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十四章 黃龍七年(2)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六部吏部外郎第十四章黃龍七年(2)

第十四章黃龍七年(2)

此時。ΖuiLu楊如月憑著乖巧逢迎的手段。以及侍候在上位者左右的良機。漸得慧帝賞識。有一天。皇帝設宴請客。諸臣皆歌《波樂。都是自己撰詞。邊唱邊舞。借此機會提出個人要求。

輪到楊如月時。他的歌詞是:“波爾時古月。流向嶺外生歸。身名已蒙齒錄。袍笏未復牙緋。”意思是官秩雖然恢復了。可是緋服、袍帶、魚袋、笏囊等一套行頭還未發還給我。詞意詼諧。慧帝大笑。當場便賜給他。

除了時常逗得天子開心外。楊如月還有一個優點是—懂上意。善于為皇帝粉飾功過。

起居郎的職責。就是記錄皇帝生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官方用語叫:掌錄天子起居法度。說白了。后人想知道某個皇帝具體是個什么樣子。主要的途徑。就需要從這些修起居注的人書寫的歷史記事中尋找蛛絲馬跡。

起居注的準則。是要求記載要忠于真實。忠于事實。可是這就有個矛盾的地方:沒有人喜歡聽對自己不好的話語。尤其是一個國家的主人。可是偏偏那些史官都是死腦筋。很多還以能記錄皇帝的過失、不足、錯誤。而沾沾自喜。

這個時候。楊如月和何濤共同記錄起居注。不過何濤不官位也比他高。何是以五品“給事中”地職務。判起居注事。是兩人中的老大。

不過。慧帝對兩人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對楊如月是喜愛親近。而對何濤卻是恨得咬牙切齒。私下甚至辱罵他為老匹夫。一切皆是因為兩人記錄方式的不同。

比如。某一天。大臣勸諫皇帝要勤于學業。何濤的記載是:X日。禮部侍郎王涯諫帝勤學。反復規勸。帝生厭。無奈納之。

過后。慧帝看了。氣得七竅生煙。這些話在后人眼中。自然就是一個昏昏厭學的昏庸君主了。

再看楊如月地記載。小皇帝頓時覺得心曠神怡。舒服無比。上面同樣記敘了事情地始末:帝聰慧而好學。侍講學士王涯見而喜之。故以嚴詞督帝勿怠學。帝欣然納之。

同樣的一件事。在兩個人不同的措辭記載下。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意思。少年天子自然是更喜歡稱贊自己的楊如月所錄。這樣的一個機靈人兒。怎能不被上位者喜歡呢?

被皇帝賞識后。楊如月也開始抖了起來。漸漸有了些能量。于是他決定對丁晉投李報桃。尋機在慧帝面前說了丁晉地好話。

正好。小天子對丁晉的印象還挺深。一直對他感覺頗佳。便有意提拔他為侍御史。如月得到消息后。便趕緊告訴了丁晉。他這個嘴快、多嘴地毛病總是改不了。哪怕是以前曾為此受過苦難。也還是沒有養成沉默是金的習慣。反而有些變本加厲起來。這次的事情。按照剛施行不久的保密法來說。就是典型的泄露機密之事的大罪了。

幸好。丁晉地性格很沉穩。即便是乍聞喜訊。也沒有亂了方寸。露出一副溫和的笑容。對楊如月說。融公啊。你可不要對俺開這樣的玩笑。要是真地信以為真。俺可消受不起。玩笑間。就把有可能的風險給化解了。

也幸好。丁晉沒有真地當真。或者換句話說是。他信了。但沒有像某些人那么提前張揚。因為天子的詔令最后并沒有在政事堂宰相會議上通過。于是此事只能作罷。

后來。有人偷偷告訴丁晉。會議上。竇剛相公也沒有同意對丁晉的任命。如果他投了贊成票。或者又會是另一番結果。不管這話是真是假。也可以看出。丁晉現在的地位。確實已不是往日可比。無論告密者的目的是巴結示好。還是挑撥離間。都表明他現在已被很多人重視著。

黃龍七年的夏季。朝廷終于正式頒布了稅茶法。并以“中書舍人“盧承慶為榷茶使。知戶部度支司事;以“戶部郎中”戴敦元為副使。前茶市。平準物價。開始推行榷茶。

不過。這套稅茶法。最終實行的茶稅卻是十比一。而不是當日丁晉提出的三十比一。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茶農的負擔。也不利于新法的實施。

丁晉心中雖有不滿。到了這個時候。也無話可說。三十一稅已是自己等人反復測算后得出的最佳數據。現今卻是數倍重之。只恐怕以后會有無窮后患了。

他的不滿。更多在于對竇剛的態度。此法頒布之前。丁晉根本沒有聽竇剛提及此重要改變。而無論于情于理。他這個新法的首要策劃者。即便沒有參與執行、分享功勞的榮幸。至少。也應該有權利聽聞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往大里說。這是對于整個朝廷的負責。往小里說。這也是對于他個人的尊重和信任。

