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大唐幻游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大名樓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9-08-06  作者:阿木小道士
方靜帶著方園進到岳州城后,尋了一家客舍住下,兩人一間,倒也不怕別人說什么,要是前世的話,必定有人說這說那的。

“哥哥,我們今天晚上吃什么?”進到房間后,方園坐在床榻上問著方靜。

“要不買些吃食吧?”方靜懶得自己做,隨便吃點就行了。

“哥哥,外面的吃食不好吃。”小丫頭的嘴算是在家給養叼了,外面吃的東西,基本都下不了口了。

就在船上吃的那兩個胡餅,還留著一個呢,兩人分了一個吃,大部分還是被方靜給吃了,方靜只得無奈,這是帶著個小祖宗出來旅行來了。

“那我們先去看看這岳州城有什么吃的吧,這等一會兒就要凈街了,可就出不去了。”方靜牽著小丫頭出了客舍。

方靜兄妹倆隨意的看著路兩邊的店鋪,倒也沒發現什么好吃的吃食,倒是看到一些賣油糕,胡餅,湯餅的,當然也有米飯和一些煮菜,方靜看的一直搖頭,更不用提小丫頭了。

“哥哥,你看,這些吃的都不好吃。”小丫頭嘟著個嘴向著方靜小聲的說道。

“那就不吃吧,一會回客舍,叫伙計燒壺熱水來,我們吃面吧。”方靜也沒啥好主意,只能吃碗方便面了,要不然,可真沒啥吃的了。

方靜只得帶著方園往客舍回去,畢竟在外面也沒啥可以入眼的,回到客舍后,向了伙計要了壺開水回到房間,又從啞巴神仙那兒要了幾碗泡面來。

“哥哥,這個方便面真好吃呢,我還要吃一碗。”方園捧著一碗方便面大口大口的吃道。

“行,一會兒哥哥再給泡一碗,不過這個可不能多吃,最多就吃兩碗,不能天天吃,要隔些天才能吃一碗。”方靜倒不是怕方便面有毒,只是覺得小孩子還是少吃些為好。

“好的,哥哥。”方園頭也不抬,繼續吃著泡面,嘴里含糊的回應道。

方園算是頭一次吃泡面了,這也使得這味道大大的增加了她的食欲,方便面說好一點,只是速食品,說難聽一點,其實里面加了些什么誰也不知道,流水線上集體出來的面,總有哪個環節會有點小問題,方靜前世就吃出過一個小鐵片,還沒法找誰找地方說理去。

第二天,方靜帶著方園逛起了整個岳州城,當然也是見識到了華夏江南的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了。

岳陽樓,位于岳陽古城西門城墻之上,原本只是巴陵城樓而已,李白的一首‘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中描述的岳陽樓,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才使得岳陽樓流傳至今。

而岳陽樓建于公元二一五年左右作為軍事訓練之閱軍樓,歷次在戰火中被毀,又歷次重建,而唐朝之前都稱之為閱軍樓,直至宋朝公元一零四四年,滕子京至岳州為官時,重修的岳陽樓,而此岳陽樓至明朝一六三九年被毀,第二年又重修,清朝時期被毀多次,又重建多次,直至一九八四年五月一日才算是現在看到的岳陽樓。

華夏江南有三大名樓,岳陽樓算是被這些古代先賢賦詩較多的,名篇也最多的古樓了,而且建成時間也是最久的,于公元前兩百年前建成的;華夏江南的三大名樓分別為岳陽的岳陽樓,武漢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當然黃鶴樓算是被古代的文人賦詩最多,但名篇相對少一些,而岳陽樓詩多名篇也多,滕王閣詩少名篇也少。

黃鶴樓,建于公元二百年后,而且當時只是作為軍事建筑,并不是文人騷客們可以隨意登樓賦詩,也只是到了唐宋時期才算是開放。

滕王客,建于公元六百年后,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由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滕王閣當時只是做為藏書以及達官顯貴宴請賓客的場地,而非常人可以進入的地方。

“哥哥,下面我們要去哪里?”方園抬著頭看著方靜問道。

“我們去沔州,剛才我們不是看了岳陽樓了嗎?一會我們去看黃鶴樓,那里也是不錯的。”方靜牽著小丫頭邊走邊說,步伐輕緩,完全一副走走看看的姿態。

“哥哥,那我們還要坐船嗎?能不能不坐船了?坐在船上好無聊的。”方園手里拿著個油糕吃著,嘴里還不忘說著。

“行,聽你的,你現在最大,哥哥都聽你的,那就不坐船了。”方靜也是笑著答應著這小丫頭。

想來昨日的長江之行,讓小丫頭有些小情緒了,一整天無所事事,又沒啥吃的喝的,這對于小娃來說,自然是無聊透頂的一件事。

方靜帶著小丫頭隨既出了岳州城后,鉆進一小片雜草林地,帶著方園竄上天空,沿著長江往著沔州踏空而去。

沔州,唐朝時期的稱呼,本是武漢漢陽,南臨長江,沔州作為長江中上游最是繁華的城市,方靜必然要帶著方園去看看的,雖然大唐地域寬廣,但人口卻是少得可憐,至少方靜感受到的就是人太少了,比之前世,那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唐初時期到現在貞觀二年,人口也只有一千幾百萬而已,不到兩千萬人口,你能想像到荒野之地何其大,何其廣。

