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儒劍仙

第一百零七章魁首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3-05-18  作者:七月未時
虞城,天清氣明,大日的光輝照耀了每一片區域。

之前的黑暗早已被驅散了,似乎從未來過。

一間房屋內。

宋知書盤膝而坐,神色平淡,可并沒有修煉,而是仔細端詳著手中的小冊子。

旁邊,是與他一起經歷過大戰的陳景云以及林成等人,不多,只有十余個。

“死去的那些人,名諱還有一些具體的信息,都記載小冊子上了。”

“總計是八百六十四人,全無遺漏。”

陳景云在一旁開口,聲音顯得有些沉重,在那其中,除了有自己在青州城帶來的散修之外,還有原本就在虞城的,所以加起來有八百多人,全戰死在了虞城城下。

而距離那一戰,現在已經過去三天了,在這期間,他們將所有的事情都處理了一下。

另外就是將之前疏散的凡人百姓,再一次遷入了城內,現在是收尾事宜。

小冊子上記載的那些人,是與他們浴血一戰的人。

陳景云也將每個人的名字信息都記了下來。

“恩。”

宋知書看著上面的一個個名字,點了點頭,這些曾經都是鮮活的生命啊,沉默片刻之后,他便抬起頭:“這些名字,我們要刻在一座石碑上,立于虞城中心,有些人,不應該被遺忘。”

這一場大戰,規模并不大,死去的人其實也不算多,但卻有著極大的意義。

關鍵時候,不顧一切,選擇挺身而出,本就值得所有人敬重。

何況他們還堅守到了最后一刻。

宋知書不管別人會怎么想,但在其眼中,在虞城死去的人,于自己而言,值得敬佩,值得一生銘記。

“放心,我們已經在做了。”陳景云回答,立碑之事,對于修士來說并不難,而以那些人做的事情,也確實應該如此。

“王兄看到,應該也會高興吧。”

林成和李先松相視一眼,那是他們的摯友,如今已經死去了一個。

二人對此的確難受,但并不會覺得可惜,為大義而戰,守在了最后一刻,應是驕傲。

其實,在這一戰之后,守住了虞城,每個都是有功之人,此次不僅避免了晉州大難,還防止了封天魔陣完全激發后所帶來的影響,怎么獎勵都是不為過的。

甚至于依靠此戰,他們的名字也會被一些人知曉,入一些頂尖宗門為弟子都沒什么。

畢竟功勞放在那里,并非用修為和天賦就可以衡量的了。

有些勢力也很樂意招收,作為象征。

事實上,在這幾天內,也確實有一些宗門來到了虞城,詢問了林成等人有沒有入門的想法,給出的待遇都很不錯,就連陳景云也是,由于擁有讀書人的身份,找上他的宗門有很多。

不過對于這些,他們暫時都選擇婉拒了,沒有接受。

每個人都認為,守衛虞城,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如果有獎勵,拿該拿的就好。

至于前往宗門卻并未考慮,陳景云等人都覺得自己不是什么大人物,應該沒有那么大的份量,如果真的接受了,那死去的人呢?

經歷這一戰,活下來的人都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認知,一切都不過暫時的。

他們活下來后,代表的不僅是個人,還應該背負更多的東西。

現在眾人想的不是以后,而是那些死去的人。

“歷經多日大戰,又忙碌了好幾日,諸位道友先回去吧,到時候我們還要回青州。”宋知書打破了寧靜,當即開口道,現在虞城已經不再危險,所有的一切都結束了,自然也是時候回去,因為那些死去人的尸骨,有些就在青州,應該帶回求安葬。

“好。”

眾人點頭,然后起身,各自準備去調息。

陳景云則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當即道:“宋先生,虞城城主周晃今日回來了,說這兩日將會大擺宴席,宴請我們這些人。”

不屬于虞城的某些人永遠地留在了這里,偏偏是虞城的,卻早早離開了。

對此,他心中沒有怒,只是平淡而已,因為沒有必要。

“不必理會。”

