶人去西北勘探地形,看看情況到底如何,該不該修建這些水利工程。

如果需要,又該如何去修建,才能既符合國情,又能達成目標。”

也就是說,到現為止,陳寔依舊沒有表態,但以他一貫的行事作風,自然是用事實說話了。

一切的爭論在他的眼里,都是空中樓閣,沒有半點基礎,因此他的意見就是,只有調查清楚了,才有真正的發言權。

“勘探工作肯定是要做的,不過陳公有更重要的事情,就留在京城給朕幫忙吧。

把勘探交給年輕人去做,他們也需要多磨練才是。”

陳寔也不堅持,立刻拱手聽命,劉志卻撇開西北問題不談,順勢說起了東北情勢。

他這個東北總督的頭銜,雖然說是正二品,到卻實實在在是個臨時職位。

即便這次正式下詔書將他從涿州調了回來,可卻依然沒有個正式的稱呼,就這么不尷不尬地吊著。

不過陳寔本人絲毫也不介意,反而泰然自若,大方面對,對他來說,只要能為國家出力,什么品級職務都無所謂了。

這一點,讓許多人都佩服不已,滿朝文武,除了他之外,又有幾人能做到一心為國的。

接下來,陳蕃終于姍姍來遲,他的立場很簡單,基本上介于兩者之間,認同劉志的計劃,只是要求將工期推后拉長……

當然,也不可能像朝廷上那個官員所說的,要等個一二十年的時間再進行,最多只是推遲三五年罷了。

而且最好是分段式修建,一點點穩固下來,同時鼓勵西北邊民自救,為他們在政策上大開方便之門……

兩天后,劉志再次召開了朝會,不管他們心中是否贊成,表面上朝中大臣們基本統一了口徑。

對于這個結果,劉志自然樂見其成,兩百年的持續旱災,并非一朝一夕間形成的,水土流失需要一個長期的治理過程。

最重要的不是馬上修筑水利工程,而是提高所有人的重視,然后有意識地保護西北環境,減緩沙漠化的進程。

這一番操作下來,朝廷上下算是再次領教了皇帝異常固執的一面,盡管他沒有強行下令,但卻用自己的方式,逼迫他們讓步。

明明不甘不愿,搞到最后卻個個都積極出謀劃策,十分踴躍,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這件事情對朝廷造成的壓力。

皇帝一句話,傷腦筋的卻是他們,調集民夫,準備材料,籌措糧食……哪一樣簡單得了。

由陳寔出面,在工部和戶部挑選人手,對西北水文和地理情況進行大規模的勘察。

這個勘察隊匯聚了大量當年參與大運河設計的工匠,他們在勘測和設計路線方面,都有著豐富的經驗。

當年曾經跟隨著陳寔,踏遍了中原的千山萬水,雖然當時劉志已經規劃好了大路線,但具體的方案依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修建大運河的時候,為了節省時間,采取的分段齊頭并進的方式,多線同時開工,這對總指揮陳寔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

