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四十二章 上位者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六部吏部外郎第四十二章上位者

第四十二章上位者

柳德子失魂落魄地從竇府被攆了出來。回家后驚懼交加。不禁大病一場。他害怕的并不是竇剛所謂的“天譴”。而是“人禍”。

因為柳德子清楚地知道。在官場上被靠山拋棄者的結局會怎么樣。他目前的處境。說白了。連一只“喪家之犬”都不如。往日的仇家必會尋找時機報復自己。

此時。柳德子是后悔不迭。終于醒悟到過去那種無端樹敵的行為是多么愚蠢。

但是。世上終究沒有后悔藥可吃。果然。沒過多久。他便被彈劾“行為不端”之罪。這個指控雖然不算嚴重。卻很有殺傷力。作風正派、嚴于律己的官員畢竟是少數。誰也有行為不當、舉止失措的時候。難免被人抓住把柄。至于處罰。自然是可輕可重。完全取決于上位者的決定。

結果。御史臺審議后。認為柳德子的情節嚴重。必須要嚴糾。呈報政事堂后。幾位宰臣也沒有異議。于是柳德子便被貶為“忠州刺史”。不過有一點要強調的是。他這種貶黜的官職被稱為“左降官”。這種官只有官名。沒有任職。置同正員。其實只能領少數的生活費而已。

僅僅因為行為上的一點小過錯。就被貶為“廢官”。從這點上說。柳德子真正是冤到“御史中丞”王伯明的特別關照。

而王伯明之所以如此費心。一方面自然是昔日和柳德子有矛盾;再一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王伯明要“為主分憂”。

善于討好巴結領導的人。功夫到了登峰造極。根本不需要主子的示意或者明確指示。甚至是連察言觀色都省了。只要想對方所想。欲對方所欲。將自己放在對方的立場上。急對方所急。心思機靈之人。自然能猜出領導的喜惡。

而像竇剛那樣身份地人。即便是對柳德子非常痛恨。也不好或者說不便開口說一些報復懲治對方的話來。但是心中的惱怒。總要宣泄出來。這時。就需要善于揣摩“主子”心思的人出來替主子排解煩惱

王伯明就是這樣的人。而且還是一個非常懂得掩飾自己的人。他的假象蒙騙了很多人。柳德子接到貶官令的時候。還在猜測這次到底是哪位仇人向自己開刀。他甚至想到了丁晉。

貶謫柳德子。當然不是王伯明地最終目的。論到心胸狹窄。這位表面正氣凜然的御史臺長官并不在程知行之下。柳德子倉皇出京沒幾日。王伯明又奏明朝廷。請求委任庚準為荊南監察御史。朝廷準議。

庚準是何許人也?此人本以門蔭入仕。原在臺院做一芝官。后來依附于王伯明得以驟升為“監察御史里行”。此人既非儒流。又無文才。為人頗為諛媚。很為時論所譏。此次調任。朝中很多人都十分不解。

然而庚準卻明白得很。忠州屬于荊南監察御史的巡視轄區。此番恩主給他這樣一份任命。一切都在不言中了。盡管如此。庚準還來不及準備行裝。就趕緊前往王伯明府邸拜見。

果不出所料。王伯明把他延入內室。屏退左右。

“庚兄。此次請大駕入蜀。知道其中深意否?”

“弟略知一二。是否為此?”庚準說完。豎豎指頭。做了一個“四”地手勢。柳德子行四。

王伯明很高興。撫著三縷長須微笑道:“吾弟深明大義。老夫無比欣慰。此事為竇相所托。不可遲緩。須當速戰速決。尚請多多費心。”

庚準一聽原來是“集團領袖”的最高指示。很激動。邊點頭邊站起來連聲道:“決不負使命。決不負使命。”

隨后。庚準帶著激動萬分的使命離去。他這一去。果然沒有辜負王伯明的期望。僅僅過了三個月。就奏上了一本。說柳德子到了忠州后。心懷怨恨。秘密串聯結黨。意圖行不軌之事。也就是攻訐他“謀逆”之罪。

其實。真實的情況是。柳但是無論是膽量還是環境。他根本不具備任何謀反的條件。他不過是找一些人來傾吐心中郁悶。雖然言語中卻有不當之處。但這些人多是一些往日被貶的官員和忠州地面上地不得意者。便被認為是勾結黨羽。意圖不軌。柳德子同志真是冤到姥姥家了。

就連竇剛也不相信柳德子會膽大到謀反。王伯明拿著庚準地秘奏請示他的時候。他皺眉道:“事關謀逆大罪。讓庚準查清楚再來上報。”

王伯明小聲道:“此事庚準已經查得很清楚。還有數名刺史府僚佐可證。雖然柳氏眾人還未有具體行動。但是言行卻已肆無忌憚。荒唐之語傳得沸沸揚揚。就連忠州城內的婦孺也皆知其心異。”

“哦?有何異語?”

“他們。他們狂言說。。除權臣。清君側!”

“放肆!”竇剛氣得險些又將名貴的茶杯砸碎。怒道:“狼心豎子。妖言惑眾。老夫這次絕不姑息于他。此事一切按御史臺章程處置。盡快處理。可明白?”