宋知書頭也沒抬,直接罷了罷手。

虞城城主在大戰開啟之初,就選擇逃離了,現在一切落幕又選擇回來,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但他并不打算去指責什么,個人有個人的選擇而已,沒什么好說的。

“恩。”

陳景云也是這個意思,當即微微躬身,然后與眾人離開了。

房間中,就只剩下宋知書一人,依舊拿著那本小冊子,沉默良久,鄭重將其放在儲物袋當中。

做完這些后,他閉上眼睛,體內,有數百道儒家正氣不斷震蕩,那是宋知書在從知行境入君子境之后所出現的,細算之下,一共有八百二十道。

似乎可以再開啟仙塔二重中的第四個玉盒了。

之前宋知書經歷多日大戰,凝聚了非常多的儒家正氣,不過因為將圣心作為的最后的底牌,所以并沒選擇開仙盒,而是直接將其轉化為了浩然正氣,有三千道。

如此,他在激發圣心后,才能擁有堪比元嬰境的力量。

不過也因為這次,所有的浩然正氣和儒家正氣幾乎全部都用光了。

現在也只有體內的那八百多道儒家正氣了。

果然。

堪堪是憑借提升境界,就想要獲得更多的儒家正氣和浩然正氣是不太可能的,必須要斬妖除魔才行。

只是,像虞城這樣的機會不多,怕以后更是難以遇上,不過宋知書也覺得少一點好,妖魔越多,代表災難越大,他可不想在如此情況下去獲得儒家正氣。

而自己現在體內的這些,足夠再開啟仙塔第二重中的玉盒了。

“開或者.不開。”

宋知書沉默,但最后還是沒有選擇開啟。

畢竟這種事情并不著急,擁有足夠的儒家正氣后,隨時可以進行。

再者自己境界剛剛突破,還未徹底穩定下來,故而想著等到時候回到青州城再說。

沒有再思考這些,宋知書繼續內視,將注意力放在了內丹上。

結丹境,已經不需要特意去打坐修行,擁有內丹,能時時刻刻吸收天地靈氣為己用,同時轉化為法力,壽元達五百之數,若修行一些養生之法,活到七八百歲都不是太大問題。

還能開始修煉各種神通道法,以龐大的法力支撐,將其威能徹底展現出來。

不說有焚天煮海之能,但開山截江肯定是不在話下的。

可以說到了這個境界,基本都暫時脫離了一般修士范疇之內,有著種種手段,相當于是一個分水嶺。

此刻宋知書能明顯感覺到在,在那顆內丹之中,所蘊含極為渾厚的法力,與筑基境基本就是兩個概念,不過如此法力,如果只是操控飛劍什么的,那就有些浪費了。

而他雖然沒有修行神通道法,但有那大夢斬仙劍訣其實就已經可以了。

稍加思索后,宋知書雙指并攏,以體內法力進行操控。

下一刻,房間之中涌現出一道龐大的劍意。

各種光芒環繞其雙指之上,凜冽的氣息更是席卷了四周,不斷呼嘯,卻引而不發,尤其在法力的不斷加持下,威能也愈發強大起來,須知,這還沒有動用飛劍,否則的話只會更強。

“據說將神通亦或者強大的劍訣修煉至一定程度,將會體內形成神通種子亦或劍種。”

“可惜我接觸大夢斬仙決時間太短,現在連真正入門都算不上。”

“若想要形成劍種,怕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日了。”

宋知書收斂劍意,細細琢磨。

之前使用大夢斬仙決,就已經發揮出了超出預料的威能,到了結丹境將會更強。

加上自己金丹境的元神,還有那走上大成修行之道所擁有的渾厚法力,即便他現在才處在結丹初期,但威脅到真正的金丹境肯定不會有任何問題。

當然,宋知書還在思索另外一個問題,便是在自己融合圣心后,感悟善之一道所揮出的一劍,他認為,若能將那一劍完全領悟,將會是更為恐怖的一種手段,或許不會弱于大夢斬仙決。