自被竇剛欣賞并提拔后。這一年多來。竇剛每遇疑難。常問策于他。倚重日深。但丁晉感覺竇相并未完全將他視為“自己人”。這讓他漸感失落。

與他有同樣失落感的。還有李縝和楊如月。二人因和丁晉交厚。得他推薦。為竇剛關注。但是過了段時間后。李、楊卻發現自己并不被這位首宰重視。一腔熱忱頓時便冷了下來。

楊如月私下對丁晉憤憤然道:“文正侯剛愎自負。所信重者。不是親腹。便是世家吾等棲身?”

也不怪楊如月如此抱怨。竇剛特別信任貴族子弟的能力。甚至到了偏執地地步。他認為:“公卿子弟自小便習舉業。因而熟悉朝廷事務。諸如臺閣儀范、班行準則之類。不教而自成。寒士縱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級。固不能熟悉。不可輕易重托……”

現任京兆尹鄭譚。就是出身滎陽鄭氏大家的貴族代表。他家不僅是名門。而且時代為官。父子相傳。積攢了豐厚的治政經驗。鄭譚自己也很有才華。于是被竇剛賞識。從當年一個小小的三原令。火線提拔為從三品的府尹高官。

此外。竇剛還越來越有任人唯親的傾向。所提拔重用地人不是親屬就是關系比較近密地人。比如他的女—給事中、兼大理評事揚鉅。他的外甥—中書舍人、榷茶使盧承慶。還有他的門生—御史錢徽、員外郎武德子。及同窗、同年—散騎常侍董寶德、原大理卿羅令則等人。

而像丁晉這類平民出身的官員。除非是特別有能力。否則。很難得竇剛重視。這樣的“門戶之見”、“親遠有別”。也就難怪楊如月和李縝。在竇派門下。郁郁不得志

這一年入秋地時候。丁晉吏—凌淮。凌淮很爭氣。在今年春閨之試上。一舉高中進士科一甲第二名。按照這個成績。他應該被選入翰林院做編修或者其他文案工作。然后積攢幾年資歷后。如無大地變故。很快便可以進入中樞。擔任一些補闕、拾遺之類的皇帝近侍職務。

這是好的、一帆風順的仕途展望。不過凌淮的官運似乎從一開始。就注定要經歷曲曲折折的變遷。他金榜題名后。正好趕上朝廷對淮西鎮用兵吃緊。成德鎮田富安、淄青鎮李師道兩個奸詐地軍閥卑鄙無恥地背棄了和朝廷的和約。公然開始出兵、出糧支持淮西鎮。使朝廷大軍陷入了左右為敵的困境中。雖然不至于立即崩潰。但前線戰事。再一次陷入了慘烈地膠著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官員提出了鞏固河北防線、牽制成德、淄青兩鎮地戰略。這個富有長遠眼光的方案。得到了朝廷的許可。于是周帝國決定在兩鎮周邊十七個州四十三縣。建立統一防線。形成一個從軍力到物資。從政治到經濟的壓力圈。以逼迫兩鎮減輕甚至是放棄對淮西鎮的支援。

這個巨型的半包圍的防御圈。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是需要分布在各地關隘的軍隊和周邊州縣政府的共同配合。能不能有效配合。取決于人的指揮。所以這就需要朝廷派遣大進駐各地。來共同協調和統領。

凌淮等人正是在這樣的艱難形勢下。被朝廷緊急派遣到了河北道以充人手。而他。很幸運地被分到了時任“定州防御使”的寧賽手下。任職“行軍掌書記”。從而參與了后來發生的規模宏大的“德州會戰”。

黃龍七年秋。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爵位新授法試行階段。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沒有人預料到即便是減俸。甚至是不發祿。還是有大部分官員。要求早日受封爵品。榮譽和其代表的社會身份對人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以至于吏部司封司的官吏們。也不得不告別昔日清閑的記憶。痛并快樂著地面對日益忙碌的工作。

既然是忙忙碌碌。那為何還會快樂呢?一切只為那黃白之物。司封司的諸人。漸漸發現自己的工作。原來是如此美不可言、妙不可言。

此外。這個事情還啟發了一個人聰明的大腦。正為破敗不堪的國家財政焦頭爛額的副相李景儉。由這個爭搶爵位的火爆情形。靈光一閃地想出了一個暴斂巨財的念頭。

雖然這個想法顯得有些荒唐。也必將會被那些清明之士唾罵。但是走投無路的李景儉顯然已經顧不上其他了。只要是能幫他自己擺脫出現在這個他絕對不惜行險一拼。(。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