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四十三章 遠避禍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六部吏部外郎第四十三章遠避禍

第四十三章遠避禍

有一句話叫做“南零泉水不易得”。可見提取過程的麻煩程度。但是越麻煩就顯得丁晉的心意越珍貴。丁晉每年五月十八這一日。必會為竇剛送上一批正宗的南零水。竇剛雖然有時候還責他幾句興師動眾。可是心里面還是為對方的煞費苦心而感動。

不過雙方之間不信任的裂縫畢竟形成了。政治家之間的關系。有的時候甚至比真摯的友誼更講究。容不得半點沙子。這就需要雙方尤其是上位者要擁有廣闊的胸懷和容人之量。

這些日子。竇剛對丁晉疏遠了很多。他一直在等待一件事——丁晉向自己解釋些什么。但是讓他失望的是。丁晉并沒有有所表示。

丁晉也有苦衷。因為他熟悉竇剛的性格。知道就算現在解釋清楚自己的清白。竇剛暫時相信。但是卻埋下了更大的禍根——依照竇剛的猜疑。過不多久。就可能聯想到丁晉為什么急著解釋?難道是認為自己器量狹小?更糟糕的是。竇剛很可能更深入地去想。丁晉到底是從什么渠道知道自己對其生厭?

無論他怎么想。都對改善彼此之間的關系非常不利。

丁晉的沉默。也并不是說完全正確的做法。只不過是兩相厲害取其輕的結果。這樣做的后果就是讓竇剛加深了對他。竇剛先前并不是非常相信柳德子、王伯明之輩的詆毀之語。因為一個人的人品是長時間在別人心目中形成的印象。要改變這種印象。并不是幾句話就能輕易辦到。所以柳德子才要拉攏董含、程知行等人。來個眾口鑠金。

丁晉的毫無表示。加深了竇剛的猜忌。他不能不想。如果丁晉被皇帝拉攏過去。自己顏面將何存?但是另一方面。竇剛的心中也未嘗沒有覺得冤枉了丁晉地念頭:人之常情。如果一個人做賊心虛。他通常會急于為自己解釋。但丁晉沒有。而且。從各方面收集的證據來看。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丁晉已經背叛自己。投入了天子的陣營。

還有一點。竇剛雖然不愿承認。可是不得不說。“御史中丞”王伯明同樣抓到了他性格的弱點—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不承認自己的錯誤。當日王伯明說丁晉壞話時。竇剛輕易地相信了對方之言而動怒。他的自負和剛愎。讓他絕不愿意現在說。伯明啊。那天我說錯了。錯怪了丁晉。真是不應該。

竇剛永遠不會說這樣的話。所以。他有些急切地盼望丁晉過來有所解釋。換一個角度看。也許他正是想為自己找個臺階。體面地把這件事遮掩過去。

但是這件事真能遮掩過去嗎?正像前面說地。裂縫既存在了。再怎么掩蓋也是蓋不住的。只要丁晉存在有被天子拉攏過去的萬分之一的可能性。經歷了數次被心腹背叛地竇宰相。如何能夠消除疑慮?

各種念頭在竇剛心中翻來覆去。讓他舉棋不定。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堂弟—竇昭為他送來了解決的辦法。

竇昭送來的是一封信。信的開頭。他說道自己已經從藍田縣啟程前往竇氏的家鄉—襄州。因為臨時想到了一些重要之事。所以在驛站中寫就此信。讓家仆緊急送給竇剛。

信中。竇昭說他們的老家襄州剛剛被武元宗地大軍從淮西鎮手中搶了回來。這些年。在殘暴地軍閥手中。襄州當地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剛剛平定后。一切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中。于是。他想回去經營竇氏一族的莊園。

看到這里。竇剛嘆息一聲。想起小時候和竇昭在那處巨大的莊園中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因為竇氏的祖上是封建之臣。有實封戶兩百家。所以這個莊園比較大。是整個家族的基業所在。當日落入淮西鎮之手后。竇剛竇昭兄弟倆還非常痛惜。

繼續看信。竇昭說到要回去收拾破舊地莊園。并整理祖先和父輩的墳墓。教導宗族子弟。如果一切順利。自己將會在那所父母生活了一輩子的莊很是唏噓。眼前不禁又回想起了叔叔和嬸嬸往日對自己的恩情。

然后。竇昭又說到了一件事。是關于他的門生丁晉的。他說道此番在襄州定居。恐怕不少事情上要勞煩地方官員。自己是個很愛面子的人。不愿意麻煩那些不相識或者交情淺薄的官員。因此。想征求一下堂兄竇剛的意見。看能不能放丁晉下來。讓他出任襄州刺史一職。這樣。于公于私都有好處。老師讓弟子辦事。也沒有什么難為情的地方。

