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350章 啟明星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3-11-22  作者:紅酒花
“老肖,嘿,馬上探測器就發射了怎么這么沒精神。”

肖岡田走神的模樣被沈祚舟看在眼里,關心地過來詢問。

沈祚舟是五院的空間技術專家,進行了第一批的太空進修,主要領域是深空探測。

新遠的金星計劃匆忙上馬以后他就趕緊帶著人馬沖到基地,帶著航天局的錢往“太白”和“啟明星一號”上塞設備。

來的迅速、干活也迅速,沒辦法4月中旬是發射探測器的最晚時間,要不然就錯過了發射窗口。

“太白”是環繞衛星探測器,運行在金星軌道并且可以利用霍爾推進器不斷調整軌道以方便觀察;“啟明星一號”是進入金星大氣的探測器,甚至可以采樣返回,當然,不是地面的采樣返回。

啟明星一號設計的比較倉促但是卻不將就,總重高達4.8噸。

它分為兩個部分:飛掠采樣返回以及著陸部分。

飛掠器重量占據了1噸質量,它將在整個啟明星一號以打水漂方式進入金星大氣層減速的時候分離,在金星的外層大氣上極其短暫地“蹭”一下,裝入約0.01立方米壓縮氣體樣本以后啟動一次性的固體發動機脫離金星引力進入環繞軌道,此時它的質量只剩下約300公斤。

然后利用機體上的太陽能板為小型霍爾推進器供能,用約60小時的時間持續加速,脫離金星向太陽靠近借助太陽的引力加速,繞一個大圈將自己甩回地球。

這一過程要耗時約8個月,為了達到這個高速它會極其靠近太陽,功能部分幾乎會被太陽表面活動的日冕以及高能射線摧毀失效,只剩下不足10公斤的返回艙安然無恙,它將帶著那0.01立方米氣體被太陽加速到一個極高的速度,直接沿著預定軌道一路飛進地球大氣。

而新遠唯一能捕獲這個返回艙的途徑只有在返回艙表面的一層特殊合金,它能數十倍放大并反射特別頻段的無線電波,只要在預定的時間用衛星對可能的航線進行不斷探測,就有很大概率能找到返回艙,好在它返回的時候確認落點。

沒辦法,這么小的玩意從金星繞著太陽飛回來能確保落在地球上已經非常困難了,具體落在哪里就真的不能確定。

而且就算進入大氣后也不好判斷,因為這個10公斤的小東西在釋放降落傘后非常容易被風吹偏……

不過哪怕是有可能落在白宮的草坪上新遠還是決定發射它,這可是一個類地行星的樣本——即使只是一點氣體。

剩下的3.8噸著陸器就是完全賭運氣了,金星的大氣厚重無比,從上到下壓強逐漸升高,到地表時差不多已經是地球的90倍。

地表部分都是火山和流動的巖漿,少部分是沙漠和荒野,充滿硫酸為主的危險化學物質,最高溫度甚至能超過400攝氏度。

前聯盟的金星8號穿過250公里的大氣用了足足50分鐘,著陸后只發回了11秒信號就“死”掉了。

啟明星一號的最大目標是落在平坦的地上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對地面進行鉆探,順便用層層防護的顯微鏡快速拍一張照片傳回來以便分析有機物和微生物是否存在,整個過程預計耗時不超過15秒,也就是要求落地后至少存活15秒……

當然要是能僥幸多活一會兒,啟明星一號就會將下降過程中收集的大氣成分、自然現象等內容忠實地記錄并發送回來。

雖然對啟明星一號任務充滿了悲觀,但沈祚舟還是很激動,因為這不僅是華國的第一次金星探測,還是第一次金星采樣返回任務,意義絕對可圈可點。

兩枚探測器現在正在金星最后的檢測,啟明星一號用一枚加裝三級的新遠五號乙發射,“太白”則是用閃電號發射后再用一枚新遠五號光桿型發射的7噸重推進火箭對接送到金星,一前一后奔向目的地,預計7月中旬抵達金星。

肖岡田作為兩個探測器的設計者居然在走神,讓沈祚舟有些不滿它們受到的重視。

“祚舟,你知道島國和我們的航天合作嗎?”

“啊?”沈祚舟不知道他為什么這么問,但還是回答道:

“有吧,天宮二號上還有個儀器是東京大學制造的,怎么了?”

肖岡田:“我在想,會不會有一天島國的宇航員也會在這片土地上進入太空。”

“如果要那樣的話,恐怕得跟東盟差不多才行。”

“東盟?”

“是的,你平時可能沒太注意這些。”

沈祚舟所說的東盟,就是東南那一片有人口但是工業落后的地區抱團組建的組織,基本涵蓋了幾個重要國家。

它們平時在國際上的存在感并不高,主要是因為實力弱小,但并非就意味著愿意過著第三世界生活。

東盟成員在航天上還算積極,華國所承接的國外商業衛星發射訂單多數來自他們,多以通訊衛星和農業、氣象衛星為主,畢竟那么大人口,農業和捕漁的需求也不小。

在第二次太空競賽開啟之后,東盟看著曙光計劃和阿爾忒彌斯計劃強強對抗,也看到了歐洲的塞勒涅計劃雄心勃勃,不免也有幾分眼熱,但是摸摸錢包后馬上就冷靜下來了。

毛子是有技術沒錢,印度、島國的亞洲之星是技術不足但是錢夠,他們是既沒技術也沒錢,根本玩不起,月球是沒法奢望了。

但是近地軌道反而可以摸一摸。

前些天安南科學技術研究院的航天中心找上了航發委,希望能夠租一次進步號或者團結號,送2到3名安南宇航員進入太空并進行出艙活動,帶隊的人員還很有意思,范遵。

70歲的范遵身體尚且康健,現任安南國防科技局局長,他是第一名亞洲宇航員,搭乘前聯盟的火箭進入了太空。

他直言不諱地表示安南愿意湊一筆錢再送幾個宇航員上太空,另外希望能夠開展更多合作。

這件事影響不小,外國人想坐航天飛機或者飛船上天很容易,買票就行了,只要沒犯法不會有任何問題,但那是游客,而范遵代表的是安南航天中心(他們沒有組建航天局)。

涉及到官方下場,那談論的東西就超越航天范圍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