可惜的是,現在自身實力還太低,暫時還無法復刻那一劍的手段。

且就算能,怕是一劍之后,自己也將會力竭。

“越是強大的劍訣,使用的限制也會越高,并非因為無法修行,而是本身支撐不了。”宋知書自語,這東西就猶如使用法寶一樣,給一個練氣修士一件道器,可以發揮出真正的威能嗎?顯然是不行的,神通劍訣也是這個道理。

但不管如何,經過虞城之戰后,他現在總算是明白了今后要走的路。

儒為內,劍為器,仙為外。

并未繼續深入思考。

宋知書又開始感悟達到君子境之后,此刻自身的變化。

元神增強那是肯定的,但真正的變化就在于,他現在因為儒家境界的提升,對于外界的感知力更加清楚,這種感知和元神完全不同,是一種對于天地意志的一種感知。

相當于你知道的一種規則的運行方式,并且可以進行掌握和借用。

這讓宋知書不由想起古云大儒的話,儒家之強,強在自身,懂得自然運行之道,而越強大的儒家修士,掌控的天地之力就越強,順應天地而為,行使天地權能。

換一句話來說,儒家不需要修士那樣借用法力,只需要意志一動,便可讓天地產生共鳴。

文淵先生也曾說過,儒家讀書人真正的手段,是在君子境之后才能體現出來的。

現在的宋知書已經有了這種感覺,感受天地,明悟一些自然之道。

“精神與天地共鳴,順應天地。”

宋知書閉上雙眼,感受周圍空間中的靈氣流動,不由心思一動:“靈氣也由天地而生,那以我之意志,共鳴天地,自我形成一道聚靈陣可不可能呢?”

想到這里,他不由笑了,一個想法就想要形成一道聚靈陣,這怎么可能?

在仙道修行之中,聚靈陣雖然很普通,但想要布置出來,必須要有陣石,然后按照相應的范圍才能徹底形成,怎么可能想一想就有?

可就在宋知書思考這些的時候,

周圍天地靈氣震蕩,幾乎在瞬間就匯聚而來。

同時一道道華光涌現,集中在他身上,那是濃郁的天地靈氣。

“這真是聚靈陣?而且品級還不低?”宋知書有些懵了,感覺有些不可思議,自己明明只是一個念頭而已,怎么會

等等。

忽然,他又發現在那聚靈陣形成的時候,自己的元神正在不斷消耗。

精神與天地共鳴,想要順應天地做一些事情,必然要有消耗。

否則的話想什么就是什么,那就太離譜了。

宋知書能明顯感覺到,以自己現在的元神強度,讓聚靈陣堅持數天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甚至于只要愿意,還可以將這座聚靈陣擴大范圍,當然這樣一來消耗的元神也將會更多。

隨即,他心思一動,聚靈陣自動散去。

“其實剛剛并非是聚靈陣,而是因為我在達到君子境后,感悟了天地,讓天地靈氣自動匯聚而來,只不過是按照我的想法,形成了所謂的聚靈陣罷了。”

在經過思考之后,宋知書明白過來,怪不得有修士說強大的儒家讀書人,可言出法隨呢。

原因真正的點在這里,在于理解了天地運行的規則,天地不滅,儒家手段就在。

當然,如果逆天而行,得不到天地承認,那就不行了。

“儒家手段,果然與仙道完全不同。”

