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五十九章 下廚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1-03-19  作者:一文錢員外
(昨日灶王爺上天,今日也寫灶臺事。另外,感謝pondupon親親的討論,特奉上此章。關于討論治病的問題,后續會有幾章說到這個,到時一起奉送以示感謝。歡迎更多的親來參與討論。_)

次日一早,天才蒙蒙亮,文箐瞅得阿素起身,便也跟著要起來。

阿素忙摁住她道:“小姐,這還得好一會才能天亮,快快睡了,待會來叫你吃飯便成。”

文箐是好不容易才起一次早,想著前世也只是下過幾次廚房,做過一些簡單湯,會兩道拿手菜,別的連菜都認不全。既然現在到了這里,打定主意要學習,總不能偷懶。想著逃跑路上餓肚子滋味,自己是再也不愿意發生了。便不顧阿素的勸阻道:“昨日母親便說了,這廚房和針線都得開始學了,連香米都煮得熟飯了,我便不信我不如她。”

文箐說此話是有些故意的。打上次宋二嫂來周家一趟提到香米的事,陳嫂私下里與阿靜聊天時,啐道:“比不過咱家小姐,拿這些廚房下人的活計來為難小姐,說這些,不是拐著彎兒攀比著小姐嗎?”

阿靜曉得此事,很不高興地道:“說到女紅,咱們小姐只是用不用學,要學起來,不是我吹牛,便學了我這一手,在蘇州也算不差的了,更何況是歸州!”

阿素勸道:“姆媽與嫂子又說這些個,小姐又不需學這些個。有你我,難道真要小姐下廚生火不成?她比她的,咱們同她那般人計較什么?不是自降了小姐身份么?”

這些話不想沒落到周夫人耳里,卻是被文箐聽到,心里真是很感動。流落異鄉,至少一家人的心是擰在一塊的,誰都護著自己與文簡,這樣的忠誠與體帖,讓人無法不動容。

只是文箐通過拐賣的事,已經非常清楚地明白自己要學什么了,靠天靠地靠親人,全都不如靠自己。在自己不成之前,一切只能多看多問多學才是。周夫人對自己這般好,自己在回不到現代之前,也是真心實意地把她當另一個“媽媽”看待了。對于周夫人,唯一的報答便是讓她早早看到自己能自立,能多少掌家懂事一些,這樣萬一她去了,也少些遺憾。

阿素原來只認為小姐是牛脾氣,自文箐重返家后,便已經從心底里把她當作主子,很聽吩咐的了。見小姐堅持,只得給她取了衫子,服侍了她洗漱完畢。一起下廚房。

廚房在外院,倒是不小,一側墻邊有一大一小兩個灶,墻上都熏得有些發黑,雖然陳嫂她們日日打掃,卻也掃不去煙塵的熏染。看著這個,文箐無比懷念天然氣,煤氣灶,便是煤爐子也好啊,不知這個時候有沒有煤爐子了。廚房旁邊便是小柴房,放了好些木柴與稻草麻桿等。

阿素先取了個小圍裙給她套上,便如一個大裙子把她包了起來,又自己套了一件。文箐想起自己還從來不知如何生火,這個可是關鍵。想起以前曾經看過《幸存者》生火似乎很困難,不知自己能否生上一堆。

阿素聽說小姐一定要從生火著起,便道:“小姐既然打定主意要從頭學起,那我就用那個爐子先燜上粥,再同小姐說說如何生火,可好?”

文箐自然同意。跟在她后面,便問她做米飯的話,一升米放多少水,三合米又是多少水?粥的話如何?

阿素一一道來。這邊安頓好,又抱了一捆麻桿過來,拖了些木柴,解釋道:“小姐今天下廚,就不用稻草了,那個容易生火,可是到處都是灰。”

文箐也知道草容易生火,可是如何引火呢?

