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544章 再度擴建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4-02-14  作者:紅酒花
“也就是基礎科學。”

葉長思精煉出了最關鍵的詞匯,彭羅斯說的那些全都要依賴基礎科學進步,并不完全是技術的問題。

所有人都認可他的總結,而這也是他們的領域,可以說全世界基礎科學的一半都在這里。

富蘭克·楊:“我剛剛簡單看了基地的發展計劃,你們也打算走資料提供的弱力控制等離子聚變路線?”

葉長思:“至少已經有人證明這是成功的,于謙公式就在那里,”

富蘭克·楊:“那我們得盡可能快地讓TEPA投入使用,十年,十年后我應該已經死了。

甚至在場的絕大多數人也是,基地還有很多超前的理論,我相信在接下來的數年內我們一起能夠再往前推進一些,但沒有實驗支撐也就到此為止了。”

他的話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鳴,基礎科學領域的精華都是些逼近生命極限的老人,他們急切地想要盡快做出一些成就,但時間和精力大大限制了他們。

TEPA用10至15年時間建成并投入使用本身速度是正常的,但那個時候在場的人可能已經死去了三分之一,還在的也沒有多少人擁有科研能力了——現在都已經有了這個勢頭。

“那我們雙管齊下,咨委會盡可能推動TEPA的建設,基地則嘗試延長人類的壽命。”

林炬說話后沉默了一會兒,熟悉他的葉長思知道他是在利用系統。

“接下來的一年我打算在生物實驗室加大投入,現實資金預計50億,系統的研究資金50億,總共一百億元,能夠找出改善各位身體進而延長壽命的辦法。

你們都是人類科學的精英,不應該倒在爆發的前夜,我希望TEPA建成時在場的每一位都還能熱情飽滿地投入工作。”

這番話讓原本有些悲觀的科學家們稍稍振奮了些,基地的研究能力他們都知道,不說變得更好,只要十年后還能維持現在的狀態也已經足夠了。

倒是彭羅斯注意到霍金的情緒有些低落,畢竟后者的身體已經處在油盡燈枯的邊緣,即使活著也無法再進行工作,他注定看不到TEPA建成的日子了。

但這也沒讓他過于沮喪,很快電腦屏幕上打出了一行字:

“羅杰,我將先一步去和上帝交流。”

彭羅斯微微一笑,他能理解霍金現在的感受。

“小林,你這……”

佘院士看著黑眼圈快要成為實質的林炬,想說什么但最后嘆了口氣,最后意有所指地說道:

“年輕要節制,熬夜要有度。”

林炬聽著一字一頓的揶揄也沒法反駁,他總不能說昨天晚上開了一晚上的討論會。

咨委會的科學家可以以上了年紀坐車辛勞為由休息,他今天還有事要做呢。

九章號飛船已經在總裝機庫里完成了總裝備,今天就能看到這艘外形極為科幻的飛船實體了。

接下來的一周基地將對它進行除了發動機以外的整體測試,然后也通過水路運走前往瓊州。

佘院士也對這艘XN90的常規縮小版抱有極大的期待,才一直在基地待到了現在。

走進總裝機庫,九章號的黑灰色龐大體型立刻映入眼簾,在它的身上還布滿了腳手架,由工程師們進行著各項檢查。

雖然“九章”號整體比起H2航天飛機要小一圈,但因為沒有機翼反而顯得更加粗壯,而且充滿棱角的科幻外形看起來也壓迫力十足,像是一頭四肢粗壯、幾乎沒有脖子的大鱷龜。

僅僅是這樣的外表就能感受到它與傳統航天器截然不同的設計理念,一時間竟然讓佘院士這樣的老航天都有些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從哪里評價。

親自督工的謝廖夫昨天休息地稍早一些,直接帶著兩人來到九章號的側面兩個推進模塊之間,這里有一道用于卸貨的艙門,此時處于打開狀態。

九章號總體一共有五個艙門,前面其中飛船頭部兩側各有一個供人員上下的艙門,并配備有用于消洗和過渡的艙室,保證乘員艙內不被月塵污染。

側面、前部各有一個運輸機尾門那樣的大型艙門,其中側面艙門大小只有前部向下打開艙門的一半大小,開啟速度更快更有利于小型貨物進出,前部的艙門則用于大型貨物運輸。

所以三人走進九章號的貨艙以后,看到的內部裝飾都極為簡陋,地板上還布滿了各種凸起和開孔,以便于固定貨物。

謝廖夫:“XH40的貨艙尺寸是22107.5,總共可以提供1650立方米的有效容積,裝載220噸貨物,僅僅一艘飛船就足夠任務使用了。

雖然貨艙不能加壓但也能安裝座位運人,一次性攜帶四五十人是沒有問題的。”

佘院士拍了拍聽起來有些空洞的艙壁,7.5米的高度已經超過兩層樓,站在貨艙的內部看起來極其寬敞,都不像是現在人類可以擁有的東西。

“可惜還是得浪費不少重量用于突破大氣層的防護,要不然我相信它還能更輕。”

謝廖夫:“是的,不過我們削弱了它的防護能力設計僅能用于發射時穿過大氣層,事實上我們就算造出更大的整流罩也不能用,那樣新遠四號都難以發射,只能硬抗。”

“另一件事……年底的登陸人員會不會太多了?在編制的宇航員準備過去的就有17人,聯合礦業邀請的專家學者有40多個,還有搞氫彈的那么多人,總共加起來超過100人。

即使分幾次能上去,但生活物資供應還是個大麻煩。”

佘院士看向了林炬,月軌的烏兔空間站最多短期容納七八人,這么龐大的月球考察團數量還是讓航天局膽戰心驚。

“那就不要在月球上留那么多人。”

林炬回答地很快,顯然早就想到了辦法:

“擺渡飛船已經造好了,也能在本月發射上去,我們先把人分批次送上天宮空間站,然后用擺渡飛船每一周跑一趟地月航線,這樣一次就有9個人可以用3到4天時間在月球上停留。

等他們坐著擺渡船回來時空天飛機已經把下一批送到了空間站,在這里完成交接各自返回地面和前往月球。

而烏兔空間站和月球表面現在各自可以維持3人的長期駐扎,兩個月內就能分批次基本完成所有任務。”

“而那個時候,我們的第一批擴建計劃也完成了。”

謝廖夫緊隨其后補充:

“現在基地的產能已經完全空出來了,接下來的三個多月,我們計劃制造11個新艙段,3個50噸的艙段用于烏兔空間中擴建,8個是用于月表長期駐扎、20噸左右的居住艙。”

還有兩章明天上午發布,真·上午不跳票

(本章完)

上一章  |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