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明朝生活面面觀

前傳113 買地(一)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1-03-19  作者:一文錢員外
前傳113買地(一)

明朝生活面面觀前傳113買地(一)

明朝生活面面觀前傳113買地(一)。

()再如何遲鈍的人,畢竟生活中同一屋檐下,所以這事在曾家大院里傳了開來。曾家大嫂訝異地同自家弟妹道:“周夫人這是要在岳州安頓下來了?唉呀,幸虧我讓我家兒媳都給他們騰出房子來了,要不然,你這房子,她不賃了,你家房子可就是空著了。這豈不是又少了一筆錢。”

她已經讓幾個兒子兒媳都回了鄉下,只是一眾孫子孫女仍然留在這里,但是前院的房子已夠住了,倒是不需占用后院的廂房。

周家卻還是沒心思顧慮這個。首先便是想著這大雪都消融了,那筆販布的錢需得速速返回蘇州才是。一時,李誠的行程便在眼前。另一項則是開始準備著阿素的嫁妝。陳管事卻是早出晚歸,或者兩三天才能回來得一趟,便是因為春天到了,這地得盡快買下來,要不然一開春,便耽誤了一季收成。

正是在這忙碌時節,周家卻收到了蘇州來信。這次,卻是李誠的家信。信中道是年底時,李誠他爹生了一場大病,想兒孫想得厲害,盼歸。信里又提到楊家一個五服內的堂親,本來到得歸州找過周家,只是奈何未碰上,于是又返得蘇州周家找過黑漆,未果。想來是要認回黑漆。

陳嫂道:“本來就是打算李誠歸家的,這下正好,讓他回去便是了。”

周夫人聽后,卻是沉吟片刻,把文箐叫到跟前,慢慢地道:“李誠家信的事你也曉得了。你姨娘如何病也好得差不多了。黑漆既然有族親要關照于他,我們總不好再阻攔,自是要送他回蘇州楊家才是。這孩子吃得這許多苦,但愿日后平安順遂才是。我便想,讓他同李誠一家子都回蘇州去,如何?”

文箐初時亦聽得此事,此時周夫人這般決定,一時之間還真是沒想法。又聽得周夫人道:“原本去年他們就該歸家的,沒想到這么耽擱下來,便是一整年。李誠這幾年來,也只是豆子一個,以前在成都府時阿靜有過可惜沒了。不如讓他們一家子都返至蘇州,也好為他們李家開枝散葉。真要讓他們在岳州,再拖上個三五年,到時阿靜想再有個孩子,也難。”陳嫂本來想勸阻此事,這番話在耳邊聽得,便更是明白夫人的深意,再也無話。

文箐亦明白李誠夫妻要在岳州,便要跟著周家守孝,哪里能過夫妻生活?周夫人怕自己有個三長兩短,這一拖上個三五年,到時阿靜也得三十來歲,算是高齡產婦,再加上原來有流產的事,還真是怕出危險。點頭道:“母親考慮得甚是。”

周夫人卻頓了一頓道,“只是阿素的嫁妝,本來就是阿靜的手頭活計最出彩,幸得去年她給阿素做得兩套,如今也只能虧待了阿素,日后便在岳州置辦些,或者讓阿靜在蘇州挑好的送了過來便是了。阿蘭,這個倒是也不用擔心了。”

陳嫂忙說:“阿素的那些,都已夠了。夫人勿要再多置辦。我這便去知會阿靜他們,讓她也跟著打點行禮。”

阿靜初始不愿離開,道是姨娘身邊還得人照顧才是。又道是現在正是周家缺人手的時候,自己要是此時撒手離開,倒是知恩不報,愧對良心。

陳嫂勸道:“夫人都是為了你好。李誠一根獨苗,在族里站不住腳,才到了周家來做管事。夫人讓他同李誠再多生養幾個,日后哪里還怕人丁單薄受人欺侮?你便領了夫人的好意,先歸家侍候好家舅才是。”

阿靜哭哭泣泣地點了頭,牽著極不樂意離開少爺的豆子給姨娘同夫人磕頭。

至于黑漆,曉得自己還有遠房族親要領養自己,雖然心里有一絲高興,卻又極不安。畢竟在周家這段時間,同栓子豆子他們都相處極好,小姐少爺待自己若手足,可是小小年紀,也懂得這是寄人籬下,畢竟不是自家,也只得同豆子一同跪下磕頭。

周夫人見黑漆,在周家小半年吃住,如今也胖了好多,終于象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身形了,想原來一只黑瘦猴子,可憐的孩子,看到他,便想到自家兒女,為日后自己萬一撒手人間而極是憂心。

李誠那邊擔心自家爹要是這一場大雪過后還不知如何,只急著返家,憂心如焚。此時也顧不得別的,同夫人姨娘小姐道了謝,便打點了行禮,次日便出發了。

陳管事忙得夠嗆,此時,祈五郎倒是幫上了忙。道湖廣這一片,都是地廣人稀,聽說在常德府桃源或者武陵一帶,地倒是比岳州便宜,倒是有些地可以買賣,且自家伯父亦屬地方官,更是可照應周全。便是離岳州府,也只需得一兩日即可到,也算是方便。

陳管事讓他著意打聽了一下,自己仍在岳州一帶尋摸。周夫人聽得這般,便道:“只是咱們家買地只是怕了饑荒為了自家吃食,要是再建房子至常德,日后要在彼處定居,但常德府畢竟不如岳州方便繁華。”

