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東萊太史慈

第二部天下第六卷第八章 長安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0  作者:碧水龍吟
長安,王允府。

賈詡和張繡站在眾多的文武大臣之中,話并不多,更是自成一個圈子,畢竟現在他們正在準備討伐漢中和益州,可以說基本上已經淡出了長安這個政治圈子。

和王允關系緊密的太尉楊彪并沒有來,這幾天一直是稱病在床。

參加這次會議的當然都是王允一黨的人,那其中有太常卿種拂、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邵、侍郎王子服、將軍吳子蘭、長水校尉種輯、議郎趙彥、議郎吳碩等等。

眾人議論紛紛,不知道今天王允突然把這些人叫來有什么事情。

坦白說來,最近雖然長安的事情頗多,但是這朝堂之上的文武大員們倒是漸漸安之若素,其實想想也是,在經過了皇帝消失和西涼軍攻打長安這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后,已經沒有什么事情是他們承受不了得了。

既然連這兩件對朝廷極為不利的大事都可以化險為夷,還有什么事情不能化解呢?

所以王允今天這么急叫眾人來,大家倒也毫不吃驚,反倒在一起談笑風生。

只有張繡和賈詡兩人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情,因為他們兩人早就接到了太史慈的書信。賈詡更是準備好了滿腹的說詞,以便實現太史慈的圖謀。

今天王允這么著急把文武大臣齊齊叫來,為的就是徐州刺史的問題。

這一層,別的大臣大概也都能猜出來,不過卻沒有人知道這其中的內幕。

驀地,腳步聲響起。一輕一重,來了兩人。眾人收聲,停止議論,抬頭望去,只見神采飛揚的王允和冷酷無比的呂布走了出來。

眾人向王允見過禮后,按照官職大小坐好,自然有美婢奉上香茶。

王允看了看眾人,問道:“楊彪大人呢?”

太常卿種拂和王允關系最好,出聲道:“司徒大人,楊彪大人抱恙在身。出不得府來。”

王允冷哼一聲,不再說話。

賈詡那還不明白王允的意思,微笑道:“司徒大人不必擔心,我看楊彪大人只是有一些上火而已,不管什么說反賊袁術乃是楊彪大人的聯姻之好。前些時候,楊彪大人還是為國為民的大功臣,現在卻變成了反賊的家屬,也難怪楊彪大人上火。”

王允聞聲后,臉上掠過不悅,但卻沒有說什么。

賈詡和張繡對望一眼,看出對方眼中的笑意。

賈詡當然知道王允的不高興并非是針對自己,而是因為不在這里的楊彪。賈詡的這番話與其說是勸慰,還不如說是在火上澆油。

這是王允抬起頭來,看想這屋中的眾人呃,沉聲道:“徐州刺史陶謙不久前已經撒手人寰,徐州刺史出缺,陶謙留下遺言,說:吾二子資質平庸,不足以委任以州事,如青州刺史太史慈在,則可托付于太史慈,如太史慈未在,則由朝堂任命。這件事情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了吧?”

眾人點頭。心中紛紛道:果然!

侍郎王子服出聲道:“這事情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插手,畢竟青州刺史太史慈現在是生死未卜,徐州的歸屬問題現在說起來還太早。”

太仆魯馗嘆了口氣道:“我和太史慈沒有什么仇怨,但是卻不希望徐州歸太史慈管理,畢竟太史慈現在實在是權勢太盛,找回皇上后,這個太史慈絕對是難以控制。若是可以的話,我們還是先下手為強的好。而且若是由朝廷方面任命徐州刺史的話,對太史慈絕對是牽制。這個說法得到了在場大多數人的認同,畢竟大漢實行的舉薦制,徐州刺史陶謙在臨死的時候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很合理的,至少朝廷方面沒有辦法拒絕,不過若是讓太史慈得到徐州,也正如太仆魯馗所言,太史慈的實力立時得到一個質的提升。更向北方名副其實的霸主邁進了一步。

呂布出聲道:“這個不是問題,現在司徒大人發愁的是另外一回事情。”

