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第五部 尚書省內 第四章 堅持更新,永不放棄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五部尚書省內第四章堅持更新,永不放棄

“吏部司”的令史們還算熱情地接待了丁晉,一位“員外郎”親自出面為他介紹了述職的程序,然后由一位“書令史”帶著他按照嚴格的步驟,一一將程序完成。ZUILU.neΤ

這些程序,多是為防范有人冒名頂替而作的檢查和核對,因為地方官員數年一次大述職,述職完后,要面臨重新分配工作,所以到時候往往要發給新的“官員告身”,如果這些“告身”被不法之徒獲取,將會給朝廷帶來很大的麻煩和不可預測性。

驗證的辦法,第一步是調出存放在吏部檔案庫中的官員個人履歷,也就是丁晉等人當年參加詮試時,吏部為他們每人所做的“行狀”:里面有個人的鄉貫戶籍、三代名銜、家口年齒、出身履歷,科考成績,銓試優劣等等,其中,對于此時檢查最重要的是官員的容貌特征描述,如云“長身品紫棠(膚色),有髭須,大眼,面有若干痕”,或云“短小無髭,眼小,面無斑痕”,再或云:“面白無須,兩眼突出”。將這些重要的外貌特征和本人一核對,如果看不出什么大問題,那就算通過了第一步驟,進入下一關。

下一道關是讓官員回答問題。負責的令史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行狀”中記錄的東西,有些是這幾年任職中,經歷過的事情,可以看出,這一關的目的還是核對身份。以確保不會出現錯誤。不過世界上地事很難有萬無一失,尤其是對于咨詢不發達的古代,出現官員冒名頂替并最終成功的例子,也不是一個兩個。

過了這一關,官員的身份也就大體上核對完成。然后就是讓丁晉進行“小詮考”。也就是檢查一下為官幾年來,你的學識、能力有沒有懈怠、有沒有長進,有些人一當官,便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以前地學問扔了。當官后也沒有掌握業務能力。結果一被測試。卻是百無一用,這樣地官員,即便“評定文書”中夸獎得如何之好。也是要被刷下來的。當然,在崇尚“人治”的政治制度下。(YY書吧)這個表面嚴格的規定,施行不久就往往流于形式。

既然“詮考”前面加個“小”字,自然是和當初的復雜“詮試”不盡相同,“身、言、書、判”四項中,只考“書”項,一般是“主考令史”隨便擬個題目,讓官員就為官數年來地感悟、心得、體會,臨場發揮寫一篇圍繞這個題目地文章。這種考試,既考官員地應變能力,更考究官員的實際治政能力,肚里沒有貨,吹也是吹不出來的。

很顯然,高九淵在吏部還是很有人緣地,那個“主考令史”看罷丁晉的“評定文書”,便擬了個與他政績評核中最優秀地一項有關的考題。筆墨紙硯由小吏奉上,丁晉面色端正,略一思索,便揮毫而就,“主考令史”看過后,不禁點頭稱是:這丁某人所做,確實是言之有味、切中厲害的好文章。

考試結束,今日述職也就只剩下了最后一個步驟:填寫“腳色”。

“腳色”類似“行狀”,也是個人履歷的俗稱,不過和“行狀”不同的是,“行狀”是個人的“起始記錄檔案”,而“腳色”是數年一填寫,對于那些“一年三遷”的幸運兒,很可能是一年數填寫,而且“腳色”是由官員個人填寫,然后交給吏部有司保管。

“腳色”,大概含有“你是什么腳色”的意思,上面有多種項目,如姓名、籍貫、年齡、出身、社會關系、政治面貌,有無獎懲記錄等,其中,獎懲記錄是最重要的,如系“懲類”,又得說明哪些是屬于工作上的錯誤,哪些是屬于品行上的問題,哪些是屬于政治上站錯隊的性質。任滿候選的人,都得老老實實地把“考核評語”填寫在“腳色”上。

述職完成后,那位“員外郎”再次出現,告訴丁晉,回去耐心等待朝廷旨授。丁晉知道這是正常現象,吏部司及整個吏部,并沒有對七品及以上官員的任命權利,他們通常所做的,只是將優秀的候選官員名單,上交給中書、門下兩省,最后由政事堂宰相及天子,裁決官員升遷任免。(YY書吧)

所以,這需要一個過程,急也是急不來的,因此丁晉笑著向這位員外郎道謝后,告辭離去。

接下來幾天,丁晉準備拜訪一下諸位好友及幾位師長、前輩。

他首先去了自己的座師及數次出手幫助自己的恩人竇昭府邸,竇昭現在掛了個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的榮銜,所以府邸門口是禁止行人馳馬而過的,到了這里,甭管你是皇親國戚、還是親王尊貴,都得下馬表示尊敬。