若不是他從工匠中培養了一批務實肯干的基層官員,又如何能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

現在,這批工匠在陳寔的提拔下,都已經成為工部的骨干,老上司發了話,一聲令下,用最快的速度就組建起來。

去西北地區,可與中原大不相同,那里地域廣闊,地理條件多變,山川戈壁都是無人區,極其具有挑戰性。

勘探隊分為十二個分隊,分別去往不同的地段,這些地方都是經過專業人員的精心挑選。

分布于幽州,并州,涼州,西州,匈州、烏州,和遼州等等境內,其中西州和遼州是重點。

至于更遠的康州和宛州,根本不用考慮,那邊已經過了喜馬拉雅山脈,受印度洋季風氣候影響,雨水充沛。

即便有旱災,也不可能長達一兩百年。

而涼州和并州、幽州等地,水資源雖然不如中原豐富,但又比西北其他地區好得多。

何況大運河最遠已經延伸到長安,再往前不遠,就進了涼州,幽州的涿郡本就通了運河,再往前修一截,也花不了多大的代價。

相對而言,并州要麻煩一點,但好在并州的水資源還算過得去,實在不行從汾水引溝渠過去,也算是能解決部分問題。

最難辦的還是西州和匈州,路途遙遠,不可能從中原引水過去,那樣成本太高了些。

只能在雪山上打主意,既然連續干旱,那么也就意味著溫度升高,雪山的冰雪會大量的融化。

如果能想辦法把這些雪水都利用起來,應該可以解決飲水,再提前干預,盡量將現有的湖泊和綠洲保存下來。

早在西漢時期,西域那邊就已經開始修建坎兒井,劉志在穩定西域局勢之后,對原始形態的坎兒井進行了合理改造,然后大力推廣。

因此西域那邊的飲用水,主要都是靠的坎兒井來供應,這個優勢可以繼續發揚光大。

但即使到了工業發達的現代,解決西北飲水問題,依然是個極其嚴峻的考驗。

專家們曾經提出過多種方案,例如引渤入疆,或者引藏入疆,以及擴大南水北調工程等等。

但最后這些計劃沒有一個真正實現的,原因只有一個,也是現在這些大臣們所擔心的問題,那就是成本實在是高得驚人。

即便是一個體量如此巨大的國家,也無法負擔得起。

不過劉志倒覺得,引藏水入西域,或者可以考慮,在現代曾經有一個叫做紅旗河的計劃。

就是從西藏與新疆交界的邊緣水入新疆,利用兩邊的海拔落差,讓水自己流過去。

整個工程量,的確要比其他計劃小得太多了,但在后世卻遇到了一個無法逾越的問題,最后導致了這個紅旗河計劃擱淺。

這個問題就是新疆的沙漠化,水從新疆通過,一進入浩瀚的沙漠,就直接陷了進去,根本不可能通得過。

而在沙漠中修長距離溝渠,在技術上又難以過關,最終導致紅旗河不了了之,甚至很多人認為這是個世紀騙局。

但擱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這個問題卻迎刃而解,畢竟此時的西域地區,綠洲遍地,水草豐美,沙漠面積與后世相比,要少了太多。

本來這些事情劉志是不太清楚的,即便是在前世,他也沒有認真關心過,只是隱約聽了那么一點。

這些日子他殫精竭慮,每日都在地圖前認真的觀察和思索,越看越覺得絕望,難道西域的水源問題,就真的沒辦法解決了嗎?

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日他臨睡之前一直都在觀看地圖,迷迷糊糊睡著了之后,突然之間驚醒過來。

“張讓,快給我拿紙筆過來。”

值夜的張讓聽到他的呼喚,立刻訓練有素的,用最快速度給他把東西遞了過來。

劉志興奮地在紙上揮筆疾書,一會兒之后又爬起來去看地圖,邊看邊寫,神情中透露著興奮之情。

半晌,他終于把夢中所見記錄下來,忍不住拿著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張讓,朕太高興了,這真是天助我也!哈哈……”

雖然不明白皇帝是為了什么事情,但這并不妨礙張讓由衷地陪著他一起開心。

“陛下洪福齊天,自有天帝庇佑,自然能夠遇難成祥了,哈哈……”

兩人高興了一陣子,劉志錯過了瞌睡,看看天色還早,干脆起來和張讓嘮嗑。

自從那年他病危之時,張讓孤身一人,千里迢迢地尋到朝歌去看他,劉志感動之余,便將他留了下來。

最開始只是個中黃門,現在已經升到內監的位置上了,但職責卻沒變,還是貼身伺候劉志。

這次他重回宮廷,和以前有了明顯的區別,不再熱衷于權力和財富,只是安安靜靜的待在劉志身邊,永遠都在等候著他的吩咐。

他的家人基本上都已經不在了,孑然一身活在這世界上,在他的心中,劉志就是他的天,他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最后一位親人。

而劉志也早已習慣了他的陪伴,看著面前明明比自己還小一歲,卻滿臉滄桑的張讓,感慨道。

“張讓啊,你說說,要是我還是那個蠡吾侯,當年也沒有娶梁家女兒,那現在我們又該如何了呢?”

想了想,張讓才回答,“蠡吾縣雖然是個小地方,卻也出產豐富,陛下過個豐衣足食,還是大差不差的。

如今估計也早就兒孫滿堂,每天出去打打獵,享享天倫之樂吧。”

他所說的也正是一些普通皇族縣侯所過的生活,每天無所事事,悠游自在,雖然沒這么尊貴,但日子卻過得不要太舒服。

當初劉志剛剛穿越,從病榻上醒過來的時候,第一個見到的人就是張讓,聽說自己是個皇族縣侯,還很是竊喜了一場。

以為可以從此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誰知卻是被梁太后親點了妹婿,從此踏上一條風云激蕩的不歸路。

也說不上后不后悔,畢竟在當時,他也是身不由己,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但如果他沒做上皇帝,那么今日的大漢,是否已經如歷史上一般,外憂內患,處于崩潰的邊緣。

可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誰也無法改變,劉志與張讓也只是偶然感慨一下罷了。

“去搬個炭爐子來,我們倆打個火鍋,邊吃邊聊。”

身為皇帝,無論想吃什么東西,只要這個時代能夠辦到的,都能實現。

因此他在二十幾年前,就把火鍋這種全新的烹飪方式,在京城中推廣開來。

如今已經成為上至皇親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從上到下都十分熱衷的美食。

陛下興致高昂,張讓更不會阻攔了,這次回來,因為劉志身體不好的緣故,以前無辣不歡的他,已經很少再吃辛辣菜式了。

偶爾打個火鍋,也都是清湯底料,根本就不過癮。

因此他特地吩咐,“上點兒微辣的,解解饞。”

關于他的飲食起居,張讓經常與負責他健康的太醫溝通,自然知道他已經可以吃少量辣椒,于是便沒有表示反對。

火鍋準備起來十分容易,宮中有熬好的底料,十幾個配菜一端上來就可以直接開動了。

上一章  |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