文箐想周夫人的話不無道理,周家要想讓手頭的錢活,還得靠做些小買賣才是,到了常德,又處于鄉下,自是不太妥。便道:“母親,如今李誠一家既然返了蘇州,如今只有陳媽一家同咱們在一起,只需在岳州購得一處一進院子就是。哪怕三間住房,我看也能住下來。只是得帶一個大一點兒的院子,到時加蓋一兩間便是了。”

陳嫂聽得小姐的想法,覺得這般甚是。便道:“小姐這法子倒是好。咱們再買房,自是不用二進院子。這樣,仍能住在城里,鄉下的地,買得少,倒也不用再賃出去與人種,只需農忙時雇得幾個短工便是了。如此一來,既省錢,倒也便利。”

周夫人點頭道:“如今你們都能想法子,我自是放心了。便按你們小姐所說的辦吧。”

陳管事忙來忙去,終于過了五六天,算是有了準信。有幾塊地在巴陵縣的云溪一帶。

陳管事回來一五一十地道:“那村叫金竹村,前帶水后靠山,咱們看中的地,引了河水過去就可以。現在倒是有十三畝五厘水田,要價是一百九十貫一畝。又有五畝四分旱地,才八十貫一畝。旱地這五畝是按稅計的,實際上有十二畝之多。都是中下等地。”

文箐只曉得什么“良田”一詞,沒想到古代還分什么等級,一時也不知這“中下等地”到底如何一個差法,問道:“可是這地不太好?水田易犯旱澇?”

陳嫂在一旁說陳管事:“你同小姐說甚中下等地,小姐哪曉得這個?”

陳管事也醒悟過來,忙給她補充明代的地上中下這說,便是上上等,上中,中,中下,下下等。離村子近的好地,便是上等,離得村子遠的便是下等。再有這地定了級,上繳賦稅亦定級,于是更分三六九等。于是有不少人將上等地想法子在魚鱗冊上記為下等地,以免減少稅收。

文箐聽得,居然這般復雜。道:“那咱們這中下等地,便少繳稅了。不是挺好?”

陳管事神色黯然道:“小姐,咱們家這幾年是無需繳稅的。老爺,雖已離世,但畢竟這三年尚保。”

文箐心想,原來是給當官的特權,士人免一定的田賦,這離世的官員,還能保三年。慶幸之余,又不免感嘆,周大人去世得太早了,這三年以后又該咋辦?

一抬頭,見陳管事正等著自己回話。這下等地既然只是離村子遠而已,那也有好處,周家不喜與人來往,以免閑話飛揚,便道:“那便買了這處罷。”

陳管事卻稍有些遲疑道:“只是那處村子,離現在咱們住的地方畢竟遠了些,便是坐車,也需得一日,路上也不是十分好走。一遇大雨雪天,出行是不利。比不得曾家的村子近。”

文箐心想,自己也不經常去那地頭,既然是雇的人去種,一年也只需讓人去過幾回,耽擱一兩日也無甚大關系,可是不想買曾家那幾畝地。買了亦才幾畝,仍是需另買他處,豈不是兩頭兼顧,更是煩人。便道:“咱們也比不是曾家的地,他們家都需得半日車程。再說他們村里也沒有這多地賣出,還是買了這處吧。”

周夫人此時卻把文箐叫了過去,聽得她說完,便道:“你阿素姐,想來是今年要成親,只等祈家伯母選好日子定下來,你陳媽是想拖到年底才放人。這嫁妝咱們家自是不能薄待了她。”

文箐認真地道:“自然。阿素同我便似親姐妹一般。母親,屆時是再多送些壓箱錢?還是多置辦幾樣值錢一些的物事?”

周夫人嘆口氣道:“小綠,咱們事后送了她房子,沒想到,輪到,阿素……唉……這要是前年,哪里需計較,如今咱們落難,日日算計錢財,連阿素的妝貲也拿不出手了。”

文箐聽得亦憂傷不已。又想到陳管事說的這些地,也需花得三千多貫鈔,想著帳上有錢,便道:“要不然,咱們把這買了來的一半地,便劃到阿素姐的嫁妝里?或是再找上十來畝地,買來于她?”

周夫人抬頭看了一眼女兒,道:“我亦有此打算。沒想到,咱母女倆都想到一塊去了。再說,咱們在岳州,也是權且住上幾年罷了,且等你們長大,還是需得到蘇州認祖歸宗才是。”說到后面一句,又想到女兒既要嫁給自家侄兒,兒子總不能流落在岳州,要不然便是這兩姐弟,少了聯系,沒了照顧,豈不是更讓人憂心牽掛?

文箐覺得那是將來的事,眼前只能走一步一看一步,哪里還想甚么日后。她順著周夫人的意,道:“母親既然如此為阿素姐安排,我想她定是感激的。我這就去知會陳管事,讓他寫契時,其中一半的地,便直接落阿素的名就是了。”

周夫人卻道:“你也休得如此著急。這地還沒定下來,且待陳管事把那地再細細打聽好了,要寫契時,再說此時。萬一這地沒買下來,你這冒冒失失地說了此事,豈不是自打耳光?你當家的人,辦事定要沉穩些才是。”

文箐被周夫人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不當這處,也覺得有些冒失了,不好意思地笑笑,點頭認錯。

此章涉及明代土地知識甚多。

一是關于地的分級;

二是官員所擁有田產的免賦權限,級別不同,所免田地數量不一,甚至奴仆數量都有所要求。而去世的官員,其家屬所免賦只能管三年。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留言,也可以查閱史料。這個本人收集挺全,只是不想再發出來,畢竟是小說,不好寫得過深過多這類知識。拋磚引個玉先。

三是涉及到田賦,此章只提一個頭罷了。日后會有更多的。()

上一章  |  明朝生活面面觀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明朝生活面面觀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