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第三部 送故主簿 第十二章 觀政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十二章觀政

(做官需要的學問,靈猾、鉆營、巴結、拍馬只是小技,最重要的還是“業務能力”。ΖuiLu.ΠET)

在和李翱“交心傾談”后,第二日,丁晉便開始了自己的“觀政生涯”,進入縣署各部門,熟悉業務流程。

雖然各縣情況不同,主簿的權利也有大有小,但主簿這個職務,設置之初的本意是充當政府各部門和第一把手溝通的中間環節:各部的公文案牘要匯集到主簿廳通過他審核,再交由縣令批準;而縣令下達的指令、任命及縣政府會議的各項政策、精神也需由主簿廳簽審轉發各處;所以身為主簿,對政府的各項事務都必須有所了解,這也是李翱讓其觀政的目的之一。

俗話說,做一個官人不容易,做一個合格的官人更不容易,做一個業務全面、能力超然的官人更更不容易,很快,丁晉便認識到為什么人們說一個做實事的好官太不容易了。

因為,那不僅難在戒除煩躁、腳踏實地,而且還得干出讓人們所認可的實事,其中需要的是真正的“本事”、“能力”。好心未必能干好事,多少官員一心為民卻最后落了個身負罵名,狼狽不堪。

只有實地接觸,你才能清楚那些平日看起來“很平庸”的胥吏們卻個個是治事老手,你根本想像不到他們每天要處理多少繁多的政務,要解決多少復雜棘手地公事。如果不精通業務,不用說是干好事情,只怕連最起碼的任務量都無法完成。

丁晉認為自己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善于學習,并且不恥于向任何人學習,知道自己的不足。沒有絲毫氣餒茫然。而是產生了更加強大的學習欲望,你擅長地我便虛心求教,并且還要熟悉它、超過你。

丁晉地“觀政”時間是這樣安排的:每逢三、八、五、十日期隨縣令李翱上衙門參加衙參,出席政府例會;每月中旬抽三天去往縣學“對本閱卷”,即參加地方國立學校(官學)的考試閱卷事務;下旬十天。“每夜自提燈籠。步行街道”。參加本縣官員的分段夜巡,遇到治安問題,便請教下面小吏。學習各種不同情況下的解決方案;除這些特定日程安排外,丁晉分一半時間在主簿廳學習公文處理。審核簽字,人事管理;此外,還要被鄭元伯叫去“刑房”,相幫訊問刑案或處理民事詞訟(斷案);在觀政地后期,又趕上汾州奉朝廷大赦之詔,責令各縣撫慰積年牢犯,于是丁晉又被委派去清厘監獄冤屈,按律令減免刑期、釋放罪人。

在這觀政地一段時期里,可謂理民、斷案、學務、獄政樣樣歷練,連官方文書上面面俱到地“花樣文章”和取悅上司的各種“竅門”也得融會貫通。換了一般懶惰之人,絕對是敷衍了事、得過且過,而丁晉卻如饑似渴地向眾人瘋狂吸取著各種經驗知識,他的業務能力由此打下了堅實地基礎,無怪后來有“能員”之稱。

丁晉的“正職”公文是在一個月后下達地,此時正是他“觀政”瘋狂的時候,為了不錯過難得的“學習”機會,和縣令李翱協商后,丁晉決定暫時不負責具體工作(掌了具體權責,如果再過問其他部門的事務,不免和同僚起了爭端。),先就任主簿職位,等到對各部門政務熟悉后,再行主簿事。

“正職”,除了代表你正式成為“國家公務員”外,還代表從此可以“掌權行印”。行印指得就是拿“印把子”,看好了,這個印把子乃是“主簿大印”,而不是那枚在古陶驛做公務時用的驛丞小印,連向縣署支取些錢物還需要李實的簽字蓋章。

接受正職、交接印章的過程又是番非常講究非常麻煩的事情,這里暫且不表,只簡單提一下官員的印章知識。

按照講究尊卑等級的當世慣例,不同的鑄印材料與“印綬”顏色表示權力大小和官階高低。印就是印章,而同時配發給你,讓你穿在印鈕上的絲帶,叫做“綬”,以便須臾不離地可以把印章佩帶在身上,這是方便官員“出差”時隨身攜帶印信的人性化辦法。

周令規定,州縣級干部之印一律用銅鑄,印體為正方形。官印由監察部門“御史臺”統一制作授予,領取時,如果此職位是朝廷新頒布的,以前沒有此職,那便由吏部親自發給官員;如果為接替前任,那便由官員帶著“任命書”去任所和前任官員交接印信。比如平遙縣,數年沒有授職主簿,所以上一屆主簿離任后,官印一直保存在縣署,丁晉正職后便馬上可以取得印章。

除了官員身份證“告身”外,印章是官員最重要的身份證明,在一些邊疆偏遠地區,信息閉塞,朝廷政令不能通達,印信更是權利的象征,甚至出現了憑印綬當官、認印不認人的規矩。

比如前朝時,窮得連老婆也養活不起的小官吏朱買臣忽然被任命為沙洲刺史,當其回到下榻的沙洲駐京辦事處(稱“沙洲進奏院”)時,辦事員們仍把他當窮漢小吏看待,不予理睬,及至發現他懷里揣著刺史印綬,“坐中驚駭”,馬上排好隊,一起跪拜。這種觀念的沿襲,便是“掌大印”、“拿印把子”成為當官掌權的代名詞。

因此,接受主簿印后,丁晉這個新科進士,才算是真正擁有了“官人”的威嚴和尊貴。此時,即便是“縣令”李翱對待丁晉,也不能像從前那樣隨便,因為他現在的身份是朝廷承認的正式官員,通俗點說是這個縣地“三把手領導”。相當于現在的副縣長之類。雖輔助縣令辦公,添為下屬,但按照規定,所有朝廷命官,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指派的。上級領導對其只有參劾。保舉,監督,評估等權利,而不能直接任命或罷免。(和現在的省委任命地方干部又自不同)

