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仙俠版水滸

第四百八十七章 西夏亡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4-10-27  作者:任鳥飛
 
在烽火連天的大元軍與夏軍對峙的戰場上,李察哥的名字幾乎成了失敗的代名詞。

對此,李仁孝心中未嘗沒泛起過換將的念頭,但現實的殘酷卻讓他束手無策。

西夏境內,除了李察哥,竟再無一位能獨當一面、統帥大軍的將領。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聯想到北宋末年,趙佶對童貫的復雜情感——既恨其不爭,又不得不倚重,甚至不惜封王以安其心。

這背后,折射出的是西夏對于軍事統帥培養的長期忽視,一旦支柱崩塌,便陷入無人可用的窘境。

反觀大元帝國,江鴻飛的平衡提拔策略,讓帝國內不乏能征善戰的將領,哪怕是最高軍事統帥,即便沒有二十位,也至少有十幾位能擔當大任。

然而,即便西夏能尋得李察哥的替代者,也難以改變兩國軍力懸殊的事實。

大元帝國與西夏的較量,宛若工業革命后的英法聯軍對陣仍依賴弓箭、長槍、大刀的清軍,技術的鴻溝不可逾越。

西夏軍隊,尤其是其引以為傲的騎兵,在面對大元軍時,顯得如此無力。

他們沿襲著傳統的沖鋒戰術,卻不知靈馬對炮火的恐懼,足以讓最勇敢的戰士也心生怯意。

靈馬一旦受驚,騎兵的攻勢便如多米諾骨牌般崩潰,本想沖亂敵陣,卻先自亂陣腳。

大元軍則不然,他們充分利用了紅衣大炮等靈力武器以及奔雷車的優勢,這些威力巨大的先進武器在戰場上如同死神的鐮刀,輕易便能撕裂西夏軍的防線。

炮火轟鳴之下,西夏戰馬四散奔逃,軍隊陣型瞬間瓦解,甚至直接崩潰。

隨后,大元軍的奔雷車、重騎兵與輕騎兵默契配合,如潮水般席卷而來,徹底擊潰了西夏軍。

而那些曾以勇猛著稱的西夏將士,在靈力炮彈與奔雷車的威脅下,心理防線崩潰,紛紛選擇逃離戰場,保命成了他們唯一的念頭。

值得注意的是,西夏并非完全沒有靈力武器,從自行研發到宋軍、金軍遺留,他們的武器庫中不乏此類裝備。

但西夏的這些靈力武器,大多質量低劣,要么無法發射,要么便是炸膛傷人,對大元軍的威脅微乎其微。

更為關鍵的是,西夏將士長期習慣于使用冷兵器,對靈力武器抱有深深的抵觸情緒,真正能夠熟練操作這些武器的將士少之又少。

以震武城之戰為例,西夏的炮兵在戰斗中雖然炮火不斷,但炮彈卻無一命中目標,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遭到了大元軍騎兵的毀滅性打擊。

夏軍的炮兵選拔標準之低,令人咋舌。

他們只看重能否打響靈力武器,卻忽視了炮擊的準確性和效果。

這種短視的行為,既源于西夏缺乏掌握靈力武器技術的人才,也反映了西夏將士對新技術的不信任與排斥。

在生死存亡之際,他們寧愿依賴熟悉的弓馬,也不愿冒險嘗試那些看似強大實則不可靠的靈力武器。

事實上,先進的靈力武器背后,是強大的工業基礎和技術支持。

而西夏,一個地處邊陲、國力衰微的國家,又怎能奢望擁有這樣的實力?

在這場技術與意志的較量中,西夏的失敗似乎早已注定。

其實,早前李仁孝與其朝臣尚存一絲傲骨,暗自思量:昔日大元帝國對我西夏輕慢以待,未來或將是西夏讓大元難以企及。

然而,當戰火真正燃起,他們方才領悟,即便是昔日強盛的金國,也在大元的鐵蹄下未能撐過兩載春秋,這背后的真相竟然是,大元帝國根本就不怕曾經跟趙宋王朝打了上百年的西夏,只是他們從前有更要緊的事,才未曾全力以赴,否則西夏或早已灰飛煙滅。

