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第五部 尚書省內 第二十二章 大朝會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五部尚書省內第二十二章大朝會

第二十二章大朝會

不過,也從言談中,看出些許這幾位大佬的人緣如何。醉Ω露Ω網

竇剛人如其名,錚直果敢,言談舉止間也帶著干脆果斷的意味,他歷兩朝而為首宰,聲望威隆,眾官員都搶著和竇剛問好,這就是人脈的體現,他剛硬嚴肅的臉上,也不禁露出和煦的笑容。

而這里面唯一可以和竇剛比資歷的“尚書左仆射”高爽,此老卻是個最愛擺架子的人,只和相熟的大臣招呼幾句,便不再理睬一些巴結奉承之語。丁晉便親耳聽到身邊的幾個官員低聲譏嘲高爽的架子大。

其中,人緣最差的,大概就是“門下侍中”盧士瓊了。眾官員對他的態度涇渭分明,被貼上盧派標志的官員,自然也無所謂別人的看法,熱情地向自己的“政治領袖”打著招呼,而一些巴結奉承之輩,也不甘落后,爭涌諂媚。而除了這些人,大部分官員卻是對盧敬而遠之,有幾個盧士瓊主動招呼的官員,雖不得不回禮,態度總是冷冷淡淡,根本不買他的面子。

這里,不得不佩服盧士瓊確實擁有恢宏海量的氣度,對于一些失禮官員,始終言笑煦煦,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看不出一點生氣的樣子。

當然,還有一位惡名在外的“李貓”李景儉,只怕人緣也好不到哪兒去。不過大家素知此人心胸狹窄、睚眥必報。如果得罪了他,無論事情輕重,絕對沒有好果子吃,所以被李景儉招呼地官員,大多不得不擺出恭敬的表情。這也是人之常情。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雖然盧士瓊也未必是君子,但其心胸方面,確實要比李景儉之類寬廣多了。

至于被人稱為“瘋子”、“毒舌”的御史大夫丘度,這個人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別人很不喜歡自己。于是來了后便肅立一旁。沉默不言。只有幾位御史、刑部官員上前給老上司問安。

盧士瓊一邊和眾官員寒暄著,一邊竟然向丁晉這邊走來,正當丁晉以為他是要尋其他人時。盧士瓊卻朝他微笑道:“敢問,這位年輕俊彥。是否是丁晉丁大人?”

丁晉小吃一驚,臉上卻不露神色,從容地拱手為禮道:“盧大人好,下官正是丁晉。(YYS8.NET)”

“恩,好!好!好!”盧士瓊眼中露出欣賞的神色,連贊三個好字,旋即又嘆息道:“宇文成在本官面前多次稱贊于你,某也曾看過你的折子,年輕人有干勁有熱情,更難得是做事懂技巧,確實非常不錯。可惜啊,可惜。”

他先贊后抑,突然在后面說了兩聲可惜,丁晉雖知道他是故弄玄虛,也不禁好奇問道:“不知大人所說可惜為何意?”

盧士瓊溫和地笑了笑,真誠地道:“丁大人,人生匆匆能有幾何,你現在雖正是年富力強,但耽擱于尚書省內之事,文案煩屑、繁瑣卑冗,時間久了,難免不失銳氣和進取之心,平白辜負了滿腔壯志雄心,豈不是可惜之至?”

丁晉臉上露出不服之意,張口分辨道:“恕下官不敢茍同盧相之意,尚書事雖繁冗,但也正是鍛煉之地。。。。”

盧士瓊苦笑著擺手阻止了他地說話,搖搖頭嘆息而去。盧士瓊知道,丁晉其實已經聽懂了自己地意思,但并不想投靠自己,于是顧左右而言他,作出此等姿態來表明立場,心中暗嘆可惜,這真是個聰明絕頂的年輕人,知道容自己說出明確拉攏的話,如果到時候再拒絕,兩者都會尷尬,因此以此種手段打消自己的念頭。可惜,可惜,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呢?就是人才不能為吾所用啊!

