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道,鄭州、滎陽縣。
一個有花有草有池子和亭臺的漂亮所在,前段日子生了病的李日知現在身體狀態不錯。
此時他在喝茶水,綠茶。
坐在他對面的是畢構,茶是畢構帶來,李家莊子托人走水路給帶到河南府。
“差不多就走吧,難道還等陛下再派人來請?”畢構喝著茶水,看周圍的景色。
“本已致仕,又有何顏面回去見其他人,某心屬田園。”李日知喝口茶放下。
“若非陛下派人來的及時,你就病死了,聽到陛下要找你回去,你病又好了,還說心屬田園?”
畢構表示鄙視,之前李日知病得快不行了。
隨后宮中來人,說朝廷有重任要請李日知回去。
第二天,李日知就不用別人喂飯了,到今天,看著哪還有一點生病的樣子。
“謝陛下賜福。”李日知朝長安的方向拱拱手,看茶碗,又搖頭:“但某……”
“你可知是誰說動陛下找你回去?”畢構新起個話題。
“何人?”李日知果然感興趣。
“你家中今年養了不少雞鴨,聽聞你還鼓勵后背多養,以治蝗災。”畢構又說起別的事情。
“李易?”李日知順著話想到個人。
李易他知道,從長安專門跑到河南府送雞鴨,還有小豬。
到洛陽城西的山上,用蛋換蝗蟲,并招工建設山頭。
之后再換雞苗、鴨苗,讓百姓看到小豬長得有多快。
百姓紛紛去學,洛陽周圍的蝗蟲可是寶貝。
事情傳到鄭州,鄭州百姓紛紛照辦。
即使是他這個不置辦產業的人,同樣養了許多雞鴨,順便砌了火炕孵化小雞小鴨。
在他心中,李易憑一己之力,把一大片地方的蝗災給限制住了。
“老夫今年要回去,李易的莊子說是不錯,到時李易先給我鑲牙。你不想去看看?”
畢構沒否認,說起他回去的事情和李易莊子。
李家莊子留下一百人在山上,百姓跟著交流多,知道了許多李家莊子的事情。
洛陽的百姓得到的是真實情況,等傳到鄭州。
變成了李家莊子浮云繚繞、霞光漫天、隱有仙語傳來。
李日知又端起茶碗,一口接一口喝茶水。
“好,某就去看看那少年有何神奇之處。”他放下茶碗說道。
“盡快啟程,陛下等著呢。”畢構催促一句,告辭離開。
他從河南府刻意跑過來勸,要趕緊回去,還有政事要處理。
耽誤了兩天,再回去又是兩天。
李日知這邊找來妻子,收拾收拾,準備去長安,走水路。
他被免去了知政事之后,就心灰意冷,辭職,不干了。
他家中的孩子還等著他蔭官,結果這一下子就完了。
工資也沒有了,只能回老家呆著。
回了老家就修他的園林,并且允許其他的后輩學子過來討教學問。
若有好的,向官府推薦。
骨氣他確實有,曾經頂著要讓他杖殺別人的命令就是不答應。
但他不顧家,作什么事情從不與妻子商量,大男子主義,也不為子女考慮。
現在也是如此,說走,告訴妻子一聲,妻子就安排。
他的子女們高興了,又要去長安,而且有官。
江南東道,杭州。
劉幽求在州府衙門里處理政務,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臉沉著。
他這人就想當官,當宰相。
好不容易當上了,過沒幾天,宰相又沒了。
自己還被貶到了杭州當刺史,應該再當宰相的。
處理完了一個事情,他拿起另一個本子。
“刺史,刺史,長安來人。”小官跑進來。
“啊?長安來的人?”劉幽求坐直,一臉驚慌之色,他有聽聞,說是要給他調到郴州去。
郴州還比不上杭州呢,差不少。
真要去了,什么時候能回京?估計這一輩子就完了。
“來的是個黃門。”小官又補充一句。
“黃門?”劉幽求詫異,應該是紫薇省來人,帶著吏部的文書。
“快,請進來。”想不通的劉幽求吩咐。
沒過多久,一個太監進來。
“恭喜劉偵察使,咱家給你道賀了。”黃門一見劉幽求的面,先抱拳賀喜。
“偵察使?這是什么官?”劉幽求茫然了,督查、巡查他知道,偵察是個幾品的東西?
“大唐第一巡查團的官,額外一個部門,里面的都是偵察使,可以單獨查官員的問題。
不止是京官,地方官員亦可查,隨便查,想查哪就查哪。
可以派人去,也可以親自帶人去。查到了有問題的官員,報給陛下。
正三品的官,有實封。權力大著呢,羽林飛騎可以借用。”
黃門給介紹,一臉喜色。
劉幽求更迷茫了,新成立一個部門,大唐有駐扎在地方的監督官員、有偶爾派出去的巡查官員。
怎么又組建一個部門?要這么多部門作甚?辦事需要的人。
“第一巡查團里都是什么人?”劉幽求問出來。
“現在就兩個,劉偵察使和李日知偵察使,陛下正在找人,以后會有其他的。”
黃門說到這個事情,聲音低了很多。
“御史臺呢?”劉幽求還有問題。
他知道李日知是誰,被罷了權力后辭職不干的人,雙方熟悉。
“御史臺是查到事情在朝堂上說,你們不同,你們查到了,悄悄給陛下。”黃門解釋。
“御史有時也會單獨上書。”劉幽求爭辯。
“御史沒有人手,你們有人手,手下一群人,幫你們收集證據。
劉偵察使,準備準備吧,新的杭州刺史要來了。”
黃門給出另一個不同。
御史臺的那些人,自己去收集證據很難,都是別人收集完了交給他們。
劉幽求就這樣暈乎乎地去找家人,準備動身前往長安,政務交接不用他管。
兩個人團兒里人要進長安的事情李易沒有得到消息。
他在莊子里看人給酒精進行封裝。
他沒有塑料桶給用,也不可能是玻璃瓶子。
與尋常的酒壇子一樣,把酒精灌進去,至于酒壇子會不會滲透揮發,則不歸他管。
酒精倒進去,壇口先蓋一層油紙,然后是蓋子,蠟封,再泥封。
當然,他賣給吐蕃的酒精是八十五度,不夠純。
之所以不是八十度,那是因為度數低了可以用來當醫用酒精。
吐蕃人發現了的話,用在戰場醫療上怎么辦?
以后的大唐士兵會使用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對于外傷的殺菌效果好。
吐蕃人看到了,一學,自己豈不是資敵?
至于吐蕃人看出問題,往里兌水,那就兌吧,水不干凈,感染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