面對無法逆轉的戰局,李仁孝君臣只能將希望寄托于虛無縹緲的憐憫之上,尤其是那位大元帝國的皇帝江鴻飛。

但九次遣使,皆如泥牛入海,無半點回音,這無疑是江鴻飛決心吞并西夏的明確信號。

戰場上,大元軍的攻勢如潮,不僅從橫山四面夾擊,更有朱武、折可求等將領,借由草原防御之便,轉而成為攻夏的利刃。他們以王德、折彥質為前驅,一戰即克銀州,王德更是力挫西夏副元帥李海干布,威震四方。

隨后,大元軍策略靈活,朱武、折可求分兵兩路,一取沙洲,一占黑水城,西夏疆土日益萎縮。

折彥質更是在賀蘭山再次擊敗李海干布,朱武則率軍直抵渾垂山,徹底阻斷了西夏的最后退路。

與此同時,折家軍在折可求的帶領下,接連攻克甘、沙、肅等戰略要地,西夏危在旦夕。

面對大元軍的步步緊逼,李仁孝年少登基,年僅十七,面臨如此絕境,心中滿是恐懼與無奈。

朝中眾說紛紜,有主張逃亡靈州以圖后計的,有建議堅壁清野、死戰到底的,亦有勸諫再派使者求和的。

在這進退維谷之際,李仁孝深感力不從心,只能勉強維持現狀。

然而,噩耗接踵而至,夏州統軍蕭合達的投降如同晴天霹靂。

吳玠率軍迅速占領應理、夏州,并直逼靈州。

李察哥雖率援軍奮力抵抗,終難逃敗局,自身亦被俘虜。

大元軍勢如破竹,積石州、西寧等地相繼淪陷,西夏國土僅余都城中興府孤懸一線。

在此生死存亡之際,李仁孝深知抵抗已是無望,遂決定開城投降。

標志著西夏這個曾輝煌一時的王朝正式走向終結。

隨著西夏的覆滅,那條橫貫東西的絲綢之路,在中斷百年之后,終于得以重新暢通無阻。

江鴻飛在接到捷報的那一刻,心中涌動著無盡的豪情與深謀遠慮。

與王倫、吳用、孫靜等商議過后,江鴻飛將西夏一分為二,分別命名為寧夏與甘肅,其中甘州即為歷史上的張掖,肅州則對應著酒泉。

在成功奪取西夏都城中興府之后,江鴻飛迅速布局,展現了他的軍事智慧與政治手腕。

他派遣大將劉锜領兵十萬駐守甘州,構筑起堅固的防線,以抵御來自吐蕃、回鶻及西域一帶的威脅。

同時,他又命吳璘領兵十萬駐扎賀蘭,與劉锜形成犄角之勢,共同守護這片新歸的土地。

王彥則在靈州統率十萬大軍,而吳玠則率二十萬精銳鎮守興州興慶府,各部將士皆需迅速行動,徹底平定兩地的殘余抵抗力量。

在軍事行動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江鴻飛亦不忘治理之根本。

他任命陳遘為興慶知府兼西北宣撫使,賦予其全權負責寧夏、甘肅兩地的治理重任。

詹度與唐重則分別擔任張掖知府兼西北制置使與酒泉知府兼西北安撫使,成為陳遘的左膀右臂,共同推進兩地的治理與發展。

此外,大元朝廷還廣開才路,選拔了一批精明強干的官吏,以及那些愿意歸順大元、具備治理才能的西夏漢人官吏與漢人精英,共同參與到新收復地區的治理中來。

西夏,這片土地自秦漢以來便與漢地緊密相連,其歷史之深厚、文化之交融,遠非遼、金乃至高麗所能比擬。

漢朝時期,當時的大漢朝廷曾大規模移民洛陽以東的河南、山東等地的貧民至此,為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機。