兩人這番交談,也落在了遠處地竇剛眼中,這段時間,他和盧士瓊地矛盾正在逐漸加深,或者說,因為彼此政治觀點地截然不同,他們兩人的矛盾早已經形成,不過是在最近才越發明顯尖銳起來。而這種尖銳到不可調和的矛盾,讓竇剛覺得他和盧只能有一個人留在中樞控制這個龐大地帝國,而離開的人,只可能是盧士瓊。竇剛低聲詢問身旁地侍從,侍從告訴他,和盧相交談的那位年輕人是“尚書都事”丁晉。

丁晉?竇剛心頭一動,這不是他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竇昭、盧承慶、揚鉅、董含等等,很多人在他面前提過這個年輕官員,他們無一例外的評價是:這個人很有才能。(YY書吧)當然,獨有才能,并不能引起竇剛的足夠重視,這個世界上,有才華的人太多了,他也見過有才之士最后卻被才智所誤,他也曾重用過許多聲稱有才的人物,其中很多都讓他很失望;更有甚者,例如武元宗,自己花費無數心血栽培提拔他,現在卻竟然敢反對自己的政治觀點,此等身居上位便得意忘恩之輩,不如不用。

不過,這個年輕人面對盧士瓊,竟然神色從容,不卑不亢,這份氣度倒是難得,恩,不妨尋機會考量一下他吧,竇剛心中暗自想道。

丁晉自然不知自己的一番舉動,已落入幾位大佬眼中,他在人群中找到了仲隘齋、韓泰、沈微等人,幾個好友站立一隅,低聲談笑。

時間就在眾人的等待和各自閑聊中過去,很快,就到了五更五點,宮門開啟,上朝的時間到了。

兩位“監察御史”,站立宮門入口,維持著秩序。另有四名“監門校尉”帶著幾十位內侍,手持“內籍”,負責核對各位官員的身份。

門籍上記錄著該官員的名字、年齡、身體形狀和相貌特征。這種核對身份地過程叫做“唱籍”,。每當一位官員走過,校尉就會高聲念出該官員的名字,另一個校尉會核對門籍,核對無誤后喊一聲“在”。然后這位官員會被專門負責引路的校尉接入門內。在里面接受一位校尉和一位監察御史共同負責的搜身工作。

這就是宮城安全保衛的第一道關口,搜身被稱為“監搜”,因為是在幾棵“五倍子藥樹”進行,官員們給它改了個聽起來順耳些地名字“藥樹查”,后來干脆叫做了“藥茶”。倒也朗朗上口。

負責搜查地主官是監察御史。監門校尉只是做下手和苦力。所以說監察御史官不大,干的事卻不小,而且不論你是低級小官。還是一品大員,身上的東西。只要監察御史覺得是“違制”,就要暫時沒收,如果他覺得情節嚴重,“當事人”還可能受到比較嚴厲的處罰。(www.wjxsw.)

對于丁晉來說,這次搜身還碰到個小插曲。在他的前面,有一個老官員,可能也是第一次參加這么隆重地朝會,結果一激動,將禮服上地一件必須佩戴地飾物給弄丟了。

輪到“搜監”時,細心的監察御史便發現了他的穿著不合制度,于是責問于他。老官人一緊張一害怕,口舌不便,連話都說不清楚。監察御史不耐,便要讓兩個衛士將他驅逐出宮門,老官員當了一輩子低級官員,也許這次是唯一一次能參加地帝國重量級會議,自然很不甘心,卻是越緊張越慌亂,口里嗚嗚作聲,涕淚橫流,就是說不出一句話。

在后面的丁晉看不下去了,便好心地出言提醒道:“這位老大人看似并非粗心魯莽之輩,也許并不是沒帶,而是剛才進門時人多擁擠給遺落了,御史大人,可否讓本人去幫他找找?”

他地話剛說完,那老官員便激動地連連點頭,看來真是掉在什么地方了。

可是“監察御史”自然不同意,這倒不是他不通情達理,而是職責所在,再說以前也沒有這樣的成例,于是大手一揮,還是要吩咐衛士將老官人拖走。

這時,在隊伍前面的高級官員們被驚動了,得悉情形后,竇剛不管什么成例不成例,馬上下了命令:讓幾名衛士陪同老官員在城門口好好尋找一下,如果實在尋不到,就放行讓老頭進來,出了什么問題,他負責。

老官員再次涕淚橫流,不過這次是感動的,話也能說利索了,直接跪了下來,連呼:圣也!德也!竇大人!