竇剛閱完。心中抒出一口郁氣。竇昭地來信。讓他想到了一個解決目前棘手問題地好辦法——丁晉之事。確實已成為竇剛的一樁心病。棄之可惜。留之郁悶。那就不如放之。

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丁晉真是清白地。那么讓他在地方鍛煉幾年。再召回來輔助自己也不遲。如果他真有心投靠皇帝。那么將之放置地方。天子鞭長莫及。久而久之。他自然也會死了這份心。知道誰才是真正能給他富貴榮華的靠山。

竇剛為自己終于想到了解決之道而暗自得意。可是卻沒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切。都在丁晉的安排之中。

竇昭的來信。正出自丁晉之意。丁晉從來不是一個坐以待斃之人。他選擇沉默。并不代表無所作為。打擊柳德子是也在同時進行。

原先。丁晉準備等待合適的機會。向竇剛剖明自己的忠誠。這表示他要選擇向目前的實力最強者低頭。但是命運并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反而將另一份機會送到他面前—他的恩師竇昭寫信告知自己要回歸故鄉了。并說了自己要在襄州建造一個世外桃源的夢想。

這讓丁晉如醍醐灌頂。撥開云霧見到了另一片天空。他如夢方醒。醒悟到這些日子來。因為太過焦慮和擔心。反而將自己置身于狹窄的牛角。鉆了牛角尖。一葉障目。看不到其他道路——為什么自己非要在天子和竇剛之間選擇其一呢。難道不能置身事外?

于是。丁晉想到了另一條出路:遠離這個暗流涌動的政治中樞以避禍。理智者當不可逞一時之強。明哲保身才是長久生存之道。

丁晉馬上寫信給竇昭。對這位十分照顧自己的恩師。他用不著隱瞞太多。照實說了自己目前的尷尬處境和艱難抉擇。并用非常誠懇的態度向竇昭求教。按照丁晉信中的原意就是:自己視公為恩父。淳淳教誨一直不敢相忘。始終作為為人行事的座右銘。現在。弟子遇難。在座師面前。猶如一個無助的稚子。急切期盼得到老師的指點。請一定要指點迷津。

后面。丁晉又用一種很消沉的語氣對竇昭說。自己有些爭斗。很羨慕竇昭寄情藝術、逍遙閑逸的生活。現在聽說老師要到襄州去過田園生活。自己真想辭官追隨于你。也能伺候左右。

信中。丁晉還回憶了過去和竇昭交往的點點滴滴。言語既煽情又誠懇。竇昭看了很感動。覺得這個門生確實是那種很講情義的孩子。自己以前果然沒有白提攜于他。現在。他既然有困難。那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幫他一把。

至于如何指點迷津。丁晉信中已經或隱或現地點出。竇昭想了想。也覺得這個辦法不錯。他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多少政治抱負的人。平生以琴棋書畫等藝術追求為人生價值。所以。他很贊同丁晉厭倦朝堂爭斗的想法。早日躲開那個是是非非的地方。是最好的選擇。

再深入想了想后。竇昭更覺得此法可行。不過這一次。他想得是自己方面的益處。這次。他雖然要回歸故鄉尋找那種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是竇昭畢竟也是宦海一生的人物。雖然有著浪漫的理想主義思想。但考慮實際的事情并不能太幼稚。他知道現實的種種變化必定要牽扯到自己的生活。如果真想過得無憂無慮。不被旁事打擾。那么地方官員的照拂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行事方法和準則。官員尤其如此。不同的官員照拂的程度和日而語。讓哪個人當地方父母官。又怎么比得上讓自己的得意門生擔當此任為宜?

更主要的是。襄州的情況。竇昭自然心里有數。此地剛剛被朝廷大軍平定。多年戰爭。民不聊生。流民和山賊橫行。地方治安混亂。竇昭不得不考慮到自己帶著萬貫家財回歸故里會不會有什么隱患?

丁晉的才能。他是知道的。尤其是這個弟子還有著豐富的地方治理經驗。這些。都將對襄州早日恢復穩定的社會狀況非常有利。竇昭要回去重整莊園。地方的秩序正常。百姓的安分守己。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所以。竇昭對此事變得更加熱情。在驛站中便馬上寫信給竇剛。希望促成這樁利己利人的好事。而竇剛也因此解決了愁眉不展的為難之事。并暗地高興。這次終于為宗族的振興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最欣慰的。應該是丁晉。如果此舉不成。他只得冒著風險。準備自污己身來尋求降罪外調。但是。那樣做的話。很容易留下“刻意”的痕跡。被有心人抓住把柄。(。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章節更多。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