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328章 發展的困局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3-11-12  作者:紅酒花
答案很明顯,新遠需要錢,很多很多錢。

在林炬召集工程師們討論開放哪些技術專利的時候,所有人都給出了驚人的一致回答。

系統的最大能力有兩個:一是對于系統認可的研究院工程師給予超平均待遇后保證忠誠不泄密;二是只要給錢就能推進研發出各種新技術。

只要是人類能想到的技術,研究院就能出現進度條,各種離譜的設想都可以,除了“研制永動機”,那個至少從側面證明了能量守恒定律還是正確的,起碼人類的理論沒有一敗涂地。

2016年度結算系統獎勵了100億元專項研究資金,但這筆錢也不算太多,因為現在新遠需要研究院推動的技術也不是簡單貨色。

研究院使用也有技巧,每一個項目梳理出最關鍵的幾個細分技術再進行研究才是最省錢的方式,直接蠻橫地推動一個大項目有很大重復建設的風險。

技術研究可以用研究院,實物制造就不一樣了,是要消耗實實在在的資金和時間,就比如NAPE和A100,這些東西都需要在現實世界想辦法湊足制造條件。

為什么NAPE項目消耗了天量資金?因為這是未來技術,需要基地先具備NAPE設計的時代所擁有的制造能力,突破未來30年里才會發展出的技術……

當然也不是全部,否則去去幾百億資金塞牙縫也不夠,卻也足夠艱難了。

基地的擴張也已經逐漸停下了腳步,三個基地加起來9000多人近萬員工,這里可不包括打螺絲的基礎工人。

在兩年半的發展里,基地的超高自動化水平以及技能卡的定期使用,使得基地里除了服務人員以外工人最低都是D級,也就是工程師一檔。

打螺絲等簡單重復勞動占比的工作都由自動化設備完成,否則至少需要兩萬人。

一萬人多嗎?對于航天來說其實挺多的,直接參與阿波羅計劃的人也才三萬多,一萬全是專業技術人員已經很恐怖了。

但是對于未來的發展來說又大大不夠,如果航天市場只能養活新遠一萬人的體量,那就不足以支撐他們繼續對外探索。

太空旅游以及衛星發射服務的市場是有限的,商業訂單只能養活有限的企業。

如果要去爭奪這些有限的市場,新遠確實可以憑借技術優勢將其他所有航天企業和機構打的找不著北,形成壟斷優勢,但是然后呢?

大量的民營航天企業不斷倒閉,市場開始萎縮,各國為了保護自家企業限制商業發射訂單,逐步封閉市場,即使壟斷也賺不到錢了。

除了商業需求以外,與火箭相通的軍事需求、為了彰顯國力的榮譽需求,這些才是促進航天發展進步的主要動力。

新遠需要動力,需要市場,需要世界的需求,需要人們不遺余力地往航天上投入。

其實NACA已經經歷過這樣的困局,所以他們也配合軍工復合體推動了阿波羅計劃、星球大戰、航天飛機、重返月球等等,只是沒有新遠這么強烈而已。

推動月球競賽、火星競賽就是為了支撐自身存在以及擴張的努力,當然新遠也在通過多元發展嘗試用芯片、汽車等來賺錢補貼航天計劃,但終歸不如競賽大環境來的快。

工程師們你一言我一語,清晰地將新遠公司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表象下艱難前行的本質展現在林炬面前,沖淡了后者原本因為激光實驗室取得突破而獲得的巨大喜悅。

最后還是謝廖夫做出總結:

“主要還是要錢吧,雖然相比于正常企業來說我們的負債率幾乎為0,而且現金流儲備都是百億級,但是造血能力太差了,而且我還準備繼續推行大項目。

瓊州的發射場改造項目是聯合徐工以及中建做的,這種基建投資吃力而且幾乎沒有回報,結果那里也不好用了。”

“風暴,風暴影響太多了。”

葉長思接過話茬,將自己面前的筆記本轉過來朝向林炬:

“氣象局根據我們提供的衛星氣象圖在三個計算中心分別進行了演算,今年的一號臺風‘梅花’已經快要成型,7月就會登陸瓊州。

今年我們的發射任務太多了,擠在一起集中發射只是理論可行,實際上人員保障和物資準備很困難,而且回收場也是大問題。

我和謝爾蓋商量了兩個方案,第一,是建立海外陸地發射場。”

葉長思干脆走到林炬對面的黑板上,翻過白板那一面用磁吸釘固定好地圖。

“東南亞的寮國、安南,這兩個國家可以建設緯度比瓊州還低的發射場,此外南方靠近赤道的文萊、印尼、馬萊等國,乃至非洲的數個港口都是理想的海外發射地。”

話音剛落,桌上包括林炬在內的大多數人都搖頭。

無它,這個方案首當其沖的是安全難以保障,第二就是都是不發達地區基建以及維持發射場運轉就很費功夫,特別是有99的概率能看到尼米茲級在海岸線周圍轉,直接否決。

“看來大家也對這個方案疑慮很大,那就是第二個方案:移動海上發射平臺。”

投影儀幕布被拉下,顯示出一個類似海上石油開采平臺的超大建筑物。

“四萬噸級海上移動發射平臺,集成火箭燃料加注、吊裝整備、臨時改造等多種能力,可以由半潛駁船攜帶移動至平靜海域發射,回收時同樣利用海上回收平臺。

這樣的海上發射平臺可以發射我們幾乎所有火箭,而且不受天氣影響,可以移動到赤道附近的極低緯度。”

葉長思說完就退到一邊,將幕布上的圖像和參數空出來展示給眾人,所有人都在認真思考。

這是他和謝廖夫、安德羅夫商議的一個解決方案,耗資差不多五億元,但是因為工期短,需要投入不少的精力。

但是這個方案似乎反響并不是太好。

一直以來存在感比較低的自動化與控制系統負責人陳絢首先提出反對意見:

“太麻煩了,不提建設這種平臺所投入的精力,首先這種平臺每次只能發射一枚火箭,效率很低,轉運火箭也很麻煩,還不如多集結點人集中發射呢。”

葉長思:“那就建兩艘。”

“兩艘也不行,時效,海上運輸是沒有時效的,我們缺少時間。”

(本章完)

上一章  |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