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虎膽縣令 第四十五章 自污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四部虎膽縣令第四十五章自污

大周地方官員的考解,分為一般標準和具體標準。醉Ω露Ω網一般標準是所謂的“四善”:德、清、公、勤。即德義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主要是對于官員品行、道德上的考核;而具體標準考核的是具體的工作性質,和實際相聯系,比如賦稅增減、抓盜多少、勸科農桑等等,主要是考核官員的實際“辦公能力”。

每月一次的刺史府考核,重點便是具體標準考核。“四善”考核較為虛無籠統,官員的德行和評價,自有各州府“監察御史”在民間明察暗訪,定期匯報中央,以作為吏部考核官員能力的一項依據。

話說,并州刺史歸登來上任后,或許是出于一個庸官對清官的嫉妒和天生敵視,著實燒了幾把專門針對文裕縣的烈火,不過他畢竟是一州長官,不能成天閑著沒事干,專門以整人為樂,因此隨后,又相繼發布了一系列歸氏革新措施。

可惜,歸刺史自身能力有限,發布的一些措施、主張,也多是前人用慣之法,無外就是責令各縣政府開集會宣揚朝廷德政以“教化百姓”、組織閑雜人員打掃街道城區以“整理市容”,要不就是將地方政府收取的賦稅名稱改一改,比如將“敬錢”改為“耗米”、“樣絹”之類。

這些花樣政策,除了徒費政府人力、勞民傷財,幾乎沒什么太大效果。走個形勢而已。

文裕縣令丁晉,這一次,便因為忙于完成刺史大人下發地革新任務,結果耽誤了政府工作中的其他事情,雖然革新工作完成得確實很圓滿。但還是被“嚴肅認真”的歸大人好一頓訓責。

原因是。“愛好虛名”的丁縣令,故意在做總結報告時,含糊其辭,欲想將不達標準的工作蒙哄過關,結果被“明察秋毫”地歸登來看出了端倪。

用在場地一位小書吏私下的話來說。那就是。怪只怪丁縣令面皮太嫩。太不懂掩飾羞慚和慌張,那一張明晃晃的大紅臉,在座諸位官人。誰看了都知道其中有問題。

看看人家交城縣令王寅、太谷縣令向廷貴兩位大人,先前當眾演講時。大言慚慚,滿嘴胡言亂語、天花亂墜,說謊話都不打草稿,在他們嘴巴中,交城、太古兩縣那簡直是政通人和、世外桃源之地,當地老百姓都爭著搶著跪在縣衙外大呼青天老爺。

不過,大家也應該理解丁縣令的情況,輪到臉皮之厚,他當然不能和王、向兩位一較高下。向廷貴大人,人送外號“剝皮貴”,那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大人物,他老人家敢當眾宣稱:統天底下地買賣,只有做官利錢最好,按這種境界來說,向大人可能已經煉成了傳說中地“鐵面皮神功”。

而王寅大人更是了不起,在并州官場上,如只論“面皮功夫”,他自稱第二,恐怕沒人敢竊據第一高位。

王大人曾在衙門前張貼了一封告示,云“某日乃本縣生日,告訴諸邑人,不得輒有所獻禮”。白紙黑字寫在那兒,滿衙曹吏、合邑紳商,能不“自動送禮”嗎結果大家熱熱鬧鬧地把禮物獻上,生日光光彩彩地過后,他又來一張后月某日,是本縣老太君(即縣令老母)生辰,莫再來。

臉皮功夫厚到如此地步,丁縣令又怎么能是對手?也無怪每次“考解”,向、王兩位大人都要天花亂墜一通,以前幾次遭宇文刺史責難,依然再接再厲、永不改正;而丁縣令不過是小小“授學”工作上出現一點瑕疵,欲要遮掩過去,卻是逃不過自己良心的羞慚,自曝人前。

“慧眼如炬”的歸登來狠狠訓斥了丁晉,道是本官眼里揉不得沙子,以為希求僥幸,便能瞞哄過關?哼,年輕人不學無術,不好好勤于本份工作,卻要偷奸耍滑,愛好虛名,竟欲欺騙上官,本待重重罰你,不過這次考慮到你失職地工作并不算很嚴重,又算是初犯,就罰一月薪俸,以儆效尤,下次不得再犯。

臉色通紅的丁晉唯唯諾諾答應,再不復往日“考解會”上意氣風發、奪人眼目地光彩形象。

在場其他諸位縣令,雖或板臉或裝深沉,但不問可知,心中多少都有點幸災樂禍,雖然平日大家和丁晉的關系都挺不錯,但不妨礙他們對丁晉突出“業務能力”的嫉妒,看到他終于被上司責難,頗為解氣:你小子也終于和我們這些“劣官”淪為一道了,這才是好哥們!

歸刺史看在眼里,臉上雖然還裝作一番嚴厲神色,心里早已樂開了花:丁青云啊丁青云,宇文成即便再賞識你的能力,你也得給老夫看清楚,現在誰才是這并州刺史府的主人。小小年紀即是一縣之令,別以為這樣就可以尾巴翹上天,拿捏揉搓,老夫可輕易為之,如果聽話,或許還可以為本官做些事來,老夫難道就不是識人、用人之伯樂?