阿素似乎也明白她的好奇感:“這引火,用麻桿極是容易著。先看這火石,便是這般……”阿素從旁邊簍里取了些鋸木卷,拿了火鐮與火石“嚓嚓”兩下,便打著了火,將火石遞于她。

文箐好生好奇,接過來,屢次嘗試,都不成,打痛了手也不吭聲。阿素握了她的手,告訴她角度與力度,有“高手”手把手指點,兩次后,果然就打著了。她從阿素懷里掙開來,自己又試著敲了三次,終于成功了。

阿素又拿起麻桿,捏破了它,抽出一線麻絲來,舉起來道:“小姐,這個也是極易引火的,試試。”文箐一時興起,便又點了火,成就感那是相當強烈的。

阿素看著小姐學會了生火,那眼睛里亮亮的,映著火光,格外的耀眼,臉上的笑就如同得了寶貝一般,于是自己心里也生出一份快活來。緊接著又教她如何添柴既不滅火又不過旺,如何用火鉗挖火洞,如何才能少生煙,做飯過程中一般添柴多與少,又如何用吹火筒,還說到了鼓風機。

幸虧有阿素講解得如此詳細,她在燒火時,還真讓煙熏過。又有柴添得多了,不通風便燒不起來的時候。也有一下子扔進去一把麻桿,于是火苗“騰”地一下子串到老高,差點兒燒著頭發與旁邊的柴草,這個真正讓她好一番心驚肉跳,沒燒好火,只怕燒了房也是有可能的啊。拿了吹火筒還有拿反的,一吹便是一圈黑印在臉上……總之,原以為僅是添柴的簡單一個動作,并不是一項輕松活計,象她這種“四體不勤”的,第一次做起來真正是狼狽。好在阿素也不多笑話她,見小姐對自己制造出來的麻煩也立馬學會了控制,知道如何應對,反應真正是快。

一個樂意講,一個認真聽;一個說得詳細,一個屢犯錯誤立進糾正,一問一答,便是學得相當快。

這邊阿素正笑話文箐:“你看,平素我們燒火,一百回也不會發生一次的,你今日一早便將它全部試了一次,還真是一次便就學足了本事。”

文箐為自己笨手笨腳有些不好意思地回道:“正是,我今日有姐姐在身邊,便犯個足,以后便能獨自兒燒火了,也免得你分心。”

陳嫂端了盆進來了,見得小姐正在往灶里添柴,臉上仍有煙塵痕跡,立時便覺得自家小姐受了罪,心里不悅。一時也忽略了這姐倆的興頭,對阿素劈頭蓋臉一頓訓斥:“夫人讓小姐與你學,可不是給你當伙夫的,你倒是會抓差,累活苦活給了小姐,也不分清上下尊卑了……”

阿素很是委屈,只道自家姆媽向來是把夫人小姐放第一位的,閉了嘴只低頭躬身聽著,偷看了一眼文箐,對她搖搖頭,不讓她解釋。

文箐明白陳嫂疼愛自己勝過親生女兒,可是也不能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地說阿素啊,心里便有些抱不平。立起身,挽著陳嫂,撒嬌道:“陳媽,你這急脾氣要改改了,這是我求了阿素姐姐,好不容易才答應教我如何燒火。你要是罵她,不是罵我不識好歹嗎?又說什么上下尊卑?阿素姐姐又不是我家下人,是個姐姐,哪里要分出個尊卑來的?”說到后來,語氣已經不再是小女孩狀了。

陳嫂也明白過來,今次說話重了些,便也放緩語速,好言勸道:“我的小姐,家里有我,阿靜與阿素,哪里需你來燒火這事?這燒火是個粗使活計。您真要下廚,只需搬個凳子坐在那里看著便是,要做什么菜,果子啊,只需說一聲便是。”

文箐心想要真是這樣,那同我自己在房里睡著你們在廚房做著有什么不同啊?這可不是自己的目的。得想個法子說服了陳嫂,只要讓她同意,這全家都會順了自己的意思來教自己了。

文箐笑道:“我知陳媽疼我。可是光在這里聊天,且見阿素姐姐洗凈了手正切菜,要是又忙著放柴火,便是手又臟了,這也太耽誤時間了。我在這邊,只是放一根柴罷了,火在灶膛里,又燒不到我身上去,便是沒危險。可是于我來說,這也算是我自己燒火做的,這吃的更香不是?”

