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第三十九章 維州事變(1)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四部第三十九章維州事變(1)

李翱的感慨,或許當時丁晉沒有多少共鳴,不過隨著在文裕縣當了近三年的縣令,雖說政績顯著,但絲毫不見升遷的希望,他這個豁達之人,也不能不為之焦躁郁郁。醉Ω露Ω網

此時的丁晉,抱負并不算太大,他曾對妻子小板說:得五品官,便可著緋衣,帶銀魚,兒子得“補齋郎”(有承襲“門蔭”的資格),他的愿望便滿足了。但奈何,開始的一帆風順,不代表一生都有好運氣,初入仕途的青云得意,對人的成長未必是好事。起碼,現在的丁晉便有些浮躁,而他現在的情況,對于那些浮沉官場幾十年未得寸進的老官僚來說,又算得什么?

黃龍五年(769年)的夏天,大周朝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件,后人稱之為“維州事變”,而這次事件,不僅對整個國家產生了深刻的負面作用,還間接影響了丁晉的命運。

維州(今四川理縣東北一帶),自李唐開國,延續至武周,一直為中原之朝所掌控。但是到了幾十年前的“三王之亂”后,周朝實力大減,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力再不如從前般牢固。于是周邊一些敵對的國家,便漸漸開始蠶食這些地方,從而引發了大周和吐蕃、回鶻、契丹及突厥殘余部族的紛爭,而這其中,吐蕃和大周的戰爭尤甚。

維州便正是這樣一塊被心懷叵測地吐蕃國窺視的“大肥肉”。維州城位于高山險峻的地方。三面臨江,是吐蕃和西川平原之間的交通要道,也是周朝出兵攻打吐蕃的必經之地,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因為此。唐周兩朝地統治者對此地都非常重視。

但是在十幾年前。大周卻丟掉了這個戰略之城,按照官方文書地記載:維州是被吐蕃用卑鄙手段搶占的。當初,河西、隴右地區被吐蕃先后攻占后,維州還依然牢牢控制在周兵手中,吐蕃軍隊幾次攻打。都無功而返。后來。吐蕃秘密地把一個婦女嫁給維州的守門軍官。過了二十年。守門軍官的兩個兒子長大成人,并和其母秘密結交了一些“內應分子”,于是。一天夜里,偷偷地打開城門。把吐蕃兵引進城中,維州因此被吐蕃攻占,稱為“無憂城”。

鑒于此,大周的軍民對“內奸”非常痛恨,對汗蕃聯姻也異常警覺。不過,十年前,大周和吐蕃簽訂“長慶和約”時,吐蕃使者卻是非常強硬地要求大周朝修改維州被搶占地“真相”,認為那不符合事實,且不利于簽訂和平協議后,兩方民眾地和解;甚至為此,吐蕃愿意在一些有爭議地地方做出讓步,唯一的要求便是周朝修改官方記載。

不管記載是真實情況也罷,是大周為了打擊敵人而夸大其詞也罷,當時的“談判使者”武元宗請示皇帝后,答應了對方地要求,換取了實際的利益。而簽訂“長慶和約”后,兩個因為連年戰爭而疲憊不堪地大國,開始了持續達十年的休養生息。

震驚中外的“維州事變”正是發生在這樣一個相對和平的大背景下。

事情要從將軍寧賽被派往西川擔任“武定軍兵馬使”說起。

寧賽作為顧命大臣武元宗的左右手,歷來便以強硬著稱,是朝廷中有名的“鷹派”。因武元宗和竇剛交好,竇剛為首宰后,常常顧慮邊疆乏能人看護,武元宗便向竇剛推薦寧賽為領兵將軍,于是寧賽便被派往和吐蕃國摩擦不斷的西川擔任軍使。

或許竇剛確實也有一些想收復維州的念頭,否則他不會派強硬的人員去這樣敏感的地區擔任軍政大員,但竇剛沒有對寧賽明示。

寧賽是個單純的軍人,腦子里只有“保家衛國”的思想,一心想著為國家謀取利益,結果他到了西川后,發現形式要遠比自己想像的更嚴峻,吐蕃奪取維州后,他們在南路已無后顧之憂,可以集中兵力進攻本朝的西部重鎮,甚至可以直接威脅京畿地區。

于是寧賽人為地制造了幾次小沖突,借此借口,他調動一萬多名精兵,晝夜攻打了維州城好幾日,最后,雖然擒獲了吐蕃大將論莽熱,但維州因城池堅固,始終未能攻克。

寧賽班師歸來后,和“鎮靜軍兵馬使”將軍陳洎等人商議了一下,覺得如果要硬性攻打,沒有朝廷的支援,成功的希望不大,而朝廷墨守“長慶和約”,肯定不會支持他們的軍事行動,于是眾人商議了一個“里應外合”的辦法,決定用當年吐蕃人的老法子奪取維州。

