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十七章 紅貼錢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六部吏部外郎第十七章紅貼錢

第十七章紅貼錢

京兆禮泉縣人鄒氏鳳熾。通文博學。明辯聰慧。樂善好施、忠厚信長。錫以湯沐。忠君愛國。可封江陵縣開國子爵。主者施行。

丁晉滿意地看過詔書。審核無誤。然后在最后面簽上自己的名字:承議郎主爵郎中延東縣開國男臣丁晉。奉行。

這是一份封爵詔書。由中書省撰擬。以一本為底。一本為宣。具體的施行過程是:底本留中書省。宣本送門下省;門下省審覆后再頒于尚書省司封司奉行。

詔書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詔旨的具體內容。是中書省以皇帝的名義撰寫的意旨。開頭即稱“門下”。表明是送往門下省的。這符合三省六部制的行政制度。中書只對門下負責。詔旨的后面是日期:黃龍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日期后面。就是中書省各級長官的簽名。“中書令文正侯臣竇剛宣”;“中書侍郎安德郡開國侯臣王平齋監”;“朝散大夫守中書舍人臣黃展行”。其中。宣、監、行。表明了這三級主官各自的工作及負擔的責任。如中書舍人黃展的“行”字。就是指這份詔書是由黃展草詔的。

第二部分。為門下省于中書省文到翌日所撰。由門下省各級長官簽名。表明審閱復書省所擬詔書。隨即呈送皇帝。是為“覆奏”。這里要強調地兩點是。若門下省復核不通過。則由具封駁權的官員—“給事中”批注送還中書省。稱“涂歸”。意思是要求中書省重擬。另外一點是。因為幼帝現在還未親政。因此如果復核通過。詔書會呈送給政事堂。而不是皇帝畫可訖。

第二部分的后面。同樣要署明公務完成的日期時間。及各級長官的簽名蓋章。如這份詔書的便是:門下侍中開府儀同三司臣盧士瓊、黃門侍郎清苑縣開國子臣崔庸、朝請大夫給事中臣揚鉅等審。后面緊接一句:詔書所右。請奉詔付外施行。

在這部分內容后面。有兩字“制可”。這是政事堂審批通過地意思。因為中書令和門下侍中都是真宰相。所以除重大事情外地一般公務。由門下侍中盧士瓊手書“制可”便行。用不著再經由幾位宰相的共同討論研究。

第三部分。由尚書省所撰。表明尚書省尊旨施行。第一句:十一月二十日申后都事郭長者受。這是說當時尚書省的值日官是都事官郭長者。這份詔書下達到都省后。由他承旨。

緊接著。又是尚書省各級長官的簽名。如尚書左仆射太子少師高爽、右仆射上柱國韋求德、吏部尚書特進光祿大國公武仲歸、中大夫吏部侍郎高九淵。這些人一一簽名蓋章。后面是一句話:告江陵縣開國子鄒:奉被詔書如右。符到奉行。

詔書的最后。也是最終完成工作。由司封司承擔。丁晉及下面承辦各人員。寫上粉飾贊美之語。再簽上自己的大名:主爵郎中丁晉、主事范理、令史魏感、書令史王毅和。后面。同樣是完成時間。

到此。這份授爵詔書全部完成。由司封司承發吏發往受爵人府邸。不過。如爵位榮崇。往往由中使或顯官陪同。前往宣讀旨意。

經過丁晉地努力。鄒鳳熾的爵位終于爭取下來。不過其中頗費了點周折。鄒駱駝接到詔旨后。大喜。竟然給了司封司一千貫地“紅貼錢”。

那這個“紅貼錢”。又是怎么回事呢?

說來。這還是丁晉的創舉。自他來到司封司擔任主官后。不久便發現本部門已陷入很嚴重的經濟危機。常常因為公費的據濟。而導致工作無法順利展開。下面的官吏也缺乏工作積極心。

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缺錢”。有錢能使磨推鬼。司封司窮得連辦公人員地出差費、跑腿費都拿不出來。常常需要官吏們自己墊湊。又如何能讓他們盡心盡力地去辦事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地思考后。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主意打在了授爵詔書上。詔書的具體內容。他自然不敢稍有碰觸。他感興趣地是詔書后面。歸司封司負責粉飾的那一畝二分地。也就是本部官員簽名蓋章前地那幾句粉飾贊美話。

在以前。這些話總是冷冷淡淡。毫無新意。充滿一種公事公辦的味道。而到了丁晉手里。卻是發生了大變化。丁晉聘用那些文筆好字體優美之人。將公事公辦的話語。全部改為了充滿感情色彩的喜慶之詞。甚至。有時還請一些著名詩人應景題詞。或祝賀。或贊美。體貼入微。讓受者無不心動喜悅。

此外。派承發吏宣示詔書時。升爵的敲鑼打鼓。儀式極豐。而對于那些降爵、削爵的倒霉蛋。便注意照顧他們的自尊。偃旗息鼓。極為低調。并選用機靈、言辭巧辯之輩。溫言安慰。

雖是變化極大。細細想來。也不過是小小變革。為能如此。不過是從人之常情出發。順應了人的虛榮心。使受者心情舒適。自然對司封司官吏親切。給的辛苦小費。也就格外與眾不同。