陳嫂還猶豫不決,同意也不好,不同意小姐一定要纏著不放。

文箐卻堅持道:“陳媽還記得你第一次做好一頓飯食時,是不是十分開懷?覺得自己并不是吃白食的?自己也能有用?那一頓便是不吃也是香的,飽的?”

陳嫂聽到這里時,突然流了淚:“小姐,你怎知道這般清楚?是夫人說與你聽的么?我還記得當年第一次給夫人煲的湯,好不容易煲好了,卻端出門時,一時高興,摔了一跤,灑了。那時夫人還是小姐,倒是沒說湯,反而第一句話便是問燙到哪里了,快去房間敷藥……”陳嫂邊說邊抹淚,似乎一下子回到二十多年以前。

文箐想,周夫人可是嘴嚴得如蚌,不說半點人后的話。自己便是隨意猜的,沒想到說中了陳嫂的心底這件事。看看手,臟得很,只得洗了把手,便捏了帕子,踮起腳尖來,要幫著陳嫂擦淚。

陳嫂地捉了她手道:“我的好小姐,你要學也好,只是定要讓我們看著,便是拿取柴,也得小心木屑,千萬別刺進了手里,再有也別走了火,千萬別燒大發了……”發覺自己說話不吉利,忙打住,只關切地看她手上可否有傷著。

阿素在她娘掉淚的時候,放下刀來停止切菜,卻見她娘被文箐一個拭小的動作,幾句話便收買說服了,心想:自家阿媽還真只有小姐與夫人拿捏得住。便一邊切菜,一邊道:“姆媽,您現下來是不是提水給夫人洗漱的?可別耽擱了。”

陳嫂一聽,果然忘了正事了,忙道:“哎呀,真是,只見小姐燒火我這一急啊,真忘了夫人要的水了。”

阿靜這時候走到廚房門口,道:“怎的這般熱鬧?姨娘昨晚哭了會兒,這會睡得正香,我來幫忙,倒是晚了。喲,小姐,你還真來廚房學這個?!”

陳嫂見來了一個幫腔的,忙又說了一遍,讓她看顧好,這才打了水出去。

阿靜聽了陳嫂道小姐剛才在學燒火,嘴張得太大了合攏時咬到了下唇,“嘶”地抽了一下氣,急著道:“小姐,這個你無需學得的,我們來做便是。你要手變粗了,如何學針線?要是傷了,更不成了。我來,你且在一旁看著,要學哪樣,想問甚么,我同阿素便答來,可好?要不這早上的吃食到時辰了可夠不著點了。”

阿靜倒底是哄姨娘哄慣了,最后那一句卻拿早飯來逼迫文箐放棄。文箐也明白,這不是一個早晨便能讓她們轉變得了的,再說學這些東西,也不是自己一下子就能學得會的,且慢慢磨唄。便是在旁看著,多少會一點兒,能應付一下,按她們三個的標準,估計也行了。

阿靜見小姐很聽話地端了小杌子在一邊去,便覺自己還是很有法子的,成就感很強。于是文箐見得什么,便也不再猶豫,一個勁兒地問,屋里兩“老師”也是有問必答,且務必詳實。便是一個早上,已令文箐收獲頗豐。

到早飯間,周夫人聞得她會生火了,很是驚喜。私下里也勸她慢慢來,又道:“你生為小姐,這些小事只需讓她們干了,便真想學會,做一次兩次便成,否則你要是做了,她們覺得自己沒多大用了。再說你還小,先是身體要緊,不能累著了。”

文箐聽得周夫人并不反對自己學這些基本的,心里已是高興,自己本來也不會去天天干這個,當下便毫不猶豫地點頭道:“母親教的甚是!女兒也是這般想的,只要識得些廚房的家伙,認得些配料,知道一些常吃的菜如何做出來的,有哪幾樣特別的菜,能做一兩道,便知足了。”

周夫人聞言,覺得自己是操心過多,心里很是放心不少。回頭便將文箐的回答造之于陳嫂,讓她盡管由小姐去學。

上一章  |  明朝生活面面觀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明朝生活面面觀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