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下意識地,胡廣眉頭一皺,不過他馬上恢復正常,平淡地問道:“怎么講?”
這時的他,有點拿捏不準,這閔洪學到底是故弄玄虛,博取眼球還是真得看到不足,直言不諱。
閔洪學仿佛沒看到崇禎皇帝的臉色變化,直接奏道:“臣來京師的路上,聽聞了朝廷調集糧食一策,乃是采用逐省依次遞解糧食進京之法。臣以為,此法不妥!”
胡廣沒想到他提得是這事,心中有點驚訝。這個方法,就是他本人提出來的,是覺得很不錯的一個法子。他自己想不出那里不妥,便直接問道:“何以不妥?”
“此策看似大善,卻忽略了地方官府的具體執行是否能達到預期。”閔洪學說到這里,神情嚴肅了起來,提高聲音道,“以臣之了解,此舉勞民甚也!”
胡廣聽了眉頭終歸皺了起來,略微有點不快地辯解道:“朕已派了廠衛下去監督,敢有不法之事,朕亦能知之,絕不輕饒!”
“陛下,臣承認此舉或許有效,但廠衛才幾人,一省之地多大,可能監控得過來?在府、縣及之下,可會有廠衛監控?地方官吏借機敲詐勒索,巧取豪奪……”
聽到這里,都不用閔洪學再往下講,胡廣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不愧是地方上的能吏,熟知地方情況,遠非京師官吏可比。
“……因此,臣以為,此策最終結果,擾民之舉會遍及大明各省份,要是再有其他災禍,或者被有心人利用,很可能會引發多地民變!此言,臣絕非危言聳聽!”閔洪學說到這里,臉色已很是嚴肅。
胡廣聽得連連點頭,在閔洪學說完之后,便連忙請教道:“以閔卿之見,京師缺糧在即,該用何策應之?”
其實,如果只是京畿之地的話,因為查抄晉商時查獲了大量糧食,算是暫時解決了糧食危機。但胡廣還是要問,自然是考究了。
“臣之愚見,擇周邊省份相對存量較多一地,令其供應京師,以暫代產糧大省運糧抵京的空缺期。”閔洪學躬身回奏道,“盡量減少地方官府擾民!”
胡廣聽得點點頭,他到此時是真相信閔洪學的真才實學了,便謙虛地再問道:“在閔卿看來,還有何事該說道說道?”
閔洪學一聽,毫不客氣,立刻又奏道:“朝廷用鹽引補償糧戶,初衷是減少擾民之害,確實是不錯的。可此舉也是想當然了!”
胡廣一聽,又有點出乎意料,連忙問道:“如何想當然了?”
“陛下或許不知,我大明之鹽引早已囤積過剩,許多商人手中空有鹽引,卻一直領取不到鹽,唯有賤賣之或傳子傳孫!”閔洪學毫不遲疑地回奏道。
胡廣一聽,不由得說道:“這有何難,增加食鹽產量便是!”
“陛下,事實絕非如此簡單!”閔洪學立刻嚴肅了臉,認真地回答道:“其中利害關系甚大,必會遭至現有鹽商抵制,很大概率在最初幾年,鹽稅收入將大幅度減少。敢問陛下,朝廷能承受否?”
說到這里,不等胡廣說話,閔洪學自己又補充道:“其實鹽引太多,多年未能兌現,亦有鹽商之功勞!如官鹽中摻雜私鹽,維持高價售賣等等……”
如果溫體仁不是首輔,如果他不是來京師后改變了對皇帝的看法,他不會這樣掏心掏肺。
“還有,朝廷在晉商一事上,看似準備充分,實則不然。就臣看來,朝廷就未深究查抄晉商后的事情。例如安撫民心,安撫邊軍軍心等等。所有這些,光靠個白桿軍是沒用的。臣舉個例子,白桿軍是一把刀,是一個拳頭,除此之外,朝廷還缺少一個棗。且就臣看來,查抄晉商一事,已有擴大跡象。”
說到這里,閔洪學一躬身,而后抬頭嚴肅地說道:“臣以為,查抄晉商一事,該收手了。且朝廷要明旨發天下,走私之罪,今日之前,不再追究,今日之后再犯,一如范永斗等人之下場!”
他說這話,就是怕崇禎皇帝會誤會他,因此特意嚴肅了態度,又立刻補充道:“否則怕不只是晉商,大明邊境之地,恐懼之下,怕是會亂了,此絕非朝廷之福,百姓之福,還望陛下慎重!”
胡廣在剛開始聽的時候,確實有點不高興。那些晉商,全殺光了都不可惜。不過等聽到后來,他也想起了后世的不少事情,只要規模一大,就肯定會擴大化,造成很不好的后果。
如果查抄晉商一事再繼續的話,說不定還真會有連鎖反應。到時候各地邊疆全亂了,那麻煩還真是大了。
想到這里,胡廣也嚴肅了臉,點點頭肯定道:“閔卿言之有理,朕明白了!”
說到這里,他想起之前暫時擱置的難題,便請教道:“閔卿,如今宣府鎮的軍卒多有潰散……”
當他把事情說完之后,閔洪學立刻回奏道:“陛下,臣剛說過,該是給棗的時候了。朝廷應速派有地方理政能力的官吏,把空缺之職位補上,令其安撫民心和軍心,與白桿軍一剛一柔,共治宣府!”
胡廣聽得點點頭,對于閔洪學,他很是滿意。接著他便詳細詢問了閔洪學在地方施政的情況,詢問了大明西南的民情,第一次聽到了云貴兩地的真實情況。
君臣兩人聊了很久,最后胡廣相當滿意地封閔洪學為吏部尚書兼皇極殿大學士,入閣輔政。
隨后,胡廣調整策略,就按照閔洪學所提議,廢除產糧大省之外其他省份的征糧,派遣官吏急赴山西,叫停白桿軍和廠衛查抄其他小規模晉商,并按閔洪學所奏,明旨天下。
當然了,對于已查抄的八大晉商和其他規模較大的晉商,胡廣并沒有赦免。最終所定下的判決為:范永斗為首的八大晉商,誅九族,其中通虜骨干,如范永斗等家族族長,其長子皆是凌遲。其他直系親屬斬立決,再次一等,男的發配海南,女的入教坊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