王伯明心中大喜。點頭道:“下官懂了。老大人請放心。”

得意門生柳德子的忤逆。讓竇剛惱怒萬分。氣郁心中。。更加難堪的是。此次讓自己的政敵看了大笑話。實在是丟臉至極。于是稱病修養在家。

這一日。竇剛正在書房練字。仆人進來稟告說:“老爺。南零泉水送來了。是否馬上吩咐他們備茶?”

聽到南零水。竇剛精神一振。以名泉之水泡名山之茶。可是他生平一大愛好。可是忽然又想到。這南零泉水應該是丁晉送來的。每年地五月十八這一天。他都要送來新鮮的南零水。幾年來雷打不動。時間既不會早。也不會晚。

想到丁晉。竇剛心中又起煩躁。柳德子的事情。讓他變得更加疑神疑鬼。就連自己的得意弟子都時刻心存不軌之心。何況是這些沒有原則性的平民出身地官員?

煩躁地擺擺手。竇剛皺眉道:“讓人退回給丁郎中。本相沒心思吃茶。”

仆人答應一聲。準備出門。竇剛又喚道:“回來!恩。先將水保養在茶室。讓他們好好看著。別讓水污

仆人告退。竇剛將筆擱置。嘆息一聲。聲音中既充滿無奈。又有些疲憊。終究。他還是感念丁晉的一番良苦用心。心軟了。

用名泉之水煎茶喝。是竇剛年輕時候在江南任職時養成的習慣。江南多名泉。當時。他最喜歡喝的是惠山寺泉到京師長安當上宰相后。仍然用的是兩地泉水。長安離當地有數千里之遙。竇剛煎茶用地泉水通過驛站一站一站地接力遞送。千里送水。人稱水遞。

后來有一個僧人奉真對他說。竇公啊。你已經很了不起了。能夠和古代的伊尹、皋陶這樣有名地人物相提并論。——一般來說提意見都是這個方式。先是夸獎一番接下來是個“但是”——僧人說。但是在一些小事上沒有處理好影響了你的聲名。讓人從千萬里之外送水煎茶。有些勞師興眾了。

竇剛就笑著回答說。我這個人沒有過多的嗜欲。不想去斂錢。不喜好聲伎。不通宵達旦的開歡樂聚會。很少喝酒。就是喜好飲茶。如果連這個愛好也不能享受。那不是自己虐待自己嗎!

奉真說貧僧不是這個意思。只是想告訴您在咱們京城地下就有煎茶地好水。在城南保寧坊的昊天觀中廚房的后面有一口井。這井下的水脈和常州惠山寺泉水的水脈是相通的。

口說無憑。還要檢驗。這個時代的人們檢驗煎茶水時沒有那么多儀器設備。全靠稱量重量。同等體積地水重量越輕水質越好。竇剛派人取了十份水樣暗自做了記號混在一起進行驗證。結果有兩種水樣地重量是相等的。這兩種水樣京師長安昊天觀的井水。驗證之后。竇剛沖茶就改為就地

這件事后來成為贊美竇剛寬容大度、禮賢下士的典型而被廣為宣傳。一時為天下士民稱道。可是。暗地里。竇剛還是有些懷念名泉之水。畢竟。昊天觀的井水再和惠山泉水相似。也畢竟是有差別的。

有一次。丁晉到江南出差。他知道浙西和淮南是竇剛長期工作過的地方。臨行前就詢問相國大人是否需要捎什么土特產。竇剛說有十幾年沒有看到長江水了。你回來時就帶上一瓶南零水讓我懷念一下過去的歲月吧。

丁晉聞歌而知雅意。知道竇剛其實是懷念南零泉水沖泡地茶水了。于是。他一到了目的地。工作還沒有展開。便聯系南零泉所在地的父母官—大周的時候。南零泉位于鎮江金山西面約一里的長江之中。屬于水下泉。按照地域劃分。屬于鎮江縣管轄。

如果想真心結交一個人。依照丁晉的手腕。很少有人不被他的誠意感動。沒多長時間。鎮江縣令楊汝士就和丁晉結為好友。這就為他長期獲得南零泉水。打下了基礎。

等到公務做完。丁晉臨行前。楊汝士還親自組織了有經驗的老人為他打取品質最好的南零泉水。這個取水的過程。很有講究。取南零水必須時和午時這兩個時辰才能取到。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以地支命名。每個時辰約合現在地兩個小時。子時相當于現在深夜的二十三點到凌晨一點。而午時則是在中午地十一時到十三時。

取南零水不僅要把握住在時間。取水的過程也有相當大的難度。南零泉水屬于水底泉。上面是滾滾東去的長江流過。怎樣在江水下面取到泉水又不能讓江水混入就成了難題。揚汝士請來的老船公。采用的方法是先用浸過油的油紙將取水的銅瓶口封住。再將銅瓶綁在竹竿上壓入水底。然后用另一根竹竿將瓶口的密封油紙戳破。這時流入瓶子中的水就是泉水。

泉水取出之后還要檢驗。將瓶中的水倒入小杯子中。杯中的水和杯子口保持一個平面。再往杯子中投入一枚銅錢。這時杯子中的水凸出杯口平面又不流出來。這才是純正的南零泉水。(。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章節更多。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