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499章 我們很有研究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4-01-21  作者:紅酒花
8月24日。

聯合礦業玉樹基地爆破用裝置第二次招標會開始,這一次到場的是華核公司、希高公司、車里雅賓斯克機械公司以及亞拉巴馬工程機械技術公司。

羅·羅雖然投標成功,但還是跑來一起參加,上次簽的協議只是計劃的一小部分而已。

相比于第一次匆忙的招標會,這一次顯然要正式許多,而且聯合礦業也不再是毫無準備。

在羅·羅之后聯合礦業向其余四個確認投標方都提供了天幕二號獲得的月球地質數據,然后各家就先用超算來計算具體的氫彈用量。

超算模擬起來非常快,昨天的時候五個投標方的計算結果都發了過來:

羅·羅認為使用9枚1200萬噸當量級氫彈和6枚500萬噸級氫彈就足夠;華核、希高公司的計算結果是使用通用的1500萬噸當量氫彈15至18顆。

如果說這三家都還算正常,車里雅賓斯克機械公司和亞拉巴馬工程公司的結果就比較離譜了:

也不知道毛子是不是對大當量氫彈有什么執念,他們建議先使用一顆1.5億噸當量的氫彈在900米深處爆炸,再分別使用8顆150萬噸當量氫彈對礦坑進行“修型”和清理碎渣,最后能夠獲得一個外壁堅固的的穩定礦場。

至于亞拉巴馬工程公司則直接推翻了聯合礦業對于礦坑的計算,認為表面直徑2500米過于保守不便于開采,認為需要使用15顆2500萬噸當量級氫彈和15顆800萬噸當量級氫彈,總計30顆氫彈制造出一個最大直徑達到5公里的超級礦場,大大減小后續礦脈開采難度。

一個是熱衷于超級氫彈,一個幾乎要氫彈數量翻倍。

所以今天的招標會先不著急確定各家的氫彈投標數量,得先把方案確認下來才行。

主持會議的人也從吳懿變成了臨時上任的聯合礦業工程部部長,來自蓉城194所的核專家王祿,畢竟這種事還得是專業人士才行。

華核的方案他自然是知道原因的,1500萬噸氫彈當量夠大,使用數量也還算比較少,最主要原因是倉庫里有現成的1500萬噸當量二代彈頭,裝在老舊的東風5上作為大當量單彈頭。

現在核武庫都在逐漸向150到300萬噸級、3到7分導彈頭型升級,這些老舊彈頭就可以拿來直接用無需改裝,成本很低。

羅·羅的方案要求控制很精準,成本最低但冗余量有點小,至于毛子和揚基佬的……雖然也挑不出大毛病,但王祿還是覺得不太靠譜。

但由于招標會的特殊性不能像普通企業一樣直接選方案,實際上現在聯合礦業的計劃已經要當成國際事件來處理了。

王祿干脆讓所有投標方都來介紹一下自己方案的優劣點再集中討論,到時候誰都不好再提反對意見。

這一提議被各方所接受,然后就開始按照提交計算方案的數據開始輪流發言。

虞院士第一個開始,他主要圍繞的是“威力可控”和“技術容易”兩個方面,羅·羅和希高公司都聲稱自己的成本最好控制,然后是亞拉巴馬工程公司的瓊恩。

瓊恩是個已經七十歲的老頭,他先介紹自己的專業是爆炸力學,在場的人立即明白他的主業是關于原子彈和氫彈的內爆核心,知道這老頭的技術專業性是無需質疑的。

“……我們認為,雖然月球的低重力環境表面上看有利于爆破作業,但實際上困難也更多。

僅僅依靠固體物質很難形成地球上那樣通過大氣擴散的均勻沖擊波,且碎石、垃圾也會因為低重力分布更加廣泛,恰恰需要更大當量的氫彈才能保證效果達到預期目標……

另外我們還考慮到了礦場后期更深層的作業問題,現在的礦坑越大、將越多的礦脈暴露出來那么后期開發就更加容易,如果以后再進行深層礦脈發掘,是很難繼續進行氫彈爆破作業的。”

瓊恩發完言過后托馬爾索夫立刻站了起來,此時坐在角落里的林炬聽到了佘院士小聲的嘟噥:

“還記不記得那個說用氫彈解決富島核電站污染的露西亞專家,看,就是這個。”

林炬立馬將目光投向這個50多歲的中年毛子,后者身材矮胖、臉上就透露出了一種狂野的氣息,這樣的人提出那樣瘋狂的方案反而很合理。

“各位!”托馬爾索夫的聲音極其洪亮,出口就是毛味十足的英語:

“既然月球上無需擔心任何影響,為什么我們不用一顆超級氫彈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

我們提供超級氫彈,你們只需要拿150萬噸的現役彈頭就夠了,就讓我們露西亞來承擔最多的研發成本吧!”

眾人面面相覷,最后還是王祿表示現在可以發表對各個方案的意見,場面才突然變成爭先恐后地互相批判,亂七八糟地吵作一團。

暗中觀察的佘院士搖搖頭,得,先吵一天再說吧。

晚上20點,在聯合礦業總部里辯論了一整天的五個投標方核專家終于陸續開始收拾東西離場。

最開始的大家還只是說說而已,但后面就開始上紙筆,最后把聯合礦業裝飾用的白板拖了出來寫寫畫畫,討論的玩意場外人一個字都聽不懂。

討論到最后還是沒有個共識,主要分為多枚大當量氫彈、單枚超級氫彈兩派,但主要是前者占了上風。

托馬爾索夫的提議又最先被否決,畢竟按他的理論其他家就沒活干了,主要還是圍繞礦坑的規模等進行研討。

等到專家們陸續離場時,林炬的助理瞅準機會小跑到幾個隊伍里說了些什么,沒有等到回應就又快速離開。

被傳話的幾個隊伍也仿佛不受影響的離開了,但等他們都各自回到入駐的酒店,匆匆收拾后又都出了門。

晚上十點多,小十人的核專家們齊聚一家老牌飯店,林炬已經在里面等待多時。

看了下來人,四方的核專家都來齊了,自家這邊是194所的王祿。

他們都是被林炬以個人名義請過來的,完全是為了“互相認識”,絕對沒有其他任何意思。

等眾人都到位林炬也不廢話,表示歡迎以后就提出了一個請求:

“各位,我對于核技術完全不了解,所以想問一個可能有些淺顯的問題。”

史蒂文森:“您請說,我們現在都是朋友關系。”

林炬:“我以前聽過一個說法,就是裂變污染的殘留可以使用更大當量的氫彈清理掉,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等待幾名翻譯都將他的話翻譯過去后,托馬爾索夫的表情立刻變得很驚喜:

“達瓦里希,這個我們很有研究!”

(本章完)

上一章  |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