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鯨服飾在皇帝一側,心里略有所思,萬歲爺想必是又想到了之前的那回事。
近幾個月來,皇帝被管的很嚴,每天身邊都是圍了一群翰林院的官員,就算是閑暇時刻,他多數也不敢去享樂,只能默默的讀書再讀書。
在讀書之余,皇帝經常牽掛的就是時隔近二百年的建文帝,這是他常常私下跟張鯨念叨的。
在萬歷登基的頭一年,他就下詔在為建文皇帝殉節的文臣家鄉建表忠祠,而且給他們的后裔撫恤。萬歷二年,皇帝又問張居正建文的下落。
沒想到過了這么多年了,皇帝依然是難以釋懷,張鯨也有眼力見,看到皇帝心里難受,現在能讓他好受些的只有給他帶來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關于建文帝的下落。
這是皇帝幾個月前就交待他的事,他也是近些日子才找到一些苗頭的,但由于一直遲疑,覺得這些東西不一定準確,就一直沒有告訴皇帝。
他心想的是,將來或許能找到更為嚴謹的證據,那時再告訴萬歲也不遲,可如今看皇帝傷心的樣子,他于心不忍,就準備將關于建文帝的消息說出來。
這建文帝是誰呢?他是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的兒子,大明朝的第二位皇帝。
其實也就是朱允炆,當年他父親在太子的位置上死了之后,他就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
也成功在1398年登基為帝,年號建文。
朱允炆當上皇帝之后,一心想要削藩,先后才撤掉好幾個藩王的龐大勢力。
可偏偏到了燕王朱棣這里,他碰到硬茬了!
建文帝先后將燕王朱棣的三個兒子壓在南京為質,以用來防范北方的朱棣。
可朱允炆還是太幼稚了,朱棣的三個兒子被困住后,朱棣開始飆他的演技,整天裝瘋賣傻,提起朱元璋,說他們同為老朱家,怎么怎么樣的。
時間一長,朱允炆也心軟了,就將朱棣的兒子們放回北平(這時北京還稱北平,直到朱棣當了十九年皇帝,從南京遷都后才將北平改名為北京,取意南北對應,與南京相對)。
朱棣可是個不講情面的人,他的兒子們剛一到北平,被確認安全之后,他立馬集結部隊,直接造反。
他就從北平周圍開始造反,借口要清除朝廷里的奸佞官員,打著清君側的旗號。
史稱,“靖難之役”,最終朱棣成功在南京登基為帝,成為大明的第三個皇帝,年號永樂。
朱棣雖然登基為帝,可他心里一直有一塊心病,那就是建文帝的下落。
在他攻入南京城時,皇宮大火朝天,可最后清理現場時并沒有發現建文帝的尸體。
這不僅是朱棣的心病,也是朱翊鈞的心病。
萬歷皇帝在心底里是仁慈的,他一直對建文帝的事情耿耿于懷。
因為朱棣篡位后,否認了建文帝皇帝的位置,認為他才是大明的第二個皇帝,就是這件事卻讓幼時的朱翊鈞注意到了,并一直藏在心里。
他心里一直懷揣某個思想,希望某一天能幫建文帝給正年號,承認他的地位。
這些日子以來,他結合自己差點被廢帝,更加思念建文帝,他覺得兩人的遭遇有很相像的地方。
也許是萬歷皇帝心里剛好也想到了建文帝的事情,他看著面前的張鯨,開口道,“朕前些日子讓你查的東西,可有眉目?”
張鯨回道,“萬歲爺……可是關于建文皇帝爺的?”
“嗯。”
“小的查到了。見萬歲爺沒問,不敢主動拿出來。”
這時,張鯨也不說自己沒查清楚了,既然皇帝主動開口問了,那自然是有什么說什么。
朱翊鈞一聽,面色略有好轉,心里的希望之火瞬間燃了起來。
“快,給朕說說。”
張鯨說著從懷里摸出一張折迭起來的灑金箋紙,恭恭敬敬遞到朱翊鈞的手上。
朱翊鈞抖開一看,一筆圓潤的蠅頭小楷,工工整整抄了兩首七律:
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還拱,山漏無聲水自沈。
遙望禁城今夜月,六官尤望翠華臨。
閱罷愣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圍瓢。
南來嶂嶺千層回,北望天門萬里遙。
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
百官此日知何處,惟有群鳥早晚朝。
讀到后面幾句,朱翊鈞神色已經是帶有憂傷,嘴里輕聲念道,“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此日知何處,惟有群鳥早晚朝。”
皇帝心里受觸動,不免來回讀了好幾遍,更覺這像是建文帝寫的。
讀著讀著,他聽到了張鯨的哭聲。
“你哭什么?”
張鯨的淚水落下幾大滴,滴在了皇帝御榻上,趕緊下跪,一邊用手絹擦拭,一邊哭道,“萬歲爺……贖罪,小的臟了您的龍榻。”
朱翊鈞再問道,“朕問你哭什么。”
“嗚嗚~萬歲爺……小的被您對建文皇帝爺的這份情感感動了,也惋惜建文皇帝爺他……”
這張鯨也不知道是裝的還是真的傷心,反正皇帝似乎是信了。
他淡淡道,“你起來吧,倒是有心了。”
“你還知道什么,統統告訴朕。”
張鯨擦了擦眼淚,平息了語氣,“萬歲爺,小的這里還找到了一本書,但書的原本已經丟了,只有一些殘次的紙片被小的被拼了起來,內容大致還記得。”
“有書?”朱翊鈞顯然有些震驚。
“是何人所做?寫的什么?”
張鯨回道,“回萬歲爺,這書是正德年間一個叫董轂的人寫的。此人是正德年間的進士,當過安義、漢陽兩個縣的知縣。后歸隱林下,遂寫了這本書。”
“里面的內容是,圣祖皇帝曾夜里做夢,夢到建文皇帝爺和永樂皇帝爺必有一戰,分別為黑白二龍,最后是永樂皇帝爺的黑龍勝出。”
“于是圣祖皇帝在傳位給建文皇帝爺后,曾封鎖一篋,密召已成為建文皇帝爺的太孫說,你若他日遇到大難,垂死之際,方許開視。遇到小災,則萬不可打開,切記切記。”
朱翊鈞有些激動,急切問道,“快說,這篋笥里寫的什么?”
張鯨加快語速,“永樂皇帝爺兵臨南京之時,建文皇帝爺打開那篋笥,里面是僧衣帽一副,度牒一紙,剃刀一具而己。于是,建文皇帝爺遂連夜削發,縱火焚宮,從暗溝中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