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北宋穿越指南

0937【吾乃大唐皇室后裔】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4-06-22  作者:王梓鈞
第942章0937吾乃大唐皇室后裔

黎府。

黎禐叫來兒子詢問:“咱們家的族譜還沒編好嗎?”

黎松回答說:“正在做舊,還需要些時日。”

“讓他們快點!”黎禐有些焦急。

黎禐的曾祖,正是黎朝開國之君黎桓。

李氏篡位之后,黎氏也死了一些,但還是在新朝繁衍下來,黎禐甚至做了李朝的駙馬。

不論黎朝,還是李朝,全搞黃袍加身那一套。

黎桓趁著小皇帝才六歲,勾搭上了太后,自封為副王。又因為趙光義出兵,他高喊著率軍抵抗,剛出京城就披上黃袍。

事實上,如果北宋準備充分一些,趙光義早就把安南收復了。

北宋在前一年七月就準備打仗,拖到次年三月才率軍出發,完全沒搞清楚安南的氣候。

這樣的出兵時間,正好趕上又熱又濕的安南雨季!

打仗時,北宋將領的操作也很迷惑。

主將先打了一場大勝,讓其余將領趕緊帶兵跟上。結果諸將不趁著旱季尾巴進軍,硬要留在原地等水軍殺來合兵。足足拖延七十多天,硬拖到最熱最濕的季節,將士因濕熱環境病死無數。

水軍那邊更扯,安南在江里下暗樁,拔除暗樁居然用了兩個月。

然后黎桓派人詐降,北宋主將此時已經很著急,帶著少量兵馬就跑去納降。然后,北宋主將被包圍殺死!

趙光義大怒,把帶兵將領全砍了,被迫承認安南獨立。

數日過去,黎氏“族譜”做舊完畢。

黎禐捧著厚厚的族譜,跑去覲見朱康:“叩見王父攝政王殿下,臣在黎氏老宅當中尋到一本族譜。”

朱康莞爾笑道:“黎氏當初掌國安南,不是已經追封過幾代祖宗嗎?當時也沒說從中國而來啊。”

黎禐解釋道:“當時只追封了四代祖宗,如今找到老宅族譜,才知我黎氏從初唐就遷來安南。我黎氏一族,也是華夏之人啊!”

朱康點頭道:“原來如此,這本族譜可要妥善保管。”

“臣一定盡心保管,”黎禐說道,“臣之長女,已改嫁給殿下為側夫人。次女、季女還請殿下一并收納,可憐她們在宮中寂寞。臣其余諸女皆已嫁人,但有第十二女待字閨中,殿下若是有意……”

朱康驚訝打斷:“你有那么多女兒?”

黎禐說道:“臣有八子十二女,皆未夭折。若能為殿下誕生子嗣,也肯定不會夭折。”

朱康不置可否,只評價說:“厲害!”

死去的安南國王李陽煥,荒唐到了什么地步?他不準大臣嫁女兒,必須他親自選一遍,挑剩下的成年女子才能嫁人。而當時的未成年女子,此后一直不能出嫁,直到他下次再選妃為止。

如此扯淡的規定,安南大臣竟也遵守,可見有骨氣的真沒幾個。

黎氏三姐妹,就是當時一起入宮的。

朱康只娶了老大,如今老二、老三還在宮中守寡呢。

黎禐的心思很簡單,把三個女兒都改嫁給朱康,還想把未成年的第十二女也嫁給朱康。

他害怕啊!

黎氏屬于前朝王族,跟李朝王族通婚屬于政治合作。

一旦大明吞并安南,那他們就成了前前朝王族,將徹底失去最后一點政治作用。

而且,黎氏始終被李朝打壓,主宗子弟只能做閑官,根本發展不起來自己的勢力。

他們必須攀附一顆大樹,否則家族難以生存。

而大明和朱康,就是那顆大樹。

為此,黎氏甚至偽造族譜,把祖宗變成南遷的漢人。

既然黎氏如此貼心,朱康自然有所表示。

他把在宮中守寡的黎氏姐妹,通通給娶了。不過黎禐的第十二女,朱康卻沒有笑納,而是嫁給韓京為妾。

黎氏族譜一出,朝野震動!

原來黎氏、李氏連續兩代安南王朝,祖上竟然都是中國人。

謝洪趁機大肆宣揚,還請來一道詔書,在全國張貼大告天下。趁機落實科舉改革,把《交趾志略》列為必考科目。

一時間,安南朝野上下,皆以中國血脈為榮,掀起一股編修族譜的熱潮。

其實這種事情,他們早就在做。

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很多族譜都有中國祖先,并且喜歡往五姓七望靠攏。

大理國也是如此,那些家族也有中國祖先。要么是漢唐某將軍的后代,要么是漢代某文官的后代,甚至還有自稱是漢唐宗室的。

只有這樣,才能彰顯他們血統高貴、源遠流長。

當李陽貞、黎禐先后拿出族譜之后,沒族譜的臨時瞎編,有族譜的開始尋親。

他們也不管自家族譜是否真實,紛紛請求前往祖籍訪親,而且還要大明和安南朝廷報銷路費……

朱康問道:“這是大好事,但靡費過多。”

謝洪建議道:“其余籍貫不管,祖籍在兩廣和福建的,可以約好了一起坐船去。朝廷只負責免費運送到幾個港口,剩下的尋親路程靠他們自己。”

“善。”朱康立即同意。

智明王李陽貞最積極,親自坐船跑去福建。

而且尋親過程異常順利,在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鎮中蔡鄉,李氏祠堂如今依舊香火旺盛。

安南李朝開國君主李公蘊,是晉江安海李氏李淳安的次子。他們原本不在安海鎮,是做生意搬到那里的。李公蘊的哥哥李公藻,沒有隨父出海,留在那里成為安海李氏始祖。

族譜寫得明明白白!