掌了大印,甚為歡喜。但也有憂愁煩惱。這便是既然成為正式官員。相應的“自由度”肯定小了很多,將受到更多約束,一些先前可守可不守地制度規定。都得一一遵守,比如準時“上下班”和“點名”。

古代地上班下班時間。和現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體時辰上又比現代一般機關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與農業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作息習慣相適應。例如上班,《詩經齊風雞鳴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雞已經叫了,上朝的都已經到了;東方已經亮了,上朝的已經忙碌了”(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所以,古代公務員在這方面要較為辛苦些,一大早,便得急急起床,前往縣署報到上班。具體時間落實為春冬二季是卯正一刻,約合現在早上六時;夏秋季是卯初一刻,約合現在五時半左右。丁晉性子雖然勤奮,但早先習慣了睡懶覺,這時便很是叫苦,如果可能,他情愿被罰些俸祿換取片刻貪睡,可惜政府對官吏遲到地懲罰可不只是簡單地罰款了事。

《職官令中,有明確地法令規定:內外官員應上班而遲到者,遲延一次處十小笞板,就是用竹板、荊條抽打你十下。

古代官箴以“清、慎、勤”為基本原則,“勤”的起碼要求,便是按時上班下班,遲到既然要受處罰,無故缺勤或擅離職守懲罰當然更重。按照制度,政府機關派有專責人員,每天進行“點檢”。規定:“若點不到者,一點笞十”,即一次點檢不到者,受十下答刑,兩次二十下,三次就能打得你半月下不了床,倘每次“點名”不到,完全不來上班,就計算天數,按“無故不上班”的罪名議處,懲罰更嚴酷。

早上上班,點名完,然后書吏分別領取各個科室地印章(簽押),衙役分別進入各自班次的崗位,秘書、侍從開啟公堂之門,最后是“領導們”各回其部門,一般是先開個部門小會,總結分配下今天要完成地任務,然后各司其職,開始處理公務。一直要忙到中午時分,“鳴鼓”響過,這便是通知吃飯時間到了,有個“午休時段”,大概有一個半時辰,讓大家吃飯休息。

縣署設有機關食堂,但大部分人不會在這里吃飯,而是回家悠閑地吃口老婆燒的菜,只有如丁晉這等家眷不在身邊或者光棍漢才會無奈光臨這里,說實在話,大食堂的飯菜確實一點油水都沒有,要是能做得如同招待貴客的“小食堂”一半水平,相信很多人都會留戀不舍。

吃完飯,還有一段比較長的休息時間,除了那些午間必睡的“神仙翁”外,眾官吏或練字讀卷,或閑聊吹牛,或還有些老實厚道之輩,抓緊時間處理公務。每當這個時候,丁晉便會尋那些積年老吏攀談請教,從他們口中驗證一些自己在處理公務時遇到的疑難問題。

古代官府下班的時間很早,這大概是唯一能稱道的地方。規定是春分后于申正(約四時)散班,秋分后于申初(約三時)散班。報時的“鳴鼓”響過,待得“點檢”人員點名后,大家就可以陸續下班回家,當然如果當日工作沒有完成或是遇到緊急公務,便會“加班”,不過沒有加班費。

這便是丁晉一天的工作時間安排,在平遙縣署的時候,他以為全天下的機關都是這樣嚴謹的上班、點名、下班程序,直至以后到了其他地方,才發現“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前緊后松”這些話是如何演繹而來的。除了這些上下班的規章外,對于官員的約束和處罰條例,還有許多許多。可能在外界人看來,官人是多么的風光清閑,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只要你身入其境,就知道當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當一個基層小官吏。

除了上面說過的考勤方面的嚴厲懲罰外,加在官員頭上的處罰條例,還包括你工作中所犯過錯的責罰。

比如你在辦公寫文時要注意:一般公文用白紙,重要公文用加工處理過后可防蟲蛀的黃紙,如果搞亂,輕則這封公文重新擬過,重則便要接受打板子的懲罰,攤上急用的文案,處罰尤重;還有戶籍管理上的嚴格規定,戶口冊上必須有“印籍縫”,就是在兩紙連接的地方蓋印,以防有人作弊抽換或散落,如果有一處漏過,負責人除了罰款外,還要“仗其脊背”,這是大周的“五刑之一”,是比較嚴厲的懲罰了。

犯錯既然要處罰,那處理公務的時候就細心點、慢點不就行了?其實大不然,細心點雖好,但交辦公文的速度不免慢了,而經辦公事任務”卻也有著嚴格的時限。

《周令規定,官文書“不得滯延”,在政府機構停留的時間:“小事三日程,中事五日程,大事二十日程”,即是小事最遲三天辦完,中事五天,繁重的大事最晚不超過二十天。如果經辦超過了時限,“其文書修撰、審核、執行者一律查辦,按延誤時日計算責罰,規定:一日各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這也是要仗脊背的,非常要命。

綜其所述,大家可以看到當官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件,除了那些“特別關系戶”,庸人、懶人、癡人都不適合從事這份工作,勉強為之,徒耗心力,還不免招禍。但是這世界上的事便是這樣,其越艱苦,風險越大,其回報也可能越豐厚。

當朝那些身處高位的“大佬”們,很多也是經歷了一番痛苦的磨練,以其堅韌不拔的毅力,永不放棄的自信,最終在同僚中脫穎而出,成為強者中的更強者。

如要想要以后的榮華富貴,現在免不了是要付出些的!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