宋知書感嘆,讀書這么久,自己也總算是親身體驗了儒家的手段,雖說能做到的事情很少,但總算對于儒家也愈發了解了起來。

同時也清楚,儒家真正的力量,還等待著繼續挖掘。

故而在接下來的時間內,他也開始適應君子境對自身所產生的影響。

也開始思索,如何將儒道和仙道的力量完全結合,相互配合,走出自己的路。

如此,時間一點一滴過去。

七天后。

宋知書完全突破之后的變化,境界也完全穩定了下來。

期間還使用天雷瓶淬煉肉身體魄,由于修為增強,所以他能承受的就更多,成功將體魄提升到了筑基后期的程度,再有一些時間,達到圓滿應該不是問題。

只是想要提升至結丹體魄卻不太可能,天雷瓶的品質放在那里,不過下品靈器而已。

就算威能再強,但也強不過本身的極限范圍外。

除非晉升品質。

宋知書想著,這倒不是不可以,只要浩然正氣足夠就行。

當然,圣人劍胎也該提升了,自己現在是結丹境,下品靈器肯定是不夠了,至少極品,甚至于更強的古器,所以接下來又有許多事情要做了。

且還有一點,抵達結丹境之后,修行所需的資源也將會更多。

之前在筑基境,動輒就是數十萬枚下品靈石。

到了結丹。

就連宋知書也有些頭疼。

不過在此之前,他首先需要回到青州,將晉州之亂的各項事宜徹底收尾,同時把那些死在虞城散修的尸骨,也都送回原本屬于他們的地方。

虞城城下,宋知書、林成、李先松一行人面向這片大地微微躬身。

這里是他們曾經大戰過的地方,有許多人死去。

故而在離開之前,自當來此。

除此之外。

在城內也豎起了一座石碑,刻有每個人名字,讓虞城內凡人世代銘記。

良久,眾人起身,陳景云微微嘆氣,繼而道:“宋先生,時間差不多了。”

“恩,那就走吧。”

宋知書點了點頭,也沒有多說什么,又看了虞城一眼。

至于前來相送的城主周晃,卻完全不在他眼中。

林成等人,更是毫不在意。

有些尷尬的周晃,但心中也不敢有氣,畢竟這一次虞城之戰,自己幾乎什么都沒有做,尤其現在宋知書等人,儼然成為眾多修士眼里的功臣了。

他在想,為什么當初就不能留下來,就算一直坐鎮城主府,也比現在要好啊。

隨即,眾人直接御劍而去,頃刻間消失在虛空上。

宋知書明白那虞城城主的想法。

世間就是如此。

有人因為一腔熱血,心中大義,選擇坦然赴死,更有一些人只顧眼前利益。

但這些他都不在意了,因為完全沒有任何意義,自己也不會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去指責任何人,只需要那些人值得敬佩,那些人可以無視便可以了。

青州城門。

與以往的進進出出不同。

此刻在城門口,至少有數萬人聚集在一起。

其中修為各有強弱,弱小的在練氣境,強大的結丹也有,但無一例外,全都是散修。

他們看向遠方,眼神中也帶著些許焦急之色,似乎都在等待什么。

“這么多天過去,宋先生他們也應該回來了吧?”

“不清楚,不過等等沒什么,宋先生一行的虞城之戰,為我們散修正名,從今以后,看誰還能說我們散修于妖魔之亂中毫無功績。”

“是啊,據說只有幾百人呢,硬生生擋住十天啊,傳聞中最后一日有天魔降臨。”

“我得到消息的時間太晚,不然也一定會去虞城,可惜后面青州封城。”

“確實可惜。”

一個個散修開口,話語中帶著敬重也一些可惜。

虞城之戰,在封天魔陣被破后,在短時間內傳遍了世間。

雖然青州城一些修士此前也知道一點,但卻不清楚細節,可在更多消息傳入后,幾乎每個人都震驚了,帶著數百名散修,擋住妖魔大軍整整十天啊,可謂壯舉了。

更為重要的是,也正因為這十天,晉州全境都得以免受妖魔之亂。

如此功績,如此舉動,怎能不讓人側目。

且還有一點。

那就是參與此戰的,幾乎全部都是散修,這說明什么?

