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宣德朝

第三十六章 永樂朝新政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1-06-20  作者:涉江采木蘭
“胡尚儀啊胡尚儀,您可是萬萬想不到有一天您能被妾給拿捏了吧?”

胡善圍的耳邊回蕩著李蕙玉惡毒的語言,然后被李蕙玉半架著去了朱棣的御書房。

因為朱棣和朱瞻基還在聊天,李蕙玉便把失魂落魄的胡善圍給扔在了御書房的門外。

“待會子進去之時可莫要亂說話,妾可是提醒過您咯!”

李蕙玉瞟了眼胡善圍,而后昂首站在御書房外御階之下。

就像一只驕傲的大公雞。

胡善圍看著李蕙玉心中不由得吐槽了一句,然后定下心神盤算著如何不讓她妹妹入宮。

不提李蕙玉與胡善圍之間的齷齪,朱瞻基與朱棣卻是正在閑聊的歡。

與其說是閑聊,倒不如說是以閑聊的方式定下來大明帝國今后的國策。

朱棣要改革了,也就是要搞新政了。

朱瞻基本以為朱棣是不可能大張旗鼓的搞改革的,因為朱棣畢竟是得位不正。上位之后立馬宣布廢除了之前的皇帝朱允炆的一系列新政,把政策調回太祖朱元璋的時期一樣。

不過現在來看,大明帝國日益上升的國力與朱棣本人與日俱增的威望。讓朱棣準備開始試行改革政策了,不過朱棣也沒打算搞大革新只是稍微改一些制度罷了。

其一便是下西洋國策,推動藩王和勛貴們投資下西洋活動。

然后在西洋諸國設置管理處,安排官員監督商業貿易活動。

而后也要通過下西洋不著痕跡的進行削藩,甚至推動老朱家子弟外出工作不發放國家俸祿的制度。

其二便是改革官員獎懲以及升遷制度,進行考核來決定官員的任免與升遷事宜。

其三便是給軍隊發放福利,對于軍功的賞賜比之前要多了一些。

朱棣對于朱元璋的不少制度是想要改革的,不過還不敢太過于放肆。只能先稍微的下點手段,試探一下大臣和將軍們反應罷了。至于說軍隊福利,那就是朱棣還是要收買軍隊的人心。

畢竟得位不正是朱棣的硬傷,不好好的歸攏一下子軍隊。朱棣也怕有一天再有個誰來個“奉天靖難”,把他朱棣也給拉下皇位了。而且朱棣的一系列的改革計劃,還是要圍繞著軍隊進行的。

“說說吧,你想如何對付那些藩王?”

朱棣吃了一口糕,大剌剌的往后面一靠眼神犀利的盯著朱瞻基看。

“當時晉王朱濟熺進京的時候,孫兒不是建議使用推恩令來削弱藩王的勢力嘛。但是現在有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藩王的軍隊、土地縱使被國朝收回來也是個累贅。

那幫子藩王還有他們的子弟世世代代還需要國朝的供養,更甚者還不許其外出工作。

現在來看好像還沒什么,可是大父您想想若是六七代以后那幫子藩王子生孫、孫生重孫的。大明帝國的宗室可能會有十萬人之巨,這樣得規模國朝是無法繼續供養的。

所以說我們需要剔除他們的宗室籍,許其外出謀生才可。不由國朝供養,而激勵其自己努力才是正道。”

“朕打算以利誘之,讓宗室諸藩王積極的參與進下西洋的行動當中。從而征召其庶出子弟,待那些庶出子弟于海外扎根兒了之后再行削藩之計。”

“自然可以,不過還需要再加一些手段。

咱們可以線放出口風,說是要改革藩王制度。

拿晉王一系打個比方,晉王叔父總共有三個兒子。按照規矩晉王叔父的長子可以繼承晉王爵位,而剩下的兩個兒子都會封到郡王的爵位。

咱們可以說將晉王叔父的三個兒子全都改封郡王,晉王之爵位不能世襲。然后晉王叔父的三個郡王兒子的下一輩,全部都會成為庶人。國朝不需要去供養,也準其外出工作。

這樣的話藩王們肯定群起反對,搞不好就是一場動搖國本的內亂。

而咱們可以在他們氣憤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突然下達新的政策與制度。

告訴晉王叔父,只要他給下西洋計劃投錢。就可以恩準其長子襲承晉王之爵位,其余的兩個兒子依舊還是郡王的爵位。

再告訴晉王叔父那兩個郡王兒子,如果想要讓他們的兒子也能襲承郡王的爵位。就要把家中子弟派進下西洋的船隊當中,誰敢來誰就可以襲承爵位。”

“可是那幫子藩王們依舊還是回反對的,畢竟原來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襲承的爵位需要付出代價任誰都是不樂意的。”

“如果晉王叔父的兩個郡王兒子還各自給他生了六個孫子,而其中只有兩個可以通過參與下西洋換取爵位。那十二個孫子當中還有十個必定會成為庶人,咱們可以把這十個孫子原本享受到的供養全部發放給晉王叔父。

晉王一系有多少個人成為了庶人,那晉王本家就有多少的錢財可以拿。

晉王叔父可能不太樂意,畢竟都是他的孫子有的還是宗室藩王有的卻是成為了庶人。

但是晉王叔父的世子肯定同意,畢竟他那些侄子是不是庶人跟他沒有半點兒的關系。只要有錢可以那,他又何必去反對呢?

這個時候藩王與國朝之間的矛盾,就會轉化為藩王系內部的矛盾。

本家親王與分家郡王、老藩王與新世子,這些矛盾足以掩蓋原本國朝與藩王一系之間的矛盾!”

