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四百一十九章 一夜下西涼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4-05-31  作者:玩蛇怪
翌日,狄青抵達了靈州。

此時大宋的軍隊幾乎是毫無阻礙地占據了宋夏邊境的諸多城池。

西夏境內大部分區域都是荒漠,宜居地非常少。

其中寧夏平原占據絕大多數人口,其次則是宋夏邊境的城池,為后世榆林、靖邊、定邊、中衛等地,最后則是沿著祁連山武威張掖沿線。

而現在宋軍把邊境城池以及祁連山沿線都占據,寧夏平原也控制了小半,只剩下興慶府以北和沙、瓜等州。

這就意味著西夏約五分之三的人口、重要城池都被宋軍占領。

靈州城。

李繼遷的龍興之地。

當初因為不滿堂兄李繼捧歸附宋朝的決定,他選擇自立,先襲取銀州,隨后攻打靈州,改靈州為西平府,自此擁眾一方,成就西夏祖業。

但數十年過去,大宋的軍隊再次占據了這里,讓趙光義時期丟失的西北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懷抱。

狄青掃視著四周,靈州除了東面有一些丘陵山巒以外,其余地方一片坦途,靠近黃河沿岸,沃野千里,良田無數,期間有村莊遍布,隱約還能見到不少漢人。

西北一直都有漢人存在,從漢朝時期開始,這里就胡漢雜居,到唐朝時期,羌胡漢人遍布,胡人犁田,漢人養馬,早就已經不分你我。

所謂“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寧夏平原作為河套地區的一部分,自秦漢時期就有大量漢人在此耕耘,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真是一片富饒的土地啊。”

狄青感慨。

浩浩蕩蕩的宋軍出現在了靈州城南的廣袤大地上,引得不知道多少胡漢百姓側目。

之后在宋軍的指揮下,野利部落的人開始從城中撤出,駐扎于野外。

西夏鼎盛時期兵馬十多萬,但現在不管是野利部落還是嵬名部落,兵力都衰弱得只余不過萬眾,已經沒有能力再與宋軍交鋒。

而這次四路宋軍出動的總兵力約有八萬。

本身在改革軍制之后,大宋的軍隊就只有六十多萬,其中還有二十萬左右分布于全國各地,為地方禁軍。

他們用于維持治安和鎮壓不服王化的少數民族,特別是西南地區,其中以駐扎在越朝、瓊州、廣南西路、廣南東路、巴蜀等地的兵馬最多。

然后約有二十萬大軍駐扎在東京汴梁,為開封軍區,主要用于京師的防備力量以及用作于防止地方軍頭勢力或者起義力量崛起。

而宋遼邊境和宋夏邊境這些年的兵馬布置已經越來越少,不只是奉行大宋強干弱枝的國策,還在于敵人愈發衰敗。

從慶歷六年宋夏、宋遼戰爭結束,遼夏已經瀕臨崩潰。因此西北的兵馬總數從原來的十多萬人減少到大概八萬,河北的二十余萬減少到約十二萬。

如此算上海軍,大宋總計兵馬數量在六十六萬左右。

西北這幾萬邊軍,已經足夠完成對西夏的覆滅任務了,何況葛懷敏還帶了兩萬京城禁軍過來。

“狄大帥,這些就是我們俘虜的歸義軍士兵。”

靈州城內,在宋軍入駐之后,狄青就住進了靈州城府衙,也是當年李繼遷的居所。

野利兀惟帶著二十多個漢人囚犯進入廳堂。

狄青掃眼過去,就看到這些人衣衫襤褸,面有菜色,顯然是被關在牢房當中,而面孔上則與中原漢人略有差別。

不過這倒也不奇怪。

歸義軍是唐朝晚期就存在的節度使藩鎮,從第一代到如今已經整整兩百年,足足更迭了十三代。

即便當初的漢人士兵是從內地遷徙過去,可在當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免不了與胡人女子結婚誕下后代,從而改變漢人血統。

再加上當地氣候環境影響,二百年下來沙、瓜州漢人與中原漢人的外貌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事情。

狄青看到他們都被綁著,皺眉道:“還不松綁?”

