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明天子

第六章 困境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1-04-15  作者:名劍山莊
第六章困境

蝗災還是即將要面對的問題。

但是去年的水災遺留問題,已經足夠讓朱祁鎮頭疼了。

于謙這一段時間,沒有休息一日,踏遍了直隸幾乎所有的府縣之中。視察了所有受災百姓。

給朱祁鎮一個估算。

十萬戶。

如果不加以賑濟,將有十萬戶百姓稱為流民。

這是十萬戶,而不是十萬人,即便每家只有四人,這也是四十萬人。更況且,很多百姓一家何止于四人。

這樣大規模的流民。還要面對即將到來的蝗災。

朱祁鎮想想就感到很苦惱。

朱祁鎮倒是不缺錢,內庫的錢并沒有怎么動用,但是缺少糧食了。

北京各種倉庫之中有一千多萬石糧食,每年要入倉四百萬石漕糧,放出陳糧,維持在一千多萬石的儲蓄。

看似不少。

但是這都朝廷的家底子。

支撐九邊,支撐百官,支撐京營。

即便動用一半,太皇太后也不會允許的。

這直接關系到朝廷的戰略安全。而今北京的情況,那是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糧價都飛漲起來了。

也是朝廷手中還有糧,能支撐著朝廷的根基,軍隊與百官衣食無憂。而他們衣食無憂,又能安定時局,以至于糧食不會漲太高。

一旦糧食用多了,這糧價就不好控制了。

非見血不可。

而且糧食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北京這邊一缺糧,九邊就不大好辦了,這影響相當之大的。而九邊糧食問題,又要牽扯到了軍事上。

這關系非常重大。

還有一些麻煩事情,就是關于直隸省的。

一個省的建立,并非朱祁鎮在圣旨上一手就行了,下面事情還有很多,特別是直隸省與順天府的劃界問題,還有天津府建立。

至于天津府城是單獨建城,還是借用天津衛城,而天津三衛是遷出,還是別的處置。

這都是問題。

而且這些問題,都是朱祁鎮自找的。

如果他知道開春之后,居然遇見如此復雜的情況,他當時決計不會下正旦詔。

只是誰也不能事先知道,既然已經明詔天下。

只能打斷牙齒和血吞了。不管怎么辦,這事情都要辦下來。

如此一來,就苦了于謙。

這一段時間,于謙幾乎是拼命做事。

而如此一來,也顯示出于謙的國士風范,籌建直隸省,盧溝河大工,賑災,等等問題,都在他手中,他卻絲毫不耽擱。處理起來,如同行云流水,絲毫不差。

甚至到了吃飯的時候,依舊有小吏身邊讀文書,他一邊吃飯,一邊立決之。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無不爽利。

越是在艱難的時候,越是顯示出于謙在行政上天才般的能力,否則,于謙也不能在土木堡之變大軍潰逃,京營失去了幾乎所有高級將領的情況之下,在短短一段時間之內,重新組織十萬大軍,打贏了北京保衛戰。

而今的于謙比北京保衛戰的時間,年輕了十歲,精力更充沛,或許經驗有所欠缺,但是有皇帝信任,首輔支持,足夠彌補這些經驗上的缺失。

雖然云南傳來的也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對于朱祁鎮來說,云南的消息也沒有壞到什么地方去。

比起京城了這個的問題,云南的問題就小多了。

只是朱祁鎮思來想后,還是決定先處理這云南兩將失和之事。

原因很簡單。

不管是內閣填補人員,賑災,直隸建省,盧溝河大工,各種營造工程,緩一緩也是沒有問題的。

而關于軍情的事情,卻是一點也不緩和。

很可能因為慢了一步,就引發嚴重的后果。所以優先處理。

只是朱祁鎮正準備召見英國公張輔,卻聽王振來報,定國公徐顯忠求見。

朱祁鎮皺眉說道:“他來做什么?”朱祁鎮而今是一腦門子官司,哪里有心思關心定國公有什么事情。

大明朝廷而今有五大國公世家。

按照封爵的時間,乃是魏國公,黔國公,成國公,定國公,英國公。

但是按照權利來劃分,卻是英國公,成國公,黔國公,定國公,魏國公。

其實定國公與魏國公兩個國公都出于中山王徐達一脈,彼此親戚關系還很親密。但是在靖難之戰中的表現,讓兩個國公世家與朝廷的關系,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不一樣。