老頭的表情實在太激動、太夸張了些,要不是丁晉就在他身后,全程目睹了整個過程,恐怕也會像其他人一樣,嚴重懷疑這次純粹是竇剛派系的作秀行動。當然,也不排除這樣的可能。

飾物很快被找到,就在一位官員腳下,那官員將飾物交給老頭,憨厚地笑道:這東西夠勁,險些將俺靴子扎穿。

一番小風波,頓時煙消云散,丁晉身邊的一位官員笑著對他說:你很走運啊,今日的這位監察御史,不是黑臉御史丘度的人,否則,你擅自走出隊列并高聲喧嘩,恐怕一頓好板子是少不了的。(www.wjxsw.)這時,丁晉才醒悟到,原來自己無意間也犯了錯誤了。

由一位“殿中侍御史”帶領著,眾官員按照職位高低,排列成有秩序的隊伍,向著大明宮中的含元殿行去。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必須嚴格遵守有關紀律,比如高聲說話和喧嘩的、行走時步履緩慢的、無故離開隊列的、等等,都是要受到處罰,輕則罰去一個月的俸祿,重則可能會被當場打出宮門。

“大朝會”不同于每日的“常參”,是在大明宮的主殿含元殿進行。含元殿坐落在宮城的中央,從宮門進來后,沿著寬闊無比兩邊全是迎風飄蕩的彩色大旗的大道,一直向前,盡頭便是含元殿的“基臺”。

為什么說是“基臺”呢?因為含元殿并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座落在十五米高的土崗之上,下面,有兩條八十多米長的御道由平地通向高高在上的宮殿,這兩條御道如波浪般起伏又被叫做“龍尾道”。

由于基礎起點高出地面15米。當人站在平地上觀看含元殿時是要仰望地,越是接近含元殿就會覺得它越發的高大,這時候就會體會到什么是“仰之彌高”,有文章形容得好:“倚下視,南山如在掌中。仰觀玉座。宮頂若在霄漢。無此。不能體現皇家的尊貴。

一千多名官員,由“龍尾道”攀上含元殿,在殿門口,接受再一次的安全檢查。其內容和宮城門口大同小異,不過是換了另一批以內侍為主的檢查人員。檢查完畢。眾官員依照秩序。陸續進殿,百官朝服依品階班立。

眾官員依次列隊,由含元殿外。直排到了龍尾道下面,因著尚書省機樞重地地關系。丁晉這個七品小官幸運地被排到了殿內,也才能目睹了許多低級官員,今生也恐怕無緣看到地東西。

含元殿中設有兩位“侍御史“,負責監督眾官姿儀。此時又不同于外面的紀律,因為是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所以紀律更為嚴苛,除了不得喧嘩外,手中的笏拿歪的、站立時姿勢不端正地、和別人擠眉弄眼地、站久了愛打瞌睡地、交頭接耳聊私的、只要被看到,也立即會受到處罰。(萬卷書屋)

可是要求大家端莊肅容、目不斜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官員都是第一次來到這聞名已久地含元殿,怎么可能不多瞅兩眼,所以,趁著兩位御史注意力轉到其他地方的時候,總有官員急忙左右上下巡視,好好地看個飽。

丁晉也趁機多瞧了兩眼,含元殿地墻是白墻,柱是紅柱,宮殿非常巨大宏偉,除此之外,也沒有什么太特別的。不過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含元殿自不同于皇帝生活、玩樂的偏殿,它更多是一種政治象征,是作為一個國家的聽政的中心,從其建筑風格上,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特點。

比如,含元殿的瓦片是青黑色的,代表莊重;殿頂的傾斜度比較平緩,飛檐翹起像是在騰飛,這是帝國信心的體現;而殿內的種種裝飾也是大度而不浮華,雄渾而不重雕飾,這些都是一個國家,其內在沉穩厚重氣度的自然表現。

丁晉正胡思亂想著,一隊禮官魚貫而入。他們先檢查了宮殿中陳列著車騎兵衛及各色旗幟、儀物是否妥當,又大致檢查了一番眾官員的儀表和隊列是否合格,然后默默肅立在御座下面,這些禮官,主要的責任是指揮一會要進行的慶賀儀式。

接著,又是兩隊教坊樂師進入殿內,陳列大樂,設置好各種樂器,等會慶賀大典時,他們是要演奏“背景音樂“的。

再過了半響,殿外傳來嘩啦啦鐵甲碰撞的聲音,一隊隊金衣甲士手執鹵簿儀仗進入含元殿,他們是負責皇帝安全防衛及依仗行列的人員,全部是禁軍中選出來的精銳。

禁軍司到位后,在一片鐘鼓禮樂聲中,慧帝由內侍簇擁著乘輿臨朝,遠遠看去,似乎是一群人圍攏著一個小孩子。

等到皇帝坐上御座,眾禮官大聲傳言“趨”,文武百官聞聲,即整齊有序地依次疾步前行三步,東西向分班排列。

“禮!”禮官們又是齊聲高喊,官員們急忙跪拜而下,行禮如儀,三次磕頭后,高喊:“萬歲、萬歲、萬萬歲。”

幾名內侍尖著聲音喊:“眾卿平身。”

眾官員這才站了起來,整個過程中,丁晉等人腦袋都不能抬,更別說在這么遠的距離瞧瞧小皇帝到底長什么樣了。

禮官又是齊聲高喊:“賀!”