“松綁!”

兩側宋軍隨即上前幫他們解開束縛。

狄青看著眾人。

眾人也都上下地打量著他。

沙、瓜二州離開中原序列已經太久,對于中原漢人,他們同樣十分好奇。

“你們會漢語嗎?”

狄青問。

他沒有說什么歡迎回家之類的話。

因為這些人也就只有血統、姓名還保持著漢化。

思想和行為可能已經與本地人沒什么區別。

所以他們對大宋本來就沒什么歸屬感。

說這種話不會換來對方的感動,只會換來對方的奇怪。

“會!”

為首的一人說道。

“嗯。”

狄青點點頭:“你們對西域了解嗎?”

“了解。”

那人大約四十上下,皮膚粗糙,認真說道:“我們多次來往與西域。”

“我大宋如今強盛,要收復西北,包括西域,你們也是漢人,是否愿意加入宋軍?”

狄青問。

大宋要收復西域?

所有歸義軍士兵都露出愕然的神情。

他們被曹賢順帶著歸順西夏,被安排在了西夏軍隊里,自然不是對如今的大宋一無所知。

強如李元昊亦是被大宋打得多次大敗,現在大宋進軍西北,頗有些滅亡西夏之意。

但西域可不是西夏。

從宋國的延安府到西夏首都興慶府或許不過短短七八百里,屬于后勤勉強能夠補給到的位置。

可要是想從宋國的關中到西域,光去嘉峪關就有兩千多里。

而西域以東的西州回鶻所在的高昌,直線距離就有接近五千里,實際距離超過八千里,西域以西的黑汗王國更是在萬里之外。

大宋哪來的自信在路途如此遙遠的情況下收復西域?

恐怕沿途一路光糧草就得拖死他們吧。

不過為首的那人沒有拒絕,而是沉默片刻,說道:“我等愿意。”

“哦?”

狄青注意到他并不是說我愿意,而是我等愿意。

這就意味著他的身份能代表這里所有人。

便好奇詢問道:“你叫什么?”

那人說道:“小人曹賢惠。”

“曹賢順是你什么人?”

“是我兄長。”

“你兄長他人呢?”

狄青問道。

“之前野利部落攻打興慶府,我兄長為流失所殺,部眾也被打散了,一些人跟著嵬名元昊北逃,現在也不知所蹤。”

曹賢惠說道。

“節哀。”

狄青沉聲道:“從現在開始你先率領歸義軍,我會上奏朝廷,朝廷自會安置伱們。”

“謝大帥!”

曹賢惠拱手說道。

“來人。”

“相公!”

“帶他們去休息一番,洗個澡,拿一套我宋軍軍服,再帶他們去好好吃一頓。”

“是。”

“多謝大帥!”