寧賽等人所用的具體辦法,外人不得而知,一些相關記載,也在之后便付諸一炬,不過猜想無外威逼利誘收買賄賂等等手段,而寧賽給朝廷的公文是這樣記錄的:“臣最初到西川擔任節度使時,對外宣揚國家的威嚴,對內則加強邊防守備。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熟知我的政令和信譽后,感慕天朝威儀,舉城前來歸降。”

事情的真相,肯定不會如此簡單,但事實與否不是重點,關鍵是“悉怛謀”是吐蕃在維州的最高軍事將領,他的歸降,宣布了維州再一次回到大周的控制下。當維州城易幟后,中外震撼,先不說吐蕃統治階層如何暴怒,就是大周的中央朝廷收到寧賽的捷報后,好多大臣還有些不敢相信,甚至認為是寧大膽又在搞什么花樣。

朝廷會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召開,幾百名中央大臣討論了一天兩夜,吵吵嚷嚷,沒有結論;最后,只能召開“政事堂會議”,由幾名宰相和顧命大臣“投票決定”事情該如何處理,該怎么進行下去。

太后黨的魁首,“兵部尚書”王博現已加為“副宰相”,名為“參知政事”,他是強硬的“和平派”、“妥協派”,力主懲治擅作主張的寧賽,交出降將,并取得吐蕃方面的諒解,以維護來之不易的“長慶和約”的有效性。

對于王博的建議,第二顧命大臣,“尚書左仆射”高爽大表支持。他和王博既是多年老友,又同為“妥協派”的代表,自然竭力贊成“和為貴”。

還有幾名大臣也表示不能違反和約的規定,贊同王、高二人的建議,但是對懲治寧賽持保留意見。這些人多是狡詐油滑之徒,既不想和吐蕃發生意外的紛爭,引起自身地位的不穩,也不想得罪武元宗和寧賽。

讓人意外的是,一向以強硬態度著稱的首席宰相,“執政事筆”竇剛,卻也選擇了保持沉默,不置可否,這是棄權的表示。

獨木難撐的武元宗悲哀地發現,在此國家大義面前,往日那些義氣慷慨的諸位同僚,卻是成了一群瞻前顧后的愚蠢婦人,他怒氣沖沖地斥責眾人都是貪庸懦弱之人。但是他的怒罵,改變不了事情的結局,政事堂會議的結論是:責令寧賽遣送投降的吐蕃將士,和吐蕃言歸和好。

寧賽接到朝廷的命令,幾乎要吐血發狂,他立刻上書說:“臣剛剛接受悉怛謀的歸降,南詔國就受到極大的震驚和威懾;邛崍山以西的八國,更表示愿意前來歸附天朝;吐蕃國的合水、棲雞等城,在失去維州作為屏障后,也自然會退兵。這樣,不僅朝廷可減少八個地方的鎮守兵力,而且不必出兵,即可收復一千多里的失地。況且吐蕃在維州歸降的前幾個月,仍在圍攻魯州,這難道表明他們真有誠意遵守兩國簽訂的長慶盟約!臣在接受悉怛謀歸降時,曾經指天發誓,向他當面保證要向朝廷上奏,對他們酬勞賞賜,而現今卻要綁了他們送回吐蕃,這豈是天朝上國所行之事?”

在后面,寧賽更半是賭氣地說到,如果朝廷沒有滿意的答復,恕他不能遵從命令行事。

結果,朝廷很快有了回復,卻是讓“鎮靜軍使”陳洎兼“武定軍使”職,而削去了寧賽的職務,讓他收拾收拾行禮,趕緊回長安來請罪。

而同時,朝廷還給陳洎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公文,要求他立即遵照宰相會議的指令行事。陳洎沒有辦法,只好把悉怛謀等人捆綁起來,甚于不惜用竹筐抬著死命掙扎反抗的他們,悉數押送歸吐蕃。

悉怛謀等人在即將上路時,齊聲喊冤,西川的將士官吏也無不對將軍陳洎流淚哭泣。陳洎硬著心腸,誰都不見,將自己關在屋中,不吃不喝呆坐了三天三夜,直到押送的士兵回來后,才焦急地出來詢問結果。

士兵未開口,眼淚已流了下來,哭訴著說到:當他們押送悉怛謀等人到達指定地點后,遭到吐蕃人的譏笑,說:他既然已經投降你們了,為什么又要送回來!隨即,當著大周士兵們的面,把悉怛謀等人全部殺害,手段極為殘忍。就連嬰兒也不放過,他們先把嬰兒扔向空中,然后用槍尖在下面承接,目的除了侮辱周兵外,便是嚇唬那些已經對吐蕃離心離德的各族部落酋長。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