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明祀

111、楊廷和婉辭拒絕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1-06-20  作者:南鄉書生
“繼統與繼嗣本質不同,繼統非必定為父死子繼。如漢文帝紹承漢惠帝,則是以兄終弟及所繼,漢宣帝繼承漢昭帝,則是以侄孫所繼。

倘若必須奪父子之親,建父子之名,然后繼承道統,則有高伯祖、皇伯考之稱者,一概不可稱之繼統。”

“有人拘北魏詔書諸侯入繼大統,則當明人后之義,為禮之正義,依璁看來此乃外藩入繼大統,防止非常典所設立,是故禮記有云:禮時為大,順次之之言。”

“臣竊以為,今日之禮,與往日不可混做一談,當別立興獻王廟于京師,使圣人得隆尊親之孝;公羊有義:母以子貴,故而興王妃尊貴,亦如興王同。如此則興獻王才能不失為人父,王妃不失為人母。”

“孝道乃天理也!今日議禮者,不查古禮之天經,而拘泥于后世故事;不考圣賢之成法,而用篡位后人曹魏舊章,此臣難以理解,為何朝臣如此不學無術。

伏望圣人納聽張璁之言,命禮官詳細定義,當初所上議興獻王稱號,稱為人后者,為人子,不得再顧私親,當如漢定陶王、宋濮王故事。”

張璁一言,從不見任何撒潑打滾,一切皆如古之典故,然后圍繞“孝”字,逐字逐句,將此前之議全部推翻。

洋洋灑灑數千字,然卻字字珠璣,只怕是禮學大家見到這封奏疏,也無法易一字。

欣喜若狂的朱厚熜,再三將奏疏熟讀一遍又一遍,然后再將奏疏遞給韓雍:“將此疏送至內閣,讓諸位先生看后,請入文華殿,另傳我諭:此疏實遵古禮,崇祖訓,爾曹如何誤朕?”

說罷,韓雍未見任何拖沓,微步離開廣寒殿,直奔文淵閣。

幾個月以來,梁儲、毛紀、楊廷和、蔣冕四人雖然履遭彈劾,連辭五次,卻未得朱厚熜同意,是故此時依然是四人辦公。

逼仄的文淵閣,在雖然天以入秋之際,但依舊頗似蒸籠一般,哪怕四周立有巨大冰石,但暑氣卻依然十分嚴重,幾位大學士身上官服已經浸透,鼻翼豆大的汗珠,眼看就要滑落。

眾人急忙拿著手帕擦拭額頭,倒不是因為不舒服,而是怕汗珠滴在題奏之上,屆時只怕是滔天大罪。

此時一路緊趕慢趕,汗水津津的韓雍,氣喘吁吁走進文淵閣,對著楊廷和作揖行禮:“拜見元輔先生,及諸位老先生!”隨后打了一個羅圈揖,對著諸位大學士行禮。

眾人抬頭一看是韓雍,立馬起身詢問:“不知中貴人有何要事?”

韓雍氣喘吁吁跑到文淵閣,可能是不會是閑著沒事,如若真的是閑得慌,且不說是否需要如此如此奔命,但是文淵閣為機密重地,閑人不可進,乃是鐵律。

韓雍先將張璁奏疏遞給楊廷和,然后道:“圣人有命!”

楊廷和等人,以及內閣所有辦公人員聞言,當即整理官服,然后躬奉旨意:“臣等恭聞圣訓!”

“此疏實遵古禮,崇祖訓,爾曹如何誤朕?看完之后,文華殿見駕!”

面對如此莫名其妙的口諭,楊廷和等人面面相覷,隨后交換一下眼神,急忙承旨:“臣等遵旨!”

四人接旨之后,韓雍不見聒噪,而是扭頭就走,只留下滿頭霧水的內閣官吏。

既然想不通,楊廷和也就不再繼續想,拿著張璁奏疏開始觀看,可越看到后面,其臉色愈發難看,直到最后一拍桌案怒罵:“腐儒書生,安知國事之重邪?”

“元輔何故如此動怒?”

內閣其余官吏看著楊廷和如此動怒,不敢多發一言,只得屏住呼吸,各自低頭辦公,毛紀、梁儲、蔣冕,愣了一下上前詢問。

怒氣未平的楊廷和,將題奏遞給三人,隨后沉聲說道:“你每自己看!”

梁儲三人這才接過題奏,仔細看過之后,蔣冕、毛紀也氣血上涌:“此子佞幸阿上,當誅之!”

而梁儲卻好似事不關己一般,淡然說了一句:“走吧,圣人還在文華殿等我們呢!”

楊廷和瞥了一眼梁儲,但對方卻毫不在乎,整理衣衫之后,大步流星跨出文淵閣,直向文華殿而去。

無可奈何的楊廷和,見此只得按捺心中憤憤之意,起身招呼毛紀、蔣冕一同離開文淵閣。

文淵閣距離文華殿不遠,未見多久,四人被傳入殿內,對著坐在上首的朱厚熜行禮:“臣等奉命見駕!”

“免禮!”

皇帝說完,內侍按照慣例,給四人賜座,待落座之后,朱厚熜便再道:“至親之義,莫若父母,你們之論,皆各有見地,然我父母生養之恩無窮,不可不加之以尊。

你們下去之后,當起草追尊我父孝獻皇帝,擬我母尊號慈仁太后。”

楊廷和眉頭一皺,壓制心中怒火,心平氣和上諫:“圣上仁孝,出于天性,我等臣下雖愚魯不堪,但禮記有言,后者為父母,而以生者為伯父、伯母。故而恕臣等不敢阿諛圣意。”

楊廷和自是有自己一番道理,無論朱厚熜如何說,反正他是不會起草詔書,更不會奉命行事。

除非朱厚熜以中旨,諭禮部阿諛奉旨之人,不然此事絕對無法通過。

但顯然,如此大事,絕非一道中旨足以完成。

追封不僅僅只是一個封號,且需相對禮儀,只要禮部尚書,以及有關官吏不從,此事想要辦成,絕非那么簡單之事。

若是掀桌子,將不從官員全部替換,的確可以辦到此事,但彼時名聲已然盡毀,為了這件事情,毀了日后之名,無異于撿芝麻丟西瓜。

且此前清空的朝堂,到如今多數衙門,還在等著官員上任,這時想要硬著頭皮,將此事推行,百害而無一利。

朝中如今同意繼統不繼嗣之人,除了張璁等寥寥數人之外,其實并無太多人支持,甚至于嚴嵩、夏言等對于此時,存中立態度,且還是頗為偏向繼統繼嗣之說。

于是乎這場對話顯然是無果而終,隨著朱厚熜拂袖而去,便草草結束這場談話。

隨著奏疏下發,科道再一次群情激憤,連上奏疏稱:“興獻王尊號,未蒙圣裁,文武群臣,皆疑陛下采納張璁一人之言……”再末尾甚至鄭重其事,請求朱厚熜罷黜張璁,以清朝堂正氣。

可張璁在清查皇莊,根本無心搭理這些劾奏,朱厚熜同樣不可能同意,反而還讓禮部繼續議禮。

圣旨頒發出去,朱厚熜便沒有再關心事情發酵情況。

并非他不關心此事,而是太醫院告知,任蝶衣已經懷孕大概月余,這讓朱厚熜哪里還有心情管著些狗屁倒灶事情?

反正此事,不是一日兩日就可解決,大膽放著就是。

上一章  |  明祀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明祀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