眾人聞言默然,他們當然知道太史慈現在是兇多吉少,其實即便是王允現在認命了徐州刺史也無所謂,即便是太史慈可逃出生天,回到青州見到這個結果說不出什么來,因為王允絕對可以推說徐州不可一日無刺史,所以暫時由朝廷方面任命一人代理。只等太史慈回來再說。當然若是太史慈始終都不回來的話,這個人只好永遠的“代理”下去。而后一種情況則是這屋中大部分人所愿意看到的局面。

可是現在經過呂布這么一說,眾人知道,這件事情發生了變化,讓王允很為難。

果然。王允皺眉道:“事情是這樣的,徐州刺史陶謙死后不久,青州軍方的軍師郭嘉和青州領軍大將魯肅便聯名上表,舉薦現在青州軍中風頭正盛的軍中新星虞翻為徐州刺史,理由是自虞翻陳兵徐州以來,所到之地,上至官紳,下到黎民,無不對其敬愛有加,應該是徐州刺史的大好人選,所以才請求朝廷任命虞翻為徐州刺史。你們認為如何?”

在場眾人一陣發愣,沒有想到事情會出現這種變化。

侍中馬宇在一旁長嘆一聲道:“先下手為強,沒有想到青州方面行動的還真快,我們還沒有反應,他們倒是會見縫插針,如此一來,那豈非是說,不管青州刺史太史慈回不回來,徐州刺史的位置都是青州的囊中之物?”

大鴻臚周奐看了馬宇一眼,無奈道:“只怕事情就是如此,自先帝駕崩后,我大漢的地方官員的任命始終都是由州官舉薦地方人才,由地方人才擔任地方要職,現在徐州無人管理,而真正控制徐州地面的人就是青州的虞翻大軍,郭嘉和魯肅的這么做我們很難拒絕的。”

王允頭痛的的就是這個問題,皺著眉道:“正是如此,所以才這么著急把大家叫來,正是要議一議,看看有沒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法。”

眾人默然,但卻紛紛轉頭,看向賈詡。

王允也知道剛才自己那是多此一問,大廳中的這些人雖然都是才能卓著之輩,但是很可惜擅長于出謀劃策的人寥寥無幾,唯有賈詡才可以依靠。剛才自己的話語與其說是問這大廳中的人,倒不如說是在問賈詡來得恰當。

賈詡掃了一眼眾人,突地哈哈一笑,那聲調中有說不出的輕松。聽得眾人大奇。

呂布先忍不住了,對賈詡道:“文和先生,難道你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

賈詡點了點頭,保持著慣有的幽深冰冷的腔調道:“大家把這事情看得太嚴重了,郭嘉、魯肅和青州根本就是兩個概念。”

頓了一頓,沉聲道:“我一直都在懷疑郭嘉已經對太史慈產生了異心,現在這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證明。你們想一想,現在徐州境內青州部隊一共有兩支,一支是虞翻大軍,一支是臧霸大軍,無論按照軍中資歷又或者是功勞,臧霸都比這個虞翻要有資格得多,為何郭嘉和魯肅沒有舉薦臧霸做徐州刺史,而要舉薦虞翻呢?”眾人聞言一楞,馬上仔細地思考起來。

議郎吳碩首先明白過來,叫道:“我明白賈詡大人的意思了,舉薦虞翻的提議若是青州提出的,那么現在提議的人應該是管寧,而絕對不應該郭嘉和魯肅,兩人這么干分明就是想要把徐州變成是自己的地盤。”

吳碩的話一出口,眾人馬上明白過來,深以為然。

賈詡冷笑道:“你們不覺得奇怪嗎?自從青州刺史太史慈消失之后,青州軍方的種種行為根本就是雜亂無章:魯肅碌碌無為于幽州,于禁亂戰奔命于上黨,郭嘉棧戀不去于下邳,張燕謀反,高順南下,管寧與郭嘉的不和已經不再是什么秘密。尤其是在袁術這件事情上,臧霸本是兗州的駐守部隊,可是現在兗州已經亂成了一鍋粥,那臧霸卻偏偏不回防,反倒是駐守冀州的高順大軍南下,長途跋涉與張燕叛軍會戰于冀州和兗州的交界處。凡此種種正是對現在這件事情的最好說明。”