一直以來,散修在那些宗門弟子的眼中是不起眼的,不敢當大用,尤其之前青州之亂,雙方差點爆發出劇烈沖突,雖然最后事情得以解決。

可對此,散修一直都不服氣,他們確實沒實力沒背景,但關鍵時候也絕對會頂上去,只不過沒機會而已。

但此次虞城之戰,宋知書帶領散修,間接解救了整個晉州,而這些全是散修之功。

事情發生以后,幾乎所有宗門弟子都啞口無言,不再像之前一樣。

更有宗門弟子終于開始正視了散修。

這相當于什么?

相當于宋知書等人,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所有散修的尊嚴。

所以在這青州城內,只要是散修,知道那些人這幾日會回來,幾乎全都自發前往城門口準備迎接,對于他們而言,宋知書就代表了他們散修。

“只是,我聽聞宋先生,是太昊劍宗弟子,就是當初那個引起天地異象的宋知書。”

有散修開口,覺得把對方當做是散修有些問題。

太昊劍宗,可是當世頂尖勢力啊。

而此刻眾人也已經知道,他們所知道的宋知書,就是太昊劍宗的那位。

“這又如何?宋先生早就脫離了太昊劍宗,已然就是散修了,而且你們又不是不知道,當初宋先生為何會退出,不正是因為太昊劍宗對底層弟子不公嗎?”

“是啊,他做的一切,都是為底層修士,不像某些人高高在上,正因為宋先生這個品質,才更加值得我們去敬重。”

“我覺得,宋先生當為我們散修,不是所以底層修士之魁首。”

又有散修開口,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多少年以來,散修是底層,在宗門弟子面前抬不起頭,現在有一個人,為散修正名。

更為重要的是,有些人在知道宋知書的身份和來歷后,就更加敬重了,明明當時自己不過一個雜役弟子,卻可以直面太昊劍宗高層,怒斥不公,這是多少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啊,需要莫大的勇氣。

如此品德之人,奉為散修魁首,絕對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虞城之戰,對于當今天下而言影響實很大。

無論其他地方的散修怎么想。

但在青州之地,在這些散修的眼中,宋知書就是魁首。

“魁首啊,看來宋道友在這青州散修心中,威望已經無人可以替代了啊。”青州城頭上,青城劍宗中年道姑煙籮看著下方的景象,不由開口。

“煙道友此言差矣。”旁邊,徐長御搖了搖頭,繼續道:“現在不只是青州。”

“虞城之戰的消息傳出去后,東境、乃至于整個中洲散修,都對這宋道友極為敬佩,說是要親眼見識見識,他的名聲,已經不至于此了,魁首之名,怕沒有散修會否認。”

說到這里,他有些感嘆,畢竟帶領一些散修,就抵擋住了天魔的計劃。

且還是真正意義上的儒家天才,加上之前誦念大學知道,宋知書的名字已然被所有人都注意到了。

且此戰,也讓更多人猜測,宋知書或許的得到了圣人造化,且還等級還不低,乃天定之人,如此一來,就算不想受到關注也不可能了。

“對了,各大宗門的那件事情已經商定了嗎?”

中年道姑稍加思索,然后直接道:“有關于天下散修的計劃。”

“北洲妖魔之亂已經得到了相對的控制,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有些事情迫在眉睫,應該就在這幾日了。”徐長御點了點頭,語氣有些凝重。

花費了那么大的代價,幾乎全天下各大宗門都參與進去了,可最終卻對妖魔還是沒有辦法。

到底是圣人坐化了,僅僅憑借道佛兩家的力量,想要完全壓制妖魔,有些不現實。

如今看似局勢還在控制之中,但其中用了多大的力氣,只有高層才知曉。

而為了應對接下來的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各大宗門必須要做出反應。

“那蜀山劍宗會怎么做?”中年道姑點了點頭,臉上浮現出一抹笑意開口。

“我怎么知道?”徐長御一愣,然后搖頭,再次反問:“那青城劍宗呢?有沒有更多的消息?”

