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革秦

第二百零二章 斬神圣 (十二)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2-11-14  作者:守玄
秦國本土當然不可能一次拿出那么許多足夠滿足自己需求的耕牛來。

向內獲取既然走不通,那么剩下的,便是向外索求。

辦法萬變不離其宗,無非就是劫掠、購置兩大類。

劫掠可以用武力強行零元購,也可以提著刀子嚇人,從而零元購。

購置這一層可以玩的花樣就比較多了。

秦國朝廷里經過幾輪討論,決定拿出一筆錢來,專門向外購買耕牛。

楚國那邊,楚王黃歇聽聞此事,趁機向秦王政要了二千人精銳秦兵。

兩國盟約,以二千人三年的兵役換取耕牛五千。

只是,這五千頭耕牛也并不是一次性付清,而是起手付三千,之后每年一千。

這么許多耕牛,秦國上下都知,黃歇這是下了血本了。

秦王政與眾臣商議過之后,同意了這一筆交易。

內部對于這批耕牛的分配,就又成了大問題。

理論上,這批耕牛,留給人口充足、耕地肥沃的縣當然是更好的。

可是如此一來便失公平。

最后的結果是,按照此次服兵役人數、勞動模范人數、新生兒人數,以及各縣出資等四個方面來均衡耕牛的分配。

其中最重要也最核心的指標是此次服兵役人數,以及新生兒人數。

一輪分配下去,少部分貧困的兵役大縣的耕牛需求的確是被填滿了的。

可是更多的,是眼巴巴看著別縣拿到了足夠的耕牛,羨慕又焦急的那些人。

數千耕牛,放在秦國偌大一個國家,仍舊是不夠的!

于是舊的問題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當中。

耕牛,還是需要向外買。

同時國內耕牛的繁育,也還是要做。

如今世上,擁有牛口最多的國家,應該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而與游牧民族接壤的趙國、偃國,理所當然的,也有許多耕牛。

但這兩個國家是不肯賣牛給秦國的。

道理很簡單,他們所感受到的秦國的威脅,要遠大于內部的敵人帶給他們的壓力。

于是對外的,對秦國的矛盾,便成為主要矛盾。

而出售耕牛,傻子也知道是強大秦國的辦法。

叫他們送幾個美人、送一些修路修渠的能臣過去秦國,他們是一萬個樂意。

因為這是疲秦、弱秦。

雖然一時可能有些損失,但長遠來看,利大于弊。

而送耕牛,則是完全的滿足秦國的生產生活需求,是在幫助秦國壯大自身。

所以,人可以賣,而牛不行。

偃國公子丹立刻拒絕了秦王政貿易耕牛的請求,并且送了十人馴養得相當不錯的美人以作賠罪。

禮數如此,誰也無法挑刺。

但就跟禮數本身一樣,偃丹周到的禮數,對于秦國的事情完全沒有任何幫助。

秦國的人也大多知道這些人是靠不住的。

他們解決的辦法也簡單,就是尋找其他的買家。

此時有能力提供足夠耕牛的勢力并不算少,光是草原上,就有三四家。

匈、羌、鮮、戎等各方勢力之中,能夠滿足秦國條件的,只有匈奴與羌人。

不過羌人相對匈奴還是比較分散,雖然距離秦國比較近,卻格外的不好交流。

秦國早先從大山里面弄出來的那批山民,嚴格意義上說,就有一些羌人。

也因此,秦人對待羌人部落首領的殘酷行為,未必就不是羌人如今不愿與秦人交流的原因。

羌人難以交流,朝廷里也沒有放棄與他們的貿易。

不過重頭已經不能放在他們身上。

嬴政使了二百人,去往與羌人聯絡。

同時匈奴那邊,則派遣了五百人,同時賜下虎符,允準當地農會會長可以便宜行事,最高征召五千兵馬應戰。

嬴政很清楚朝廷里這些人對自己頗有微詞。

這些人覺得自己的行事手段太過激進,不該殺死山民們的首領,以至于如今不好與羌人交易而需要大老遠跑到匈奴地界里去。

嬴政理也不理這些放屁一樣的話。

因為這些話對他沒用。

一不能動搖他的決心,二沒有足夠有力的利弊權衡讓他停下腳步。

所以這些有傷天和、寒了民心之類的話,宛如放屁。

十四年,秦國所發生的事情不多。

一件是,秦王陛下降低了各地的農稅,而提高了商稅。

不過這件事情人們的主觀感受并不明顯。

大的范疇之中,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變成了以集體為主的方式,在這種生產生活方式之中個人生存所需要承擔的成本被壓低到非常低,并且還是由旁人安排,因此生活之中即便稅收改變,他們的生活也還是平穩運行,絲毫不受影響,惟是到年底分成時候,才有感受。

當然,這種因為收入更多所帶來的感受,也只是一時而已。

興奮之后,該干什么還是干什么,該怎么干,也還是怎么干。

一些感受到損失了的,也只是一時心疼,過了之后,有些琢磨琢磨如何避稅,有些也就是坦然接受,并且很快將心思投入到了該如何享樂上。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秦王陛下使人向外購置耕牛了。

這件事情大家都很清楚,因為詔令到時,各地的丈夫搶著報名服兵役的。

服兵役這件事情,以前只是賣命為自己家尋求一個活得好的可能性。

因此,除非是當上了官吏,舍此之外,旁人對于服兵役的人,都是不怎么看得起的。

如今就不一樣,如今服兵役不僅是服役者自己能夠得利,更重要的事是,集體因之得利。

加上有機會進入秦王陛下的天下陵,因此地位和聲望上都已經不可與過去等同。

能夠服役,無論后面是死是活,旁人遇見都要夸幾句,回來之后的就業也就更加輕便舒服,待遇上也有很大改變。

信仰鑄就出責任感,而實打實的名利,則為之加權。

種種傾斜的結果是服兵役的名額也成為了一種十分寶貴的資源。

而朝廷里的征兵政策,最優先選擇的,是未經軍事訓練的那批人。

新兵與老兵的比例要達到六比四。

如此,新兵的初次訓練也就十分便捷了。

情況變化,雖然很多地方有著一些小動作,但在各個地方里,人們對于秦王政的個人崇拜已經達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而新老兵士輪替服兵役的制度的施行,確保了每一個地方,凡有秦人居處,便有可以隨時組織起來的,忠于秦王政的兵員。

請:m.ddyueshu

上一章  |  革秦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革秦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