這個賀字,就是讓百官慶賀皇帝,不過自然不能你一句我一句地吵吵成一團,大家要推選出一位“領頭人”來,由這位“領頭人”手捧著給皇帝的“賀表”,恭祝陛下安康。

領頭人,一般都是德高望重之輩,放在官場上,意思就是資歷要老,官位要高。這次的大朝會,人選上有兩個實力相當的人物,一個是首宰竇剛,一個是三朝老臣高爽,結果竇剛主動讓賢,將這份殊榮給了高爽,高爽素來愛面子,這次可真是得償所愿、老懷欣慰。

不過高爽現在有些后悔了,“領頭人”可不只是簡單的把“賀表”往皇帝手里一遞就完事,而是要完成一整套的禮儀。不提那些為準備工作的凈手、焚香之類,它的主要程序是,讓“領頭人”由龍尾道的起點一步一步朝大殿走去,這個過程中不能停步,更不能倚著道旁的欄桿喘口氣。盡管龍尾道旁的欄桿由青石雕成,欄柱上方雕著精美的龍頭,扶著這種欄桿一定很享受。

結果,七十歲的高爽走了一半路程,心里已十分后悔接下這份差事,他高估了自己的體力,而低估了路程的距離。終于,咬著牙到達了大殿門前,此時,高爽體力已經嚴重透支,接下來,他還要走一段長長的殿內通道,直至走到御座下,然后向皇帝叩拜,遞上賀表,還要高聲詠頌祝賀詞:元天首祚,黃龍維新,伏為陛下。。。。

因著疲累的緣故,高爽詠頌祝賀詞的時候,便出了錯,他將皇帝長長的尊號,念差了一個字,結果被當堂罰去三個月的俸祿,很是狼狽。

慶表送上,禮官又喊:貢!這是讓大家將為皇帝準備的禮物奉上,叫奉貢。

這個步驟自然也是簡單處理,由負責人從眾官員早就送交的禮物,選出幾份或珍貴或有意義的,當庭宣講一番,也就完成了。

禮官的宣禮結束后,由皇帝派遣內侍念詔書,詔書是由當時的精英文士翰林學士們書寫的,代表著國家級的公文水準。而在朝會上宣讀詔書的是宦官,這些宦官的文學水平雖說不低,但畢竟還是有些差距,再加上這時候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全憑看文章的人自己斷句,因此,為了避免宦官在宣讀詔書時出錯,按照規定是要由一名“拾遺官”在宦官身旁提詞,因為皇帝的詔書是由黃麻紙或白麻紙書寫的,這種提詞被叫做“把麻”。

李縝的運氣不錯,被選為了這次大朝會的“詔書把麻官”。能參與這樣級別的重大會議,自然對他以后的升遷大有好處,不過李縝卻還有些不滿,私下對丁晉言道,真想故意提醒那些討厭的內侍出錯,讓他們的屁股被打開花。

丁晉聽了,雖覺好笑,但還是趕緊提醒友人要注意分寸,因為對于李縝以前受過宦官的侮辱,他這個當時的目擊者自然一清二楚,所以也擔心李縝沖動下,犯了政治錯誤。

幸好,李縝是個理智的人,很順利地協助內侍,將長長的詔書讀完,丁晉提著的心也才放了下來。

隨后,便是給百官們發“榮譽證書”。其實也就是一張黃麻紙上,寫上官員的姓名,及皇帝對他的嘉勉之語。如果你多看幾張的話,便會發現同一級別的官員,這些嘉勉話都是大同小異,甚至一模一樣。不過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一千多位官員,自不可能每個人都書寫不同的話語,這“工程量”也太大了些。

再透露一句,其實這些嘉勉,既不是皇帝書寫,也不是皇帝所說,而是別人代勞的。

不過,官員們重視的也根本不是“作者是誰”,或者內容如何,他們看重的只是這張紙代表的“榮譽”和“特殊”,有了這張紙,才能證明你確實參加過隆重的大朝會,以后和別人吹噓的時候,這就是“底氣”。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