越騎校尉王頎乃是在長安城中比較杰出的軍事人才,他迅速的捕捉到了賈詡的話中意思,一拍腦門,笑道:“原來如此!事情一定是這樣:郭嘉早就看出來張燕不是真心歸降太史慈,不過卻一直沒有反叛的機會,現在太史慈消失不見,郭嘉當然知道這對張燕來說乃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而張燕的唯一障礙就是臧霸,郭嘉為了削弱太史慈的心腹力量,所以才會調臧霸到徐州去,理由是協助虞翻攻打徐州,但其實卻是給張燕創造反叛的機會,然后在張燕反叛后令臧霸回軍剿滅張燕,以便達到削弱臧霸,攪亂青州的目的……”

長水校尉種輯也明白過來,接口道:“臧霸乃是太史慈的心腹大將,在郭嘉調動他與虞翻圍攻徐州的時候,臧霸還沒有注意到郭嘉的狼子野心,當然是欣然前往,可是經過一些事情后,尤其是管寧與郭嘉的不和,讓臧霸看出郭嘉種種不對勁的地方,而在這個時候張燕果然不負郭嘉所望真的反叛了,徐州的戰事此時也已經結束了,郭嘉急于想要在徐州擴張自己的實力,臧霸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當然被郭嘉命令要張燕回兗州去,不過郭嘉的居心已經被管寧和臧霸猜透,若以才會出現臧霸大軍拒不回防的局面。”

王允長長吐了一口氣道:“各位所言甚是,的確如此,這一段時間以來,自從下邳闕宣身死,管寧就命令郭嘉撤軍,可是郭嘉拒不撤軍,更不讓臧霸撤軍,那時候臧霸還是左右為難,不知道聽誰的,這種僵局一直拖到張燕謀反,臧霸才發現郭嘉的不對勁兒。要是現在還聽從郭嘉的話,臧霸不是傻子,那就是并非太史慈的心腹。所以臧霸才會靠向管寧一面,而管寧則寧愿調動太史慈的另外一直心腹大軍高順大軍到兗州去剿滅張燕、抵抗袁術,把臧霸大軍留在了徐州,屯兵下邳,用來制約郭嘉。”

眾人紛紛點頭,這事情經過這幾人這么一分析,青州的情況立時清晰起來了。

賈詡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而實際上太史慈就是希望給別人造成這種假象。見到目的已經達到,卻冰冷地笑道:“各位大人所見不差,郭嘉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所以一計不成反生二計,在徐州利用闕宣的事件繼續向陶謙施壓,那當然是希望逼死陶謙,達到今天的這個目的。陶謙本就年老體弱,哪里受的住驚嚇,當然一命嗚呼了。而陶謙的遺言當然在郭嘉的意料之內,故此郭嘉才會馬上提出讓虞翻擔任徐州刺史的請求,這計策分明是是事先想好的,所以青州方面到現在還沒有反應過味來。”

諫議大夫種邵贊嘆道:“郭嘉這一手玩得漂亮啊!任命虞翻作徐州刺史真的是好處多多,在策略上根本就是進可攻,退可守,說得進可攻,只要虞翻一旦成為徐州刺史,臧霸大軍就再也沒有名義留在徐州,虞翻完全可以利用自己信任徐州刺史的身份要求臧霸撤軍,臧霸不可能不撤軍吧?至于說的退可守,那即是說即便將來太史慈可以活著回到青州,郭嘉也可以完全推說這么做是為太史慈著想,而他對權力沒有興趣,否則就自己去當徐州刺史了。那時候,郭嘉早就趁著太史慈不在青州的這一段時間內擴張了自己的實力,即便是太史慈想要打擊對付郭嘉,只怕在沒有借口下,太史慈也不敢輕舉妄動。”