“小妹,那里就是沔州城和鄂州城了,你看,江邊那座樓就是黃鶴樓了,是不是很漂亮?”方靜兄妹倆站于天空之上,指著遠處沿長江兩岸所建的兩座大城說道。

“哥哥,怎么有兩座城在一起呢,那個是黃鶴樓嗎?我們下去看看吧。”方園看著遠處說道。

隨既兄妹倆快速落下地面,往著城門走去,兄妹倆這會到真像個農村人頭次進城,轉著頭到處看,雖然這大唐的時候,真沒啥可看的,但方靜只是好奇而已,為什么隔江要建兩座城,這明顯有些不符合正常人的理解。

黃鶴樓,原本位于位于長江邊上,后世的黃鶴樓是于一九五七年修建武昌大橋時占用了原址,一九八一年重建時才遷于長江南岸的蛇山這巔的,本身建成這座樓只是用于軍事的,而唐宋之后這里基本只作為一個參觀的景點了,當然能讓人記得的也就是李白的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兄妹倆登上黃鶴樓,看著江邊船碼頭各色船只,行行色色的,大大小小的,都忙著上貨卸貨,上人下人。

“哥哥,你說在方家村弄條船在小河上劃好不好?”方園抬著頭看著方靜說道。

“你想啥呢,就方家村那條小河,弄條小船干嘛用呢?小河邊還有不少的蛇蟲,不怕被咬啊。”方靜對于方園的這種腦洞大開的想法有些無語了。

小丫頭本身不是來看黃鶴樓的,只是來隨便看看,可是沒有方靜這種看看黃鶴樓,或者暢想一下古代先賢們的這種思緒,雖然此時的黃鶴樓沒有前世那種規模宏大,也只是一座小樓而已,而且還是建在城墻基座上的一座三層半的樓閣,更不像是前世的黃鶴樓那樣好幾層。

“哥哥,你看,那里有賣魚的,那條魚好長好大啊。”方園指著不遠處的一條小船上,兩個中年人抬著一條不下百斤的魚說道。

“是挺大的,在方家村可是見不到這么大一條魚的,也只有海里能見到了。”方靜向著小丫頭指的方向看去。

“哥哥,你說咱家能不能養魚啊?可是咱家沒有魚池子,要是有魚池子的話,也是可以養些魚的。”方園低著著頭想著是不是能在家里養些魚。

“這個可以,到時候哥哥挖口魚池出來,也是可以養魚的,不過,得明年了。”方靜對于養魚倒是有經驗。

方靜前世可是學的水產養殖的,雖然后來脫離專業了,但實習的時候還是完全做過這些事的,知道該如何養殖淡水魚類的,當然養海水魚就算了,方家村也沒那個條件,不過可以試試養些更好的魚類也是不錯的。

方靜心中其實好奇的是,為什么這里長江兩邊要建兩座城,這才是方靜好奇的地方,沔州在黃鶴樓的正西北面,而鄂州卻是在黃鶴樓的后面,也就是東南面,兩座城隔江而望,中間也沒條橋可過,方靜猜想是不是因為戰爭的問題而導致在這里要建兩座城。

其實方靜只是猜對了一小半而已,這沔州與鄂州兩座城,隔江而望,長江穿兩城而過,本身在這歷史中算是長見的了,只是這里的位置更特殊一些而已。

沔州,武漢漢陽區,建這沔州城只是因為商貿發達,為了更多的客商行商而慢慢發展起來的一座城,臨江的鄂州城,原本是軍事用途,自然商貿不能集中于此,這才發展起了沔州城,再者鄂州城更多的是士族宗門的聚集地,如需要商貿,只能前往沔州,當然鄂州也是有商貿行徑的,只是沒有沔州城那么繁華罷了,鄂州城可不是現在的鄂州,而是武昌那一大片地域。

方靜兄妹倆下了黃鶴樓,往著鄂州城中的街道隨意閑逛,各式院子,各式的房屋,雖沒有長安城那樣的大城里的里坊房屋漂亮,但在這長江邊上,也算是一景了,街道兩邊的店鋪淋立,叫賣聲不絕,時有兒童穿行于街道之間追逐。

“哥哥,那個可以吃嗎?”方園指著一個攤位上的東西說道。

“可以吃,我們去買些吃看看。”方靜帶著方園來到攤位。

“大娘,這賣多少錢?”方靜向著這位四十歲左右的攤主婦人問道。

“客官,兩文錢一份,你要幾份?”婦人回應道。

“嗯,來五份吧,給,一共十文錢。”方靜遞給婦人十文錢。

“謝謝客官。”婦人把吃食分著放在兩大片荷葉上,包好后遞給方靜。

“小妹,給,這個應該好吃。”方靜把一包遞給方園,喊著方園吃。

“哥哥,好吃呢。”方園咬了一口吃食,抬著頭滿臉的的開心向著方靜說道。

荷葉中包的其實也不是什么稀奇的東西,只是糯米加豆皮弄的一種吃食,類似于粽子,方靜嘗了之后,味道還是可以的,如果加些臘肉,肯定更是美味,只是在這大唐,肉類本就稀缺。

上一章  |  大唐幻游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唐幻游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