歸義軍眾人大喜,千恩萬謝。

雖然對大宋沒有什么歸屬感,但此時卻已滿是慶幸。

他們投降李元昊之后,人少又沒什么地位,受盡了黨項人的排擠和鄙夷。

如今重拾漢人身份,卻在漢人面前得到了禮遇,至少也比在黨項人當中要強得太多。

歸義軍眾人隨后就被安排洗漱、吃飯、休息。

而就在宋軍入駐靈州的時候,委寧令哥那邊也焦急萬分,不斷派人送信給宋軍,希望能與宋軍和談。

跟野利部落不一樣。

野利部落與嵬名部落結死仇,顯然不可能再奉嵬名部落為主。

李令寧哥倒是想借助野利部落的力量重登西夏王的寶座。

奈何他做不了主,即便宋軍沒有過來,最后野利部落勝利了,他大概率也只能成為野利部落的傀儡。

而嵬名部落從李繼遷時代就已經成為西北主宰,李元昊雖然死了,但委寧令哥作為李元昊的堂弟,同樣也是李繼遷的孫子,為李德明親弟弟李德昭的兒子。

所以委寧令哥同樣有繼承權。

歷史上李元昊死的時候,他的兩個親弟弟李成遇、李成嵬都已經早逝。

幾個兒子要么被他殺了,要么練氣功走火入魔死了,要么夭折了,就只剩下年僅一歲的幼子李諒祚。

為避免主少國疑,李元昊下遺詔讓委寧令哥繼承西夏皇位,只是被沒藏訛龐給阻止,可見委寧令哥基本上就已經是除李諒祚之外的唯一繼承人。

現在李元昊沒了,委寧令哥當然不希望大宋過來摘桃子,把西夏吞并,因此堅決不可能投降。

但打又打不過。

他就只能嘗試和宋軍接洽,希望宋軍能答應他們的議和,即便條件非常苛刻,哪怕是把邊境大量城池拱手相讓,也總比西夏滅亡強。

可惜的是他顯然低估了宋軍要覆滅西夏,收復整個西北地區的決心。

甚至不止是西北地區,包括遼國一部分領土,如陰山沿線的東西河套,也就是后世巴彥淖爾、包頭等地,都要拿回來。

因此狄青只給了他兩個選擇——投降,或者滅亡。

見宋軍態度強硬,委寧令哥之后表示又可以接受投降和歸附,但希望能夠保留他們的權力,擔任大宋興州節度使。

這無疑是想學李繼遷。

表面歸附,實際上是暗中發展實力,等兵強馬壯或者大宋衰落的時候,再舉兵割據一方。

但可惜的是狄青給他回復,說他無法給委寧令哥承諾,需要等朝廷的旨意。

委寧令哥則表示那就等大宋朝廷的旨意下達再看要不要歸附。

顯然他是想跟野利兀惟一樣的想法。

也就是看看朝廷給的好處是不是足夠,再做出選擇。而不是先投降,再讓朝廷安排。

這是主動權在誰手里的問題。

狄青可不會管朝廷會不會給他們最好的待遇,他只知道,朝廷要的是整個大西北,他們投降與否,都無關緊要。

如果三天之內委寧令哥沒有回復的話,那么他就會親自帶著大軍過去。

委寧令哥顯然就沒有野利兀惟那樣的魄力。

見到宋軍態度,那邊仿佛陷入了沉默,三天期限迅速過去,最終也沒有給出是否愿意歸順的答案。

十月十九日,這是宋軍抵達靈州之后的第七天,其中前四天宋軍略微休整,加上與委寧令哥通信,后三天則是給了委寧令哥考慮的時間。

但可惜的是委寧令哥顯然做出了錯誤的抉擇。

十九日清晨時分,宋軍大隊人馬開始集結,靈州城外,烏壓壓的宋軍騎兵組成了洶涌的潮,他們不穿甲胄,背著長槍。

有的用駱駝、馬匹載重著車輛,車輛上面有些是糧草,有些是厚重的鋼炮管。雖然不是那種兩千斤的大火炮,卻也是一二百斤的小鋼炮,聲勢震天。

狄青騎在馬背上,他只穿著宋軍火紅色的軍服,里面套了一層棉衣,頭上一頂笠子,身后披風招展,像個普通的宋軍中年士卒。

若非身邊有士兵舉起“狄”字旗幟以及大宋國旗、宋軍軍旗等多個旗幟,恐怕誰都不知道他是宋軍最高統帥。

“報,大帥,我軍已集結完畢!”

“報,我軍也集結完畢。”

“報,我軍.”

高繼宣、葛懷敏、趙振、任福等數路最高將領紛紛過來,向狄青匯報。

宋軍表面上是四路大軍,實際上是兩路。

西路沿著祁連山進發,直取武威張掖,東路兵分三路,襲取西夏邊境諸多州城,最后在靈州完成會師。

此時狄青麾下除了西路呂景初率領的兩萬人以及后方負責押運糧草,鎮守邊境城池的一萬人以外,剩余的五萬大軍,也在最近幾日集結。

狄青在城北東側小山頭上,一眼掃過去,下方密密麻麻的宋軍隊伍排列出十個大方陣,上百個小方陣,無窮無盡,好似看不到盡頭。

“出發!”