而安史之亂期間,朔方郡與河西走廊更是成為了大唐王朝堅實的后盾,唐肅宗在此即位,更是證明了其作為漢人地區的重要地位。

可以說,西夏之地,從未淪為胡人的淪陷區,其文化與血脈中始終流淌著漢人的驕傲與堅韌。

黨項人的遷入,雖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新的變化與挑戰,但他們的力量終究有限。

李繼遷率部從陜北夏州遷移至此,至李元昊稱帝,也不過短短三十余年。

在這期間,黨項人并未能徹底改變這片土地上的漢人主體地位。

趙匡曾試圖遷走黨項人,但成效甚微;而李繼遷反宋時,其部落力量更是顯得微不足道。

即便是在黨項人建立西夏之后,其人口數量也始終未能占據絕對優勢。

而漢人的智慧與勤勞則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李乾順的登基,為西夏帶來了一股新的風氣。他深感西夏之落后,決心通過推廣漢文化來改變這一現狀。他借鑒御史中丞薛元禮的建議,大力提倡儒學,并在原有“蕃學”的基礎上增設“國學”,以培養漢學人才。他更是親自挑選皇親貴族子弟進入“養賢務”學習漢學,以期通過教育來提升整個國家的文化水平與文明程度。在他的推動下,西夏的漢化程度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黨項人開始接受并認同漢文化。

李仁孝繼位后,更是將西夏的漢化推向了新的高度。他立聰慧知書、愛行漢禮的罔氏為皇后,并在她的輔助下在儒學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他下令在各州、縣設立學校普及漢文化教育;在皇宮內建立小學供宗室子孫學習;更是模仿中原制度設立太學并親自釋典禮以示重視。

在他的努力下,西夏的孔廟建得宏偉高大如皇宮一般;漢學人才輩出,涌現出了像斡道沖、王仁忠這樣的卓越學者以及編纂《夏國譜》的羅世昌等文化精英。

經過李乾順與李仁孝兩代君主的不懈努力,使得西夏的漢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幾乎可與大元帝國治理多年的燕云相媲美。

西夏更孕育出眾多深諳漢文化的才俊,半數以上竟為漢人精英。

以此為基,大元帝國治理寧夏、甘肅,遠較東北、日本、高麗為易。

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必須要感謝李乾順、李仁孝父子。

再鑒于李仁孝此人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這個時代都沒有做過大惡,又是主動開城投降的,讓大元帝國順利的得到了西夏這一百年的積累。

江鴻飛下旨,對西夏的皇室和宗室客氣點。

當然,李乾順、李仁孝做得再好,也是為了他們自己的統治,江鴻飛始終都沒有忘記,他們是自己的敵人。

對待敵人,江鴻飛的心中自有一番計較。

他深知,歷史的洪流中,英雄與梟雄往往只在一念之差,而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駕馭這股力量,使之為我所用。

因此,他并未因李仁孝的投降與西夏的漢化成就而松懈警惕,反而在心中默默布下了一盤更為深遠的大棋。

他命人重修西夏皇宮,保留其原有的西夏風韻,又巧妙融入大元帝國的文化,將之變成一個景區,使之成為多元文化交融的象征。

此舉不僅彰顯了大元帝國對西夏文化的尊重與包容,更在無形中向天下昭示:大元帝國之志,非但在于征服,更在于融合與共生。

同時,江鴻飛廣開才路,不拘一格。他深知西夏之地,人才濟濟,尤其是那些深諳漢文化的漢人精英,更是不可多得的治國之才。

于是,他頒布了一系列招賢納士的政令,不僅重用原西夏的漢人官員,還鼓勵他們參與到大元帝國的各項建設中來,以他們的智慧與經驗,推動國家的繁榮與發展。

然而,江鴻飛亦非全然信任。

他暗中設立監察機構,對西夏舊臣及新入仕者進行嚴密監視,以防其心懷異志,圖謀不軌。

他深知,權力與信任,往往如同雙刃劍,需得小心駕馭,方能確保江山穩固,社稷安寧。

在此基礎上,江鴻飛還積極推動文化交流與融合。他鼓勵黨項等少數民族學習漢文化,對他們進一步漢化。

當然,江鴻飛也沒有像蒙古滅西夏那樣,毀了西夏的文化和傳承。

相反,江鴻飛還讓李清照率領一大批大元帝國的文人前往西夏,將西夏的文化和傳承保護起來,編入《洪武大典》,使其徹底融入大元帝國。

換而言之,西夏雖然滅亡了,但西夏的歷史還在。

不只西夏,江鴻飛滅的每一個國家,江鴻飛都將他們的歷史、他們的文化、他們的傳承給保存了下來。

老實說,這多少有點不利于大元帝國的統治。

但這是人類文明的進步,江鴻飛不想開歷史倒車。

所以,江鴻飛義無反顧地選擇保護人類的所有文明。

這也是江鴻飛后來在歷史上為什么口碑那么好的原因之一……

上一章  |  仙俠版水滸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仙俠版水滸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