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虎膽縣令 第三十四章 農為根本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四部虎膽縣令第三十四章農為根本

(重要通告:本書近日將改名為《宦海風云,得編輯長天幫忙,終于成功,非常感謝。此外,更要感謝的是,為天堂出謀劃策的幾位讀者朋友。)

對于溫靜悲觀的話語,丁晉并不認同,雖然土地確實有貧有肥,但并不是一成不變,通過人力的努力,還是能夠取得一定效果。

振興文裕縣農業的念頭,丁晉早已有了。去年秋季,澤州、晉州、汾州、并州等數州下了一場持續半月的瓢潑大雨,結果河水泛濫,黃河的支流“旦河”沖破了堤壩,滔滔洪水,淹沒了沿岸二十七縣數十萬百姓的家園。

自古以來,黃河決堤便是家常便飯,幾乎是三年一小災,五年一大災,沿岸地區的官府對此都有防范和準備,加上此次只是小洪災,所以實際受災面積并不大,損失也還在朝廷承受范圍之內。并州境內的文裕縣,更算是輕之又微,只波及到最南面的十幾個小村莊。

但是,在隨后的賑災和治理水患的過程中,丁晉卻是觸目驚心,在僥幸的背后,看到了更多的潛藏危機。

本縣適合種植莊稼的田地,大部分處于水患嚴重的黃河支流“文裕河”沿岸;更要命的是,文裕河久未經過清理,河道中淤積了大量地泥沙。將河床抬高到了極為危險的地步。

這次水災,幸好有上游的“旦河”解決了蓄洪,如果“旦河”不決堤,洶涌的洪水勢必將傾瀉到文裕河中,而岌岌可危的文裕河道能承受如此巨量地洪水嗎?

如果答案是否。肆虐地洪水。將淹沒本地至少一半以上的優良田地。

所以,要想振興當地農業,第一件事,必須治理河道和水源。丁晉和縣署的幾位主管官吏商量后,決定就此賑災的機會。發動群眾。對流經當地的幾條支河。整頓清理。

朝廷發下了賑災款和糧食,縣署又拿出一筆“專項資金”,用“以工代賑”地辦法來調動百姓地積極心。除了那些受災地村落外。只要出工出力,其他地方的百姓。都可以得到豐厚的“薪水”。

當丁晉提出這個“以工代賑”地建議時,索秀玉、崔斯立等人提醒他這可能會違背朝廷“體恤百姓”的本意,或許將遭到宇文刺史地反對,甚至被“監察御史”彈劾。

丁晉解釋道,朝廷的本意是好的,但結合往年的情況,這些糧食免費發放給百姓,不免養成他們懶惰和依賴的壞習慣,也對水患的解決沒有根本的作用。如果朝廷的做法有不妥之處,我們身為親民之官,當然不能繼續錯誤地執行下去。

丁晉說服了有異議的幾名屬下,然后又寫信給宇文成和河東道的“監察御史”李毓昌,宇文成和李毓昌都表示支持,并讓丁晉寫出了詳細的方案在鄰近數州進行推廣,后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用“以工代賑”的辦法,發動百姓對幾條支流加以疏浚,作為防災治水之本,丁晉自己也不閑著,每日乘坐一只小船在文裕河上下游來回巡視,并命令“主簿”崔斯立和“田曹”溫靜必須親自去第一線督工。

結果有一天,當丁晉巡視到一處水庫的時候,本應在這里監工的溫靜卻不見人影,等到溫靜急急趕來的時候,丁晉不許他有絲毫辯解余地,直接讓人將其按在地上,重重打了十大板。

這個“嚴酷”的手段很有效,從此以后,各部門的官員抓緊加油,不敢有絲毫懈怠。直到工程全部竣工后,眾人才得知,原來這是丁大人“刺激工程進度”的權變之計,那個倒霉的被打板子的溫田曹,原來是和縣令大人配合行事。至于板子真假輕重,外人也總不好意思親自詢問溫靜了。

在這次水災和治理隱患的過程中,丁晉還發現一個問題:自“醋坊業”興旺后,本縣不管是政府還是普通民眾確實是有些錢了,但卻萬萬不可自以為從此可高枕無憂,本縣的農業底子薄,實在是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因為這次的洪水并不大,沒有禍及河東道幾個重要的產糧區,所以縣署還能購買到大量的賑災糧,如果不然,就算你有錢,也未必能在外面買到足夠的糧食。

(而預先儲備糧食,這個建議在儲藏設備和方法非常落后的古代,不現實。)

從這個問題上,丁晉認識到農業對于小城市、小地區百姓的生計、生活是多么重要,文裕縣畢竟不是大型城市,沒有成熟的商品流通和交易渠道,如果關鍵時候,比如大災年或戰爭時,購買不到充足的糧食,自身的糧食產量又不夠,那樣的后果,只是想想便要冒虛汗。