擔任魏國公的徐輝祖支持建文帝,可以說是建文純臣。即便是北軍進入南京之后,徐輝祖依然力戰,直到皇宮陷落。

太宗皇帝親自審訊徐輝祖,然而徐輝祖寫的供詞,是中山王開國功臣子孫免死。這是太祖頒布給魏國公丹書鐵劵上面的話。

是一個與太宗皇帝頂到死的人。

徐輝祖死于永樂五年,有人說是勒令自盡,有人說是以酒色自伐而死。

但是徐輝祖的兒子,徐欽在繼承國公爵位之后,向太宗皇帝請求守墓。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讓魏國公世家在永樂年間,倍受打壓。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魏國公一脈的堅持,反而被人敬重。而太宗之后仁宗宣宗都緩和了魏國公家族的關系,而魏國公家族而今也處于恢復上升期。

與魏國公相反的,卻是定國公家族。

定國公家族開創自徐增壽,而徐增壽卻是太宗皇帝在南京的總臥底,建文皇帝所有布置,都是徐增壽告訴太宗的。而且多次誤導建文帝。

以至于建文帝怒極,在北軍過長江當日,將徐增壽刺死在大殿之上。

雖然徐增壽的行為,為后世子孫賺了一個世襲枉顧的國公。但是這種二五仔的行為,讓大多數人所鄙視。

建文帝之所以信任徐增壽,不僅僅是因為徐增壽本人,還是看在中山王徐達的面子上。徐增壽的這種作為,將徐達的臉都丟盡了。

甚至在封定國公的時候,連太宗皇后也就是徐增壽的姐姐,其實都有異議的。

在太宗一朝,定國公被看重。但是隨著太宗離去,定國公家族的地位正在一點一點的跌落。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可是為南京鎮守的位置?”

黃福一死,南京鎮守空卻,當派遣重臣鎮守南京。

有人就提議派遣勛臣鎮守南京。

南京畢竟是大明京師,沒有一個國公在南京世襲鎮守,有些不合南京的政治地位。

王振說道:“陛下,太宗皇帝在的時候,已經為徐家分宗,定國公一系,已經在北京選好祖墳,而魏國公的祖墳還在南京。中山王田產,在北方的歸定國公,在南方的歸魏國公”

“對回南京鎮守這一件事情,魏國公才看重。”

朱祁鎮聽了,拍拍腦袋,說道:“看我這一段時間忙得,不管怎么說,他既然來了,也就讓他覲見吧。”

王振說道:“是。”

片刻之后,定國公徐顯忠已經到了。

“臣定國公徐顯忠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徐顯忠行禮道。

徐顯忠而今才十五六歲,比朱祁鎮才大了一歲左右。

不過,徐顯忠此刻在朱祁鎮面前卻好像是小孩子見了大人一般,徐顯忠雖然年長一點,還竭力的表現出莊重的氣質。但是依然遮掩不住稚氣。

而朱祁鎮雖然身上的稚氣遮掩不住,但是氣質上卻與成年人一般無二。

一眼就將定國公比下去了。

朱祁鎮說道:“國公請起,不知道國公此來,到底有什么事情?”

徐顯忠作為國公其實也就一個閑職,除卻代皇帝祭祀各方神靈的時候,才有用處,特別是在越王去世之后,這些事情都交代在勛臣身上了。

上一章  |  明天子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明天子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