中年道姑聞言,卻并未回答。

顯然兩大勢力都是有計劃的,但并不想透露出來。

雖說在此之前,各大宗門掌教已經在北洲齊聚一堂,商討對付妖魔的事情,但事實上也各有心思,這是無論如何都沒辦法避免的。

“對了。”

中年道姑似乎想起了什么,語氣認真道:“有個消息,就是有關整合天下各大宗門勢力的計劃,我青城劍宗大師兄同意了,說會鼎力支持慕長歌。”

“哪里只是你家道子?我蜀山、陰陽仙宗、龍虎道宗等等,各大頂尖勢力的大師兄,全部都同意了。”

徐長御深吸一口氣,忍不住開口:“這慕長歌到底有什么能力,居然能做到這等地步?”

整合各大宗門勢力的計劃,目的自然是對付妖魔,不再像之前那樣各自為政。

相當于所有宗門,都要統一聽從命令。

雖然現在還沒確定誰成為主導者,但這個計劃是慕長歌提出來的,并且得到了各大宗門道子的鼎力支持,不過這些事情,只是在很小的范圍內流傳,很多人都不知道。

而無論是中年道姑,亦或者是徐長御,皆為蜀山和青城兩大劍宗的真傳弟子。

所以二人都知道這個消息。

同時他們也明白,如此做法確實有利于對付妖魔,應對以后的局勢變化。

可關鍵在與,二人不明白,慕長歌是如何做到,讓自家大師兄還有其他宗門道子全部支持,并且甘愿從旁協助的。

慕長歌很強。

他們是知道的,可自家大師兄也不弱啊。

“我也不清楚。”中年道姑搖頭,對此也非常不理解。

慕長歌真有這么大的能力,讓各大頂尖宗門的大師兄都愿意俯首?

須知,各宗道子,若無意外的話,那基本上就是下一任掌教,慕長歌的舉動,就相當于提前掌握了當今天下最強的那些勢力啊,這太不可思議了。

“罷了,這些事情我們也插手不了,做該做的就好。”

徐長御搖頭,也不去思考。

畢竟這已經關乎整個人族各大勢力最高層的決議了,即便真傳弟子也做不了什么。

“恩。”

中年道姑頷首,隨即望向遠方,眼神微動:“宋道友來了。”

話音落下,徐長御當即投去驚喜的目光。

晉州之禍結束之后。

駐扎在青州城的各大勢力,大周王朝、陰陽仙宗、龍虎道門都相繼離開了,連太昊劍宗的劍宮長老也是,現在剩下的也只有他和煙籮二人。

之所以留下,目的也正是為了等宋知書。

有些事情,對方已經有資格參與了。

此刻,在青州城外。

一道道流光急速飛射而來,不一會兒就落在了城門之下,正是宋知書等人。

“來了來了。”

“終于來了,見過宋先生。”

下方,數萬名散修看到宋知書后,頓時眼前一亮,連忙迎接上去。

連帶著林成等人也被瞬間圍了起來,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他們雖然知道虞城之戰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自己的名字也會更多人熟知。

但卻從未預料到,這才剛回來,就受到了如此隆重的歡迎。

不過仔細想想的話,似乎也很正常,畢竟眾人真的做到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挽救了數千萬凡人百姓的性命,更為重要的是,全程參與的基本上都是散修。

陳景云其實對此有所預感的,可還是感覺這種歡迎太熱烈了,足足數萬散修啊。

“諸位,諸位。”無奈之下,陳景云只得開口:“虞城之戰,并非我等幾人之功,還有那些死去的人,他們的尸骨在此,煩勞諸位可否借道,讓我們將他們送回家。”

自己是回來了,而且還活著,但有些人卻并非如此。

而他的這一句話,也讓在場所有散修都安靜下來。

雖說虞城之戰是宋知書帶領的,可如果沒有那些死去人的拼死一戰,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他們明白其中的意義,所以一個個點頭,自動讓開了一條道路,正是因為這些人的,散修之名在可以讓那些宗門弟子徹底重視起來。