賈詡點了點頭道:“正是基于這個原因,郭嘉才會與魯肅聯名力保虞翻出任徐州刺史,而虞翻乃是魯肅手下的心腹大將,郭嘉現在的行為已經表明魯肅乃是他的同黨,這更是一種對反對他的人的威脅,事情也的確如此,郭嘉加上魯肅,當真沒有人可以忽視這股力量。看來,青州大亂是指日可待的,只怕即便是太史慈可以活著回青州,也沒有能力阻止這事情的發生。所以說外界盛傳太史慈和郭嘉在收服冀州時因為甄氏家族的事情而產生了矛盾并非是空穴來風。”眾人當然都或多或少地聽說過這種說法,不過沒有人知道這是太史慈故意為之的結果。

在賈詡的誘導之下,屋中的眾人興奮起來,頗有一種撥開云霧見青天之感。

王允整個人都輕松起來了,笑道:“即使并非是青州方面的意思,而且青州現在面臨四分五裂,這件事情就容易處理多了。文和,依你之見,我們應該怎么處理這件事情?”

賈詡還未說話,侍郎王子服卻搶先發言道:“依我之見,不如直接滿足郭嘉的愿望,任命虞翻為徐州刺史,任他們斗生斗死去。

眾人紛紛點頭,可以說王子服的意見代表了這屋中大多數人的想法。

在一旁一直不說話的張繡心中大罵,這個王子服還真是多事,若是按照這個王子服的意見,太史慈的計策就完全沒用了。不過他卻知道賈詡一定有辦法解決這問題。

果然賈詡搖頭道:“這么做并非是最好的選擇。”

眾人馬上把視線集中在了賈詡的身上。

賈詡看向王允,笑道:“我若是司徒大人,那就任命徐州的曹氏家族的家主曹豹為徐州刺史。”

眾人聞言一楞,一時間跟不上賈詡的思路。王允也不例外,在聽到賈詡的這個建議有了短暫的錯愕后,便轉過頭來看向一直站在自己身邊的呂布。而后者則始虎目中閃過神光,沉聲問道:“文和先生,你為何有此提議?”

賈詡哈哈笑道:“其實這事情很簡單,因為不管我們任不任命虞翻為徐州刺史,徐州的斗爭都不會停止。我們對這件事情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考慮怎么做才會對我們最有利。而任命曹豹而是最好的選擇。”

王允點了點頭道:“這個我知道,曹氏家族的千金曹玲小姐乃是溫侯的嬌妻。曹豹不管怎么說也可算得上是我們長安方面的人。”

眾人點頭。

賈詡笑道:“好處還不僅僅如此,第一,我們這么做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來,因為曹豹本就是徐州的豪族,即便是青州也挑不出毛病來。第二,我們這么做當然是不偏不倚,但是對郭嘉無疑是一種打擊,要知道,郭嘉不管到何時都是一個反叛者,所以我料其即便可以霍亂青州但也絕對不是太史慈的對手。我們這么做后,為了應付眼前的內亂,曹豹馬上就會得到青州方面管寧的支持,用來打擊郭嘉,一旦青州支持了曹豹,那就證明曹豹的徐州刺史的位置坐穩了。日后再想動搖陶謙的位置,只怕沒那么容易。第三,正如王允大人所言,曹豹乃是我長安方面的人,不像糜氏家族,乃是青州方面的人,支持他也沒有用,更不像陳氏家族和趙氏家族般搖擺不定。”

三條好處一出口,眾人紛紛點頭。

王允卻猶豫地看了呂布一眼,最后點頭了。

這個細節卻沒有瞞過賈詡,賈詡馬上向呂布祝賀道:“如此就恭喜溫侯了,令岳丈成為徐州刺史后,前一點因為闕宣給司徒和溫侯大人帶來的種種不開心自當煙消云散了。”

這句話一出,兩人的臉色立時一變,旋即恢復常態。

賈詡卻在暗笑:在他出征前,長安的內部已經被分化了,楊彪、王允、呂布已不再和睦。

不過,還不夠!

上一章  |  東萊太史慈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東萊太史慈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