這些小費。已經不能稱之為小費。凡受爵者。自然都是達官顯貴。并不在乎一點金錢。就看你做得好不好。漂亮不漂亮。如果能讓這些貴人滿意。如鄒鳳熾之輩豪爽者。也不在少數。

小費不能稱為小費后。自般隨意地賞給某個承辦小吏。而且。這筆錢是感謝司封司這個整體地。是屬于部門所有人的。所以也不知從哪位貴人開始。興起了一種用喜慶紅紙包裹賞錢。托專人呈交給司封司的風氣。因為包裹的紙是紅色的。所以這種錢叫紅貼錢。也稱喜錢。

不要小看這種賞賜般的喜事錢。“司封司”最忙碌地時候。曾在半個月內發出二十七封授爵赦書。共得“紅貼錢”一千八百六十七貫。相當于朝廷發放給司封司兩年地公使錢。不過這種忙碌并快樂著的現象并不多見。李景儉的錢爵政策。自頒布開始起。便一直受到大臣和士人階級的攻擊。很快。這個短壽的不得人心的斂財政策。便以失敗告終。

無論怎么說。托李景儉不知所謂地經濟政策。吏部司封司是一個得利者。收入頗豐。不過丁晉之志。并不在此。于是有錢大家共同花。紅貼錢。凡在司官員。下及辦事人員、管車馬的仆役。人人都有一份。

到了后來。喜錢收得太多。丁晉覺得不妥。為免人眼紅嫉妒。主動提出這筆錢歸公。除為“司封司”自留一部分后。余款上交吏部。讓本部所有官吏共享。從此這成為一種制度。

一件事情。只要成為制度。后來者就很少再追究這件原委本意。也不管對錯。多年以后。這種喜錢及共享的默契。竟然漸成陋習。紅貼錢數目多少。甚至還有具體規定刻在石碑上。如果升官受爵者拜受任命狀后裝聾作啞。不趕快把錢送上。那邊就會發通知來催討。喜錢再不是喜錢。反而成了人人厭惡而拋不開面子不得不獻出的厭錢。這樣的做法自然不能長久。后漸漸廢除。

司封司成功地度過了經濟危機。還大賺了一筆。上下官吏無不喜悅高興。都拍手稱道丁長官的賢明智慧。可是丁晉卻一點不高興。心里還有些埋怨自己的失策。

丁晉沒有想到經過自己地小小變革后。本司的“生意”會如此火爆。收入會如此豐厚。這嚴重違背了他的本意。也不利于自己以后地仕途發展。

丁晉為什么這么想?原因在于。這個時代自然不可能和現代相比。一個經濟能手。能為本部門創收的主官。在現代社會。那是非常有利于仕途地大優點;可是在大周時期。往輕里說。這叫不務正業。往重里追究。很可能會將你和貪污腐化這些勾當聯系起來。既影響清譽。又不利于仕途上的進一步鉆營。所以丁晉認為自己這次的做法是得不償失。

別認為丁晉這是小題大做。因為官場上什么人都有。丁晉雖自認為自己仇人極少。他。尋找他的把柄和毛病。紅貼錢這個事情。果然被人抓住。借以攻擊告訐于他。

這個人。就是“司封司”原來的主事官胡美卿。在丁晉剛來本司任職時。他和裴子雨同為屬下兩大佐官之一。此人恃才傲物。目中無人。說白了就是愛頂牛。不服管教。是官場上最讓領導討厭的人物。而丁晉雖常自以雅量。認為自己胸懷寬廣。可是實際上。他的容人氣量并不是很大。這從他的用人標準上就能看出些端倪。

丁晉認為。統御之道。首在威信。如果領導失去威嚴。失去對屬下的統管能力。那是官員最大的失敗。所以他的用人標準是。寧可用庸才。不用不聽話的人才。

而胡美卿自恃高才。對自己的囑托陽奉陰違。這是丁晉最不可容忍的地方。于是。后借胡工作中的一次嚴重失誤。請令將他調走。又將范理從都省升調過來。輔助自己。

胡美卿從吏部被狼狽逐走后。靠著關系。勉強在長安縣署掛了份閑職。自然對丁晉非常仇恨。于是便十分留心司封司的動靜。欲要抓住把柄。好好報復丁晉。這次。便讓他抓到了好機會。他攻擊的罪名也恰到好處:丁晉重錢財私物。壞朝廷清良風氣。

可是。胡美卿發往御史臺的告訐。還是失敗了。一方面。讓他躲過了一劫。另一方面。丁晉太會做人了。有錢大家一起賺。既然吏部眾官吏都從喜錢中得到了好處。當然不能坐視有人破壞這樣的好事。于是一起抵觸。御史臺無法犯眾怒。最重要的還是缺少了鐵面御史丘度的御史臺。已經沒有幾個真正鐵錚錚無畏敢彈劾敢檢舉的御史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章節更多。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