見此,宋知書面向眾人微微躬身,然后與陳景云等人進入了青州城。

因為知道那些人的名字和身份,有家人的,交到家人手中,沒有的則集中起來,安葬在一個地方,同時豎起碑文,雖說都是些筑基和練氣修士,但他們值得這個待遇。

而在此過程當中,那些散修也一直在后面跟著。

做完這一切后。

宋知書和陳景云等人,才開始與前來迎接的散修們開始交談。

當然話無非就是那些,對于他們的敬佩和敬仰,也感謝他們做的一切。

期間,陳景云也描繪了虞城那一戰的一些細節,說出了一些人直至戰到最后一刻,力竭而亡。

這才讓有些散修清楚的知道面對妖魔時的殘酷,還有虞城之戰的危險,現在的一切,是某些人用性命換回來的,他們沒有在其中,所以無法感受。

可在聽到一切后,每個人也都收斂起了笑意。

明白宋知書等人平安歸來,并非是什么值得高興的事情,有些勝利的背后,往往承載了太多的東西,而也正因此,一些宗門弟子才會開始正視散修。

并非做到了什么不可能做到的,是有人為了某些東西選擇了堅持,然后赴死。

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所以在此之后,所有散修也安靜了下來,面向虞城的方向,微微一拜。

而陳景云之所以說出這些,也不是為了什么,他是覺得宋知書說的那句話很多,有些人,不該被遺忘。

就這樣,足足兩個時辰后,散修們才選擇散去。

宋知書等人安排好那些死去人的尸骨后,去了一趟萬世閣,他們之前做了一件任務,現在晉州大難接觸,妖魔自然也沒有了,任務自然完成。

萬世閣主親自接待,將任務的獎勵發放下去,總計是三十萬靈石。

做這件任務的一共五人,每人可分六萬。

但王沖死了。

故而最后只有四個人分。

除此之外,城主府也派人來了,說虞城之戰,但凡參與的散修都有功,各大宗門早就擬定好了獎勵,畢竟這是為整個人族立功,理當如此,而東西就會在這幾日送上門。

可以說,在眾人回到青州城后,幾乎一直都在忙碌,根本沒有歇息的時間。

一直到天黑,各種事情才徹底解決完。

陳景云選擇回青州書院,畢竟他的老師在那里,自己也是書院先生。

另外一批人也有去的地方,一一分別。

林成和李先松則與宋知書再一次前往云靈齋,作為暫時落腳的地方,不過云靈齋掌柜說什么也不收取任何費用了,認為他們是有功之人,可以進行免除。

對此,三人有些無奈,但也知道這是人之常情,如果非要給,那之后云靈齋的生意都很難做下去了。

與林成二人告別,宋知書回到了房間,所有的一切也在此刻都歸于了平靜。

而從現在開始,虞城、晉州的事情也全部都結束了。

“結束了啊。”

緊閉門窗,宋知書盤坐在床榻上,心神寧靜。

該做的都已經做完了,一切都落下了帷幕,只不過這些天發生的事情,自己怕是不會去忘卻了,

沒有多說什么,他站起身來,將紙筆放在桌子上,緩緩鋪開。

然后又回憶了一下這些日子以來經歷的所有。

良久,宋知書拿起筆,沾了沾墨水,在宣紙上寫下了一行字: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是中庸之道開篇的第一章。