朱棣聽著朱瞻基得話,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朱瞻基見朱棣聽了進去,便里面加大了攻勢說道“俗話說血濃于水,這些藩王們再怎么地也姓朱。咱們不能一味的削弱這幫子藩王,而是也要適當的去增強藩王們的力量。

可以選擇二叔、三叔、五爺爺這些近支兒的藩王,給予他們傳國藩的地位。世代相傳、與國同昌,每一代的傳國藩繼承人還有優秀的子弟都要與當朝太子一起讀書習武。

適當的也要去軍隊當中歷練,可以用大明律的方式規定這些宗室子弟必須入軍隊兩年、去地方府縣一年。以此來鍛煉他們的能力,平時不要授以重任只求關鍵時刻能夠靠的上便是了。

只不過這種傳國藩不要太多,最多也不要超過十個。”

“傳國藩?”

朱棣眉頭一擰,他是很想把藩王們直接搞廢廢的。

“大父請聽孫兒一言,咱們朱家以一家一姓統治這偌大的大明帝國尚且不易。那更何談一支一脈,能夠永坐江山呢?

真要是有什么事情,靠那些傳國藩把江山保住了。至少天下還是朱家的大明帝國,不至于改朝換代了。比如孫兒是個窩囊廢,守不住這大明帝國的江山。二叔家的老二朱瞻壑有能力取孫兒而代之,那也是大父您的子孫再統治大明帝國啊!”

“基兒你不要胡說!”朱棣突然呵斥了朱瞻基一句,而后像是感覺話說重了一般的放緩了語氣繼續說道“基兒你是大父最看好的繼承人,可不許再這么胡說了。

雖說當皇帝的不言百年之事,但是大父今日可以告訴你在大父百年之后你必須要繼承這個皇位!”

“孫兒知道大父的意思,孫兒這不就是打個比方嗎?

那若是孫兒的孩子是個窩囊廢,守不住這大明帝國的江山可怎么辦?

那些文臣武將,士子勛貴又真的可靠嗎?

到時候還不是要靠咱們朱家自己的人,才能守住這大明帝國的江山不是?

勛貴不可信,士大夫更不可信。真的只有宗室當中的杰出人才,才是最為可信的!”

“好吧,你說的這些朕會考慮的。

對了,說句題外的話。若是真的立十個傳國藩,你打算立誰啊?”

“首先肯定是二叔的漢王藩其次便是三叔的趙王藩了。

還有五爺爺的周王藩,以及晉王藩。當然了,晉王藩必須換人才能許以傳國藩的地位。

還有我弟弟朱瞻墡,日后封爵之時也可以封為傳國藩。

剩下的五個位子,遼東的遼王藩、陜西的秦王藩、四川的蜀王藩、湖廣的楚王藩都很合適。

最后一個嘛,南昌的寧王藩就很不錯!”

“朱權那小子?絕對不行,他可是恨咱們這一系很久了。”

“那就先封八個,留著朱瞻墡的傳國藩和一個空缺的暫時不封。

等以后再看,有誰表現好了的就封傳國藩。”

“好!這個提議倒是真的可行,明日大朝會朕與內閣商議一番再做決定!”

“還有一件事情,父親今日來很是關心解縉解大學士的情況。不知道大父想要如何處罰于解學士,是流放削職還是干脆把他給辦了?”

“解縉?你爹還惦記那個窮酸腐儒呢?”

朱棣聽見解縉的名字不禁露出了鄙夷的神色,而后對朱高熾也有些意見。

“大概先流放吧,若是他還不聽話就辦了他!

還有回去告訴你爹,不許再打聽解縉的消息了。”

“那孫兒邊知道了,若是大父沒有別的事情孫兒就暫且告退了。”

“等一下,有個事情得跟你說一聲。”朱棣按住朱瞻基,而后隨手掏出來一張紙來交給了朱瞻基。

“怎么了?”朱瞻基微微一愣,而后打開那張紙來仔細的閱讀道“也先與同慶侯火真似有勾結,不排除也先有向漢王殿下靠攏之心?這都什么根什么啊,他也先一個蒙古人他跟誰勾結去?”

“哼!也先與誰勾結這都不要緊,反正你二叔這種低劣的手段別人也不會信。

朕只是好奇一件事情,你二叔三番五次的為難于你。你為何還對你二叔恭敬有加,而且飛云山之戰還痛快的答應了你二叔借兵的請求。”

“畢竟是親叔侄,總不至于鬧的太尷尬不是?”

朱瞻基呵呵一笑,沒有正面回答朱棣的問話。

“呵呵,一般這種事情不外乎兩種情況。

其一你真的就是那種質慮純善之人,就像大哥那樣。對所有人都以善心相待,翩翩然有君子之風。

其二便是你在隱忍,等著能夠一舉搞掉你二叔的機會。

朕是更相信第二種情況的,畢竟你這個善于陰謀、心性不純嘴臉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

比起你父親那種仁善的性子,你更像是朕。或者......更像是父皇,反正不像是大哥。”

朱棣與朱瞻基公然的談論太祖爺朱元璋與朱標,嚇得朱瞻基差一點就給朱棣跪了。

不過朱瞻基還是冷靜了下來,想想胡善圍之前的那番話便接過朱棣的話說道“兩年前恩師問過這個問題,當時孫兒已經回答了恩師。大父您也應該知道吧,孫兒不需要再次回答了。”

“當時是當時,現在是現在。”

上一章  |  宣德朝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宣德朝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