他大手一揮,身邊的傳令兵立即吹響了號角。

“嗚嗚嗚嗚嗚嗚!”

蒼涼的號角聲音響徹天際。

接著宋軍按照昨日就做好的部署,由任福為先鋒,向著北方疾馳而去。

而高繼宣的部隊也緊隨其后,卻并不是向北,而是往西北方向。

然后是葛懷敏、趙振,同樣也是與他們的方向略有偏移。

宋軍顯然并不是想集中力量攻克目前雙方之間最近的城池靜州,而是想把西夏一網打盡。

將目前委寧令哥控制的興慶府附近的靜州、興州、懷州、定州幾座城池全部攻下。

等到晌午的時候,宋軍就已經渡過黃河。

任福的軍隊兵臨靜州城下。

這里是后世寧夏永寧縣,距離靈州所在的靈武市不過二十公里,隔河相望。

當狄青率領的一萬五千人的主力抵達的時候,任福的八千人已經在城外列陣,正在組裝起火炮。

“大帥,我們直接繞過靜州,不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攻克嗎?”

曹賢惠最近幾天一直跟在狄青身邊。

因為狄青需要從他那里了解西域的情況,所以每時每刻都要在邊上以方便狄青詢問。

聽到曹賢惠的話,狄青笑了笑沒有說話。

宋軍主力繞過靜州,就已經抵達了二十公里外的興慶府興州城。

作為西夏首都,同時也是后世寧夏省會銀川市,興慶府城池浩大,城高墻厚,而且上面還有火炮防備。

然而此時西夏人的原始火炮已經與宋軍的火炮出現了極大的代差,雙方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宋軍下午抵達城外,于西夏人的火炮射程之外開始原地結陣,組裝起大炮來。

僅僅過去了不到一刻鐘,數百門鋼炮就已經在興慶府南城門外列好。

“你不是問為什么要繞過靜州嗎?”

狄青忽然對曹賢惠說道。

曹賢惠道:“繞過敵人的城池,雖可以突襲,但萬一不能克敵,很容易讓首尾不能兼顧,乃兵家大忌。”

“兵書讀得不錯。”

狄青笑了笑,然后說道:“但有的時候,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兵書其實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你看好。”

說著他的目光看向興慶府的方向,輕聲說道:“我現在就告訴你,為什么要繞過敵人的城池直接攻打他們的中樞。”

“因為.”

“這些地方,從來都不是什么阻礙,我大宋,將一次全部碾碎!”

狄青的目光已閃爍過狠厲。

右手下揮。

“轟隆隆!”

片刻之后,大炮中噴出了火焰。

無數顆炮彈在空中劃過一道絢爛的弧度,落入了興慶府中。

頃刻間城中守軍死傷慘重,就連城門都被轟塌。

之后炮火覆蓋,火力充足。

在完成了不知道多少發炮彈的洗禮之后,整個南城門已經是一片狼藉,硝煙彌漫。

曹賢惠愣愣地看著遠方,他這是第一次知道,大宋竟已是如此強大。

“殺!”

狄青喝道。

“殺啊!”

宋軍舉著手中的長槍,向著興慶府發出了猛攻。

炮火洗禮過后,城墻上已經沒有任何阻礙,大量宋軍順勢沖入城里,槍聲四起。

這一日,宋軍連克靜州、興州、懷州、定州四州,嵬名部落最后控制的城池全部被攻克,守軍死的死,逃得逃,連委寧令哥都死于亂軍當中。

殘存的嵬名部落士兵帶著老弱婦孺一路向北遷徙,逃往遼國境內。自此這支歷史上西夏的王族部落,便就此消失在塵埃里。

而大宋兵馬,從出兵到收復整個西北,僅僅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西夏偌大帝國,也就此煙消云散。

(本章完)

上一章  |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