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漢道天下

第992章 過去將來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2-08-16  作者:莊不周
劉協沒有立刻答應諸葛亮,而是讓他寫一份報告,提交司徒府審核。

而且這件事不能由諸葛亮直接操作,應該讓趙相楊俊出面。

凡事都要講規矩,尤其是諸葛亮這種容易樹大招風的人,不能輕易給別人留下口實。

從楊俊的表現來看,他對諸葛亮還是照顧的,分擔了不少責任。

諸葛亮答應了。

他從來沒想繞過楊俊,只是想先聽聽天子的意見。

邯鄲是河北某名城,在某種意義上,地位比鄴城還高,是冀州的核心,而不僅僅是邯鄲縣的縣治,或者趙國的都城。

要對邯鄲進行大規模的重新規劃,他很想聽聽天子的想法。

劉協對城市規劃沒有太多的經驗,但他知道一個重要的原則:集思廣益。沒有人是全才,但將眾人的智慧集中起來,就可以避免絕大部分錯誤。

由司徒府出面,對這個規劃方案進行審核,就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

除此之外,他更想教給諸葛亮一件事。

不要因為自己出色,就覺得能擺平所有事,忽略了其他人的意見。

這是聰明人最容易犯的錯,諸葛亮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君臣二人討論著邯鄲城的未來,不可避免的轉到了整個冀州的規劃。

冀州是大平原,適合耕種。河流眾多,水利也很發達。但冀州也有冀州的缺點,主要體現為兩點。

一是行政區劃復雜,犬牙交錯,對管理極不方便。一是河流大多由西向東,穿過全境,但相互之間的溝通卻不方便。

因此,南北方向的交通就依賴于陸路,也就是太行山麓的大道。除此之外,東部平原地帶的陸路交通被大量的河流隔斷,處于尷尬的局面。

太行東麓的這條大道歷史悠久,卻有些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諸葛亮提議就針對這兩點。

一是重新規劃,以重點城市為核心,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郡國的邊界之所以劃得這么復雜,除了出于經濟實力的平衡之外,更多的是互相牽制,不讓某一郡國有過于強大的實力,尾大不掉。

如今朝廷控制了冀州,置四將軍,郡國尾大不掉的隱患已經不復存在,也就沒必要這么考慮了。

二是對東部的河流進行綜合處理,形成縱橫交錯的水網,使內部的水運更加便利。

水運是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也是大宗物資最省力的方式,健全的水網將對冀州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為幾年后的經濟進一步騰飛打下基礎。

兩人的觀點基本接近,區別只在于一些細節。

而這些細節,正是要集思廣益的內容。

這么大一個工程,可不是拍拍腦袋就能決定的,甚至不是諸葛亮一個邯鄲令可以提出建議。

諸葛亮考慮的是如何充分發揮邯鄲的特殊地位,在這一輪規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為以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創造機會。

在這一點上,他和楊俊不謀而合。

由諸葛亮執筆,由趙相楊俊簽名的報告很快就提交到了司徒府。

司徒府進行了初步審核后,認為此事牽制涉到大量水土工程,有必要讓司空府深入參與,是以請詔,安排司空周忠趕來冀州。

劉協同意了,發出詔書,命司空周忠及相關人員赴行在。

張昭下了車,看到孫策的同時,一眼看到了周瑜,頓時心里咯噔一下。

不過他很快就鎮定下來,泰然自若地撣了撣衣服。

孫策、周瑜齊步上前,向張昭行禮問好。

張昭點點頭。“公瑾何時來的行在?”

“剛到幾天。”周瑜笑瞇瞇地看著張昭。“聽吳侯說,張公在渤海行德政,成績斐然,士大夫歸之若流,瑜甚至欽佩。本想趕去參觀,君侯說張公將至,我就在這里恭賀大駕了。”

提到政績,張昭有些糾結。

一方面,他不承認渤海的德政失敗,畢竟大家生活得很安定,相處以禮,近乎儒門提倡的君子之國。

在十幾個動亂的背景下,這樣的景象難得一見,足以撫慰人心。

某種意義上,這才是儒門的理想狀況。

不患寡,而患不均。

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認,渤海的恢復速度不及其他郡國,而且這個差距暫時看不到縮小的可能,只會越拉越大。

進入邯鄲境內,他這個感覺更加明顯。

就連他引以為傲的簡樸,在邯鄲人的眼中也成了寒酸,導致隨從們的心態都有了肉眼可見的變化。

面對周瑜,張昭淡淡地笑了一聲。“公瑾不畏艱難,深入漠北,以功業為務,還有心情去渤海看我們一群迂腐書生自娛?”

周瑜嚴肅的搖搖頭。“張昭此言,恕我不敢茍同。我奉詔去漠北,固然有建功立業的心思,卻不僅僅局限于此。于將來而言,我是踏勘漠北形勢,為守邊提供參考。于過去而言,我是尋找失落的華夏子民,引領他們重回文明。”

張昭一愣,眼神專注起來。“失落的華夏子民?”

周瑜便將在漠北看到的部落說了一遍。

雖然他沒有一口咬定那些人就是商朝遺民,但他提出的證據已經足夠張昭向那個方向聯想。

儒家本來也不以邏輯嚴密著稱,牽強附會才是習慣。

聽說真有商朝遺民流落漠北,張昭心動了。

仔細說起來,儒門的起源與商有很大關系,孔子本人就是商朝遺民,始祖是圣王之一的商湯。

“這么說來,公瑾此行倒是功德無量。”

周瑜苦笑著搖搖頭。“可惜我學問粗淺,對訓詁之學更是一竅不通。雖然覺得那些部落的語言近乎古音,卻沒有分辨的能力。若是有精通訓詁的大儒隨行,或許能從他們口中聽到連山、歸藏的原文。”

“連山、歸藏?”張昭大驚失色。

“我猜的。”周瑜笑道:“那些部落沒有書籍,也沒有讀書人,只有口耳相傳的故事,記得這些故事的就是族里的巫師。他們用卜筮來預測吉兇,看起來和古易有些相似。”

張昭眼珠轉了轉,連連點頭。“極有可能,極有可能。若能使連山、歸藏重現于世,這可是儒門的祥瑞啊。公瑾,你下次再去當在什么時候?”

“過年之后吧。”周瑜說道:“乘船北行最方便,只是路途長一些,至少三個月才能到,一來一去至少一年。”

“這個無妨,這個無妨。蘇武在北海牧羊還用了十九年呢。若能找到連山、歸藏,就算在漠北住十年也是值的。”

上一章  |  漢道天下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漢道天下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