李陽貞本身是跑來演戲的,結果到了李氏祠堂,看到那些祖宗牌位,甚至看到祖爺爺的牌位,頓時就跪在那里哭泣祭拜。

族長拿出族譜說:“我們是泉州李氏的分支,那邊還有更大的祠堂。”

于是乎,李陽貞又跑去泉州李氏祠堂。

當地官員、士紳和商賈,都熱情款待李陽貞。還有李氏商賈趁機談生意,李陽貞一口答應,歡迎老家的族人去安南經商。

一路見聞和遭遇,皆被詳細記錄下來。

李陽貞在泉州李氏的族譜上,還發現一個非常勁爆的消息。

他的老祖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鬼知道這種族譜靠不靠譜,但李陽貞卻是當真了。

他讓人謄抄一份族譜,又寫下泉州見聞錄,風風火火回到安南。

此后,隔三差五舉辦宴會。

每次宴會到一半,他就讓仆人把族譜拿出來,指著族譜說:“我乃大唐皇室之后,先祖是太宗皇帝第十四子。誰敢再言我曾祖是商賈篡位?大唐皇室后裔,在交趾做國王算篡位嗎?交趾本就是大唐疆土,被那些藩鎮宵小裂土割據,我家曾祖只是收回大權而已!”

這貨到處顯擺自己大唐皇室后裔的身份,朱康聽到消息置之一笑,樂見其繼續大肆宣揚此事。

你還別說,這種事情在安南傳播極快。

尤其是那些不得志的士子,更愿意相信自己是漢人后代,更希望安南能夠回歸中國。因為回歸之后,他們的發展空間更大,說不定就能考試做官呢!

安南科舉被大族把持,只比高麗和西夏要好一些,寒門士子很難爬得上去。

就在朱康推廣《交趾志略》時,西夏的王宮戒備森嚴。

李乾順前后臥床大半年,中途病情好轉過一陣,甚至能夠親自去上朝,如今終于是扛不住了。

十五歲的李仁孝繼位,生母曹氏為太后。

朝堂勢力基本沒變,李仁忠依舊是文官之首,李察哥依舊是武將之首。

但地方正在醞釀叛亂!

不僅有遼國遺民蕭合達在陰謀叛亂,還有吐谷渾的慕氏兄弟。

他們的祖宗,跟范仲淹還有過交集。

范仲淹拉攏慕恩及諸族酋長,賞賜衣物和錢帛,試圖讓慕氏幫著北宋打仗。

慕氏乃慕容氏的簡化,來自吐谷渾王族。

他們在西夏有自己的地盤,一直為西夏提供戰馬。

慕洧、慕溶兩兄弟,因為不投靠李察哥,因此得到李乾順的提拔。如今李乾順死了,李察哥自然要動手。

歷史上,慕洧、慕溶被逼得投靠金國,但被李察哥抓到了全部處死。

“兄長,國主死了!”慕溶飛馬趕來。

慕洧一驚:“消息屬實?”

慕溶說道:“我布置在京城的探子,日夜奔馳快馬傳來的消息。”

慕洧皺眉道:“李察哥恐怕容我們不得,奈何你我之子都在京城做侍衛(變相人質)!”

溶說道:“應當告知族人,隨時警惕大軍來襲。”

慕洧轉身看著東方:“如果李察哥真容我們不下,就只能舉族投靠大明國了。立即派人聯系蕭合達,他也跟李察哥有仇怨,可以約好了一起投明!”

慕溶猶豫道:“但大明誘招我部奴隸,我們曾越境去抓奴,還跟明軍打了一場。我們如果投過去,大明就不記仇嗎?”

“糊涂,”慕洧說道,“若能助大明滅了西夏,以前那點事情算什么?更何況,大明邊軍你又不是沒見過,幾十個騎兵把我們幾百人殺得落荒而逃。如此強軍,西夏擋得住嗎?我們的部落又在邊境,一旦兩國開戰,首先被打的就是我部!”

兄弟倆派人去聯絡蕭合達,誰知蕭合達的信使卻先到了。

歷史上,三人的死亡時間,相差僅隔一年。

蕭合達先叛亂被誅殺,慕氏兄弟還沒來得及叛就遭捕殺。

緊接著,西夏邊境起義軍四起,韋州、靜州、定州多個部族造反。

造反的原因很簡單,連年天災得不到賑濟,邊境部落已經快活不下去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北宋穿越指南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北宋穿越指南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