這個年輕到讓他嫉妒得眼紅的官員,當歸登來初次見面,便沒有好感,文裕縣令丁晉以清廉慎明為世人稱道,不僅是出于一個貪官對清官的天生敵視,更是一個行將暮年、隨時面臨致仕之官員的憤嫉,何況,丁晉以進士身份入仕,這讓以“卑途”闖入官場的歸登來更是艷羨中夾著嫉恨。

官場上的一些矛盾,有時候原因非常簡單,領導不滿意某個屬下,更不需要什么理由。

所以,歸登來要處處刁難丁晉,隨時尋找借口欲好好收拾一下這個“年輕子”,今日終于抓到一次難得的機會,不過當歸刺史發泄完后,卻覺得這個“小子”好像看起來也沒有那么可惡了,起碼對自己的態度,至始至終都很恭敬,平日也會來事,不像那個不通世事的清潭縣令,眼角都快要長到腦袋上,竟然還敢屢次三番違抗自己的政令,這個同樣進士出身的“愚夫”,看來同樣要敲打敲打了。

“考解會”接著召開,當歸刺史審閱完各縣“計薄”后,竟然對那個剛剛被自己訓責一番的丁三郎開始有些欣賞起來,這小子果然乖巧,竟然將自己安排的“工作”,完成得如此滿意,難怪他無法完成“勸學”任務,原來是把精力耽擱在這里啊。年輕人就是太愛虛名,你要一開始就和本官解釋,恐怕一頓責罵,老夫也是不好再開口的,不過這些進士出身的家伙,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人無完人嘛,老夫就不和小輩一般計較了。

歸刺史心中盤算,看向丁晉的眼光,也便少了些嚴厲,多了絲柔和,及至看到旁邊的交城縣令王寅、太谷縣令向廷貴兩個活寶,心中有氣,不禁冷哼了一聲,王、向二人心內發虛,臉上擺出諂媚的笑容,討好地笑著。

這兩人不僅政績一塌糊涂,就連自己吩咐下去的一些任務都是應付差事,欺上瞞下,只有嘴上功夫,不過這二人乃是新來乍到的歸登來依為之心腹,不說向廷貴這些時日孝敬良多,王寅在自己的父親生病時,不吃不休三天三夜伺候著,比家養的仆人都盡心,為了表示尊敬,他更稱呼自己的父親為“衍父”,算得上一片赤誠,如是責備,不免冷了他們效忠之心。

于是,歸刺史視線只在二人身上停頓一下,接著掃向旁邊的祁城縣令裴光耀。裴縣令四旬年紀,生性木訥,以不善言辭著稱,單單不善言辭,當然做不了縣令,此人有一個優點:辦事非常認真。

裴光耀是河東裴氏旁支子弟,聽說他曾經到長安,找到當時任“兵部侍郎”的本家叔父裴龔尋求差事,在接風酒宴上此人端坐在那里目不斜視,整頓飯期間沒有和鄰坐搭過話。裴龔可能是看不上眼,因而派他去看管倉庫的大門,此人卻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每天早上準時坐在自己的崗位上,眼睛盯著門口,一直坐到下班。自從他往那一坐,就沒有人再敢隨意出入庫房。

裴光耀守庫房負責,做了縣令照樣認真細致、一絲不茍,歸登來看完他呈上的“計薄”,又和刺史府書吏收集的檔案一核對,覺得很滿意:這個人雖然治政沒什么能力,祁城縣自他接手一年多來,沒多大變化,也就是沒有“突出政績”,但此人勝在四平八穩,也沒什么差錯之處,稱得上守成之官。

這樣的官員,歸刺史很喜歡,不會出漏子,不會給上司添亂,又能很聽話很老實地完成領導交代給他的任務,不像那個假清高的賈賀,竟然敢質疑自己的革新條例,真是豈有此理。

想到生氣處,歸刺史將嚴厲的目光瞪向“清潭縣令”賈賀。這位賈縣令長得一表人才,身姿豐碩,方額廣頤,也就是體態豐滿,方額頭寬下巴,更讓人羨慕的是長了一把美須,風度翩翩,不愧并州才子之名。不過這人非常清高,是那種驕傲得沒理由的士人清高,所以他既看不起貪官歸登來,也看不起愚蠢小民,這樣就是既不會做官也不會做事,所以政績很差,挨領導罵也是情理之中。

歸登來可不管你什么才子之名、士流領袖,并州一畝三分地,現在可是姓“歸”的。賈賀數次公然頂撞自己,以前自己一門心思在文裕縣丁晉身上,沒空理會這個妄人。現在細細一比較,卻覺得二人之中,丁青云尚算乖巧順眼,而那賈賀卻是越看越厭惡,心中一股邪火升騰上來,面上卻反而露出笑容,不咸不淡地對幾名官員的政績做了評價,然后宣布散會。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