因為在虞城連續的大戰,以至于在最近一段時間都沒有好好靜下心來讀書。

而今日再寫下了這一句話之后,宋知書又有了新的一種感受。

之前他對于此話的理解還停留在表層。

認為只需要以自己的見解去做事,然后影響他人,就已經印證了開篇的這第一章了。

不過現在,宋知書有了另外的見解,認為并非只是影響到他人就可以了,正如之前在青州書院講學,傳播君子之道,其實要論的話,也能理解為修道之謂教,但很勉強。

教,教化也。

不僅是要他人理解明白,也需要他人有所感悟,同時做到這一步。

當然這并非單純的讓別人做出和自己一樣的事情,可以理解為以自己行事的準則,去引導他人,然后引出他人內心中的善。

儒家至善,是每個人讀書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對此,宋知書明白了更多。

重要的不是教,而是教化,一如此次虞城之戰,被天下人熟知之后,也會引起更多人心中的善。

“中庸之道,做人之道,無外乎如此。”

宋知書自語,明悟了更多的東西,對于中庸有了更多的看法和理解,這就是行萬里路的重要性了,讀死書是沒用的,需要有經歷,經歷才是最好的老師。

思緒至此,他繼續默寫中庸之道。

莫約一個時辰后,默寫完畢。

宋知書則仔細端詳,同時思考今后要做的,也就是自己真正所需的是什么。

“宋道友可在?”

不過這時候,一道聲音自門外響起,不是林成,也不是陳景云。

對此,宋知書稍加思索,將筆墨收起,然后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衫,便打開門。

在面前站著兩個人,蜀山弟子徐長御、青城弟子煙籮。

“見過二位道友,請入內一坐。”

宋知書早就知道兩人要來,所以并不意外,而之前在虞城的時候,他就已經知道了二人的身份,乃兩大劍宗的真傳弟子。

不過他神情平靜,無悲無喜,是平常心,沒有過于熱情,也沒有過于冷漠。

“多謝宋道友。”二人微微躬身,然后走入房間當中。

“不知兩位道友親自登門,所為何事?”

宋知書為二人各自斟上一杯靈茶,語氣溫和道。

自身份顯露后,想要接近和拉近關系的人不在少數,而兩人此前就已經表明了心跡,也就不需要拐彎抹角的了,正好自己也想從這兩大真傳弟子身上,了解到更多的事情。

尤其事關北洲妖魔之亂,他有過耳聞,非常嚴重。

此次晉州大亂,各大宗門之所以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也因為頂尖強者都前往了北洲。

當然這些都是宋知書在他人口中聽說的,而且不多,可面前兩人身份很高,自然知道的就更多。

“宋道友,我家掌教很看好伱,希望如果有機會的話,邀你去青城劍宗一敘,當然,什么時候去看宋道友,這是青城劍符,若宋道友想好了,可捏碎此符,我自會前來帶你前往青城劍宗。”

中年道姑煙籮性子很直,開口就擺明了目的。

同時從衣袖當中拿出了一枚玉符,上面刻有青城二字。

“好。”

宋知書沒有猶豫,直接點頭。

青城乃天下三大劍宗之一,乃老牌頂尖宗門,傳承悠久,若能前往自然是不錯的。

且對方已經說明并不著急,等想好了隨時都可以前往,態度溫和。

所以根本就沒什么拒絕的理由。

“既然宋道友答應,那我就不打擾了,徐道友有更重要的事與你說,我先告退。”中年道姑見宋知書收下玉符,當即起身拱手,宗門交與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自然不需要再留下來。

且她也知道,自己在這里的話,徐長御可能很難開口。

“多謝煙道友,煙道友慢走。”

果然,徐長御見對方要離開,連忙站起來,不帶一絲猶豫。

中年道姑見此,完全沒有理會的意思,然后一步之下就直接離開了房間。

宋知書一愣,但卻也并未在意,繼而將目光投向徐長御。

“宋道友。”

徐長御坐下,稍稍整理思緒便開口道:“我知你有許多問題,也有許多疑惑,但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這些事情,自然有人會為道友就解釋,現在還請容在下問道友一個問題,不知宋道友,可愿入我蜀山劍宗?”

晉州之亂結束,接下來劇情發展方面,七月會盡量加快速度

上一章  |  儒劍仙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儒劍仙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