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231章 技術支持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3-10-09  作者:紅酒花
高啟濤的事在林炬這里只能算小事,但無管制空域和自由飛行確實已經給新遠周邊市縣帶來了不少困擾。

雖然阿美航空比華國更開放,小型私人飛機持有人數更是幾十上百倍,但區別還是很大的。

阿美是大平原地形,人口不算多,大部分地區都是大農場,飛行密度不算很高,所以影響也就一般般。

但新遠周邊就不一樣了,人口集中,而且虎山機場的飛機多啊,這才幾個月,進駐虎山機場的中小型運動飛機數量就超過了1300架。

這么多飛機,尤其是新遠飛行學校那幾千的學員數量,經常有菜鳥瞎飛到城市上空,每天空管一睜眼,雷達上就是密密麻麻一大片,飛機多到讓人神志不清。

雖然還沒發生過什么大事故,但是每天近千架次的飛機呼呼的飛來飛去,在一邊給周邊帶來巨大的配套設施以及旅游收入的同時,也對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7月份幾個與新遠合作的高校放假了,近3800名學生里有87%選擇留在這里學習飛行,然后教官們趁機帶著先幾批畢業的學員來了此展示飛行。

沒什么花活,就是編隊飛過周邊三個縣和兩個市的上空,數量嘛……470架。

周圍的居民是切實感受到了千機大轟炸的場面,近五百架飛機密密麻麻地從低空飛過,感覺整個城市都籠罩在航空發動機的聲音下,黑壓壓的一片確實挺震撼,但是太tm吵了!

現在就連上面都有點后悔了,原本想的是給新遠這樣的企業批點自由空域用來試飛飛行器什么的,也算是一種獎勵,但飛行學校這種吧……

這個空子鉆的太有技巧性,現在也不好收回,新遠兩千多架飛機怎么辦?虎山機場這個對地方極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怎么辦?半年多來建立的配套產業怎么辦?

上級領導也在頭疼,而且新遠現在地位也很重要,貿然出現變化肯定不高興,要穩妥。

至于林炬本人只覺得高啟濤事件意味著新遠搭建的人才儲備庫終于有成效了,未來的新員工就是下可埋頭造火箭,上可月球挖氦三的全能型人才。

說到月球,林炬現在就在京城,某試驗基地觀看著一次試驗。

在一片荒地里,一個著陸器樣式的東西被固定在四周柱子上的鐵鏈拴著,然后其下方的發動機啟動,噴出淡藍色的尾焰將著陸器帶到空中懸停了十幾秒,又減小推力砸在地上。

“這是我們為登月準備使用的8噸級液氧液氫火箭發動機,從YF75D改過來的,現在叫YF75M。”

這里的負責人介紹道,由于是在真空工作,所以這臺YF75M的發動機噴管特別大,但在地面因為測試的工況不一樣,又與實際有一點點變化。

現在曙光計劃中,月面登陸器質量在25噸左右,著陸發動機就是這臺YF75M,8噸推力,對于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月球來說完全夠用。

登月方案也確定了,飛船攜帶3名宇航員,1名在近地軌道留守,2名登月。

這里要提到一點,在曙光計劃執行后,航發委內部認為既然國內已經準備執行地外登陸任務,航天員這個稱呼就可以被拋棄,轉而使用“宇航員”更加貼切。

雖然沒有正式文件,但是官方使用中宇航員出現的次數已經越來越多。

林炬還知道,如果2020年之前YF90,富燃補燃循環220噸級氫氧發動機成功,那么長征十號的二級將換用這臺發動機,月球軌道運力提高到50噸,到時候就能帶四名宇航員,嘗試三到四個人登月。

但是,YF90的前景顯然不太樂觀。

陪同林炬在這里的,就是曙光計劃的總負責人佘院士。

佘院士:“YF77檢測結果出來了,12處生產缺陷,7處設計缺陷,六院保證說6個月內解決好,但我還是覺得有些麻煩。”

豈止是有些麻煩!

林炬可是知道,YF77在原世界線,在2019年測試時還發生過故障,也是在這一年才徹底穩定下來,隨后老長征五號才迎來了高頻次發射時期。

可以這么說,在上個世界線,要不是YF77拖后腿,空間站應該在2020年之前就建成了。

所以雖然現在YF77因為曙光計劃的高投入肯定也加大了人員和技術投入規模,但能不能提前三年變得可靠,實在是不好說。

氫氧發動機跟航天局似乎有點八字不合,YF77比沖、推重比、推力三大指標在直接上都顯得有些落后,但還是磕磕絆絆,也不知道是哪里卡了。

但佘院士顯然是預見了這一點,所以前幾天一院就下了個訂單,購買1臺H240和一臺H80。

顯然如果YF77實在不夠可靠,就用一臺H240和一臺H80取代長征十號二級和三級的發動機,但這是萬般無耐之舉,頂多用于第二次發射,后續尤其是正式登月肯定還是得用YF77。

長征十號的最大意義,是航天局用自研火箭把航天員送上月表,每一個字都很重要。

林炬:“新遠會全力支持曙光計劃,只要我們有的,都可以提供給長征十號,這樣吧,如果YF77的設計和材料遇到一些困難,新遠或許可以提供技術支持。”

“技術支持?”佘院士有些吃驚。

自從K120以后,新遠再沒有對外進行任何航天發動機技術交流,也不需要,他們的發動機技術高到驚人,就沒見過失敗!

但航天局對K120的評價極高,比沖高、推力大、推重比也高,體積還小,簡直是一款精致的作品。

K120的潛力也很大,六院評估后認為如果繼續提高燃燒室壓力,稍稍放大噴管直徑,可以發展出200噸級的單燃燒室大推力煤油機,只是這個計劃被更強大的YF135取代了而已。

但即使是YF130和YF135,也依然帶有K120的血統,可以說是傳家寶了。

而對于航天局的技術支持林炬也沒有太看重,航天局又不是沒實力,而且在他們計劃中為長征九號研制的YF90和YF79,尤其是后者閉式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可以說是同級別世界最先進。

傳統技術,就當推一把CASA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