正是有了這番憂慮,丁晉早在去年的時候,已經開始琢磨如何改善當地的落后農業環境,除了清理河渠、防備天災外,他還積極想辦法治理田地的“貧瘠問題”。

像上面和溫靜那樣的談話,丁晉和縣署的眾官吏進行過很多次,但是他們基本上都對改善貧瘠問題,信心不大,認為那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但是,另一方面,丁晉卻從那些招募來的外鄉老農的敘述中,發現改良土地優劣并不是沒有辦法,甚至,就在文裕縣本地,曾經也有過成功的例子。

老農們根據自己的經驗,說“人糞”可能對土壤有好處,但是又有人反對說,那些骯臟的東西會壞掉土地的風水,文裕縣的田地之所以如此貧瘠。便是因為以前有人用這樣地東西污染了泥土。

在農業方面,丁晉確實是不折不扣的外行,但他的見識可能比很多人都強,他的靈魂中畢竟還有一位學過“現代化學”的人物存在,一聽得老農們說“人糞”有作用。便觸及到了他隱藏在思想深處地一些東西。

于是。丁晉下意識地認為“人糞”確實應該有效果,但是現在有一個很棘手地問題:文裕縣的百姓已認定了就是因為撒入“人臭”破壞了風水,結果才導致田地荒蕪,所以要想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并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丁晉并不想用強硬的態度和手段來施行縣署地政策。尤其是在破敗不堪地農業上。他更不想以威逼地手段,打擊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但是,這個問題上。丁晉覺得沒有太有效的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扭轉百姓地觀念。必須讓他們盡快了解到“人糞肥”的好處,才能自行轉變思想。

因此,丁晉發布了一條命令,有選擇地強制那些租種“公田”地農戶,今年必須施入多少多少“人肥”,如果辦不到,就將撤銷他們的租種資格,如果能合格地執行,今年的田賦可以減半收取,不足的部分,由縣署財政來為他們補貼。

同時,為了最大限度地緩和農戶的抵抗心理,一方面,丁晉組織了幾個“宣傳隊”,下鄉到各村各里,宣傳“人糞”對田地的好處;另一方面,丁晉以身作則,在縣署后面的操場開辟了一塊小田,種植作物,并親自施灑“人肥”。

除了“人肥”外,丁晉還想到一個“草木灰”的東西,它雖然對土地的效果沒有人肥那么強大,但也擁有一定效果,可以讓那些暫時抵制“人肥”的農戶,撒入“草木灰”,增加土地的肥沃成分。

此外,還根據那些經驗豐富的老農建議,對全縣的田地,施行“修養”、“輪耕”、“混合種植”策略,并積極尋找那些適合在沙化田和貧瘠田中生長的生命力頑強的作物,在文裕縣推廣種植。

比如索秀玉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濟作物”西瓜。

“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它在五代時已引入中原,但一直沒有得到大力推廣,而且品種有限,且質量不是太好。上次,丁晉派索秀玉親自去往西域搜集新作物,結果他購買了數種適合沙土的優良西瓜種子回來。嘗試種植后,發現西瓜非常適合在沙田中種植,產量也高,而且價錢昂貴,受到了不小的歡迎,已成為文裕縣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另外,還有從晉州引進的“沙麥”,這種麥子的味道不是太好,但勝在產量奇高,又適合沙土種植,對于文裕縣的情況正合適。

幾個月后,丁晉的“實驗田”獲得了大豐收,施撒人糞后,產量明顯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且根據幾個曾經觸摸過試驗田的農戶說,縣令大人的田里,泥土都肥沃得要流油了。

這樣的話語,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得沒了譜,說是丁大人在夢中得到神仙指點,文裕縣的田地必須撒入人糞,才能祛除邪氣。農戶們聽了,有的半信半疑,更多的卻是信了,因為很多人親眼看到丁大人收獲莊稼的那天,可是從那處小小的田里,收取了足足有十石的麥穗呀。

樸實的人們,很容易相信一些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情,而且他們都是一些天生的“實用主義者”,崩管它以前是不是邪物,既然現在能幫助自己,那就是“廢物變寶”,再邪的東西也成了香餑餑。于是很多農戶,在不久后,就將家里的糞物撒入了自家田中,甚至,發展到后來,為了一些糞類的歸屬權,頗鬧出了一些爭執,從此后,大家堅定了一個念頭:肥水不流外人田。

樸實的人們啊,總是要被狡猾的家伙迷惑和引誘,當農戶們羨慕地看著試驗田的豐收和臉紅脖子粗地爭執人糞的時候,萬萬想不到,在丁晉播撒種子的前幾日,那塊試驗田中的土壤已經被人重新換上了從百里外偷偷運回來的肥沃泥土;而且,在收獲的前一夜,又有些鬼鬼祟祟的家伙,偷偷摸摸地將一些麥穗放入田地中,最終造成了“大豐收”的假象。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