丁晉和隨從丁翼牽著馬兒走到門口,只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門人坐在大門上,說東談西,丁翼上前微笑道:“幾位大哥請了,洪州丁晉欲拜見恩師道真公,還請大哥們幫遞個帖子。”

說完,一張拜帖下面夾著兩吊銅錢,遞了過去。

幾個門人頓時喜笑顏開,遇到這種會來事的主,就是讓人心情愉快,于是馬上道:“貴客請門房歇息,小人馬上去給你稟報。”

不一會,進去稟報的門人帶回一位衣著錦繡的中年人,正是丁晉曾見過的那位竇府管家。管家對丁晉印象還挺深,這些主人身邊的紅人都是機靈應變之輩,什么人得主人重視、什么人惹主人討厭,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要巴結,都是看得一清二楚,從剛才老爺知悉這位丁官人上門拜訪的高興神情,他自然知道眼前這位在主人心目中地地位。

管家熱情地笑道:“丁大人駕到。我們老爺非常高興呢,現在正在沐香更衣,請貴客先到書房喝杯熱茶,請!”

丁晉不敢怠慢,對這位家奴身份的管家依然是恭敬地施了一禮。微笑道:“那就有勞大管家了。您老先請。”

管家呵呵笑著,當前帶路,丁晉兩人跟隨在后,不一會,來到竇府專門用來會見尊貴客人的西書房。(YY吧)丁翼自留在門外等候。

進入房內。管家熱情地請丁晉坐下。然后吩咐清秀的小婢女端上煮沸的香茶,又怕丁晉一個人坐著閑悶,陪著他說了一會話。直到外面有小仆通知:老爺過來了。

丁晉聞言,忙迎到門口。恭敬地半躬著身子迎接恩師,竇昭一身華服,面帶笑容地走了進來,慈祥地對他道:“青云,自并州來京,一千三百里,可辛苦乎?”

丁晉恭聲道:“欲見恩師,心情激動,不覺辛苦。恩師大人在上,請受學生一拜。”說完,恭敬地扶竇昭坐在上位,大禮跪拜而下。

竇昭也不和他客氣,高高興興地受了,在這個極重師長地時代,叩拜磕頭之禮,本也尋常,可丁青云便能做得這般真誠,這般自然,讓受者心情愉悅地感覺自己很受尊重。

施禮完畢,丁晉長身而起,瀟灑地坐了下來,竇昭暗暗點頭,感覺這位得意門生漸漸有了些豁達廣度地風儀,這是心中涵養的外在表現,已完全脫去當日初見時的青澀和不尚自信。

竇昭打量丁晉的同時,丁晉也目光飽含尊敬地看著自己的座師,數年不見,竇昭地面容有些清減,畢竟是將近六旬地老人,如果不是錦衣玉食地補養著,恐怕會更見蒼老。想到這里,丁晉思念起了家中地老夫母,這次上京侯任,因為趕得匆忙(官員述職有時間限制),加上南北距離實在遙遠,竟然無緣回去看望爹娘,自己不孝如此,想起來實在慚愧不能自抑。

而在對面竇昭的眼中,丁晉神情先是恭敬,而后顯出一絲難以掩飾的傷心和慚愧,于是疑慮問道:“青云何故如此悲傷?”

丁晉心情激動,倉促被問及下,眼泛淚花,照實說道:“不敢隱瞞老大人,晉剛才看到恩師面容些許清減,心中實在擔憂,及至想到家中老父也已垂垂老矣,而學生為自己私,既不能侍奉恩師于座下,又不能奉養爹娘以堂前,實為不忠不孝,所以慚愧至極、羞愧落淚。”

竇昭聞言,不禁很是感慨,他年輕地時候,曾和韓三原、元律師兩人在終南山立志修道,人稱“終南三友”。結果老母病逝,他也沒有來得及趕回去見母親最后一面,后來身入仕途后,一路青云直上,做到了萬萬人羨慕尊敬的三品之官,卻終究沒有機會盡一二孝道,心中未嘗沒有慚愧遺憾之情,今日被丁晉一番話,重新勾起往日記憶,感嘆地同時,對這個學生的感情,也更加復雜起來。

“青云,可去吏部報道?”沉默了一會,竇昭收拾心情,岔開了話題。

丁晉也知道今日不是感傷之時,于是強裝歡笑道:“已去過了,幸有一摯友幫忙,事情辦得很順利。”然后將述職的過程,大致和竇昭講了下。

“好,那就耐心等待朝廷任命吧。”竇昭說完,覺得年輕人或許會心急難耐,于是安慰道:“青云,以你資歷,此正當朝廷用人之際,想來將或接受重任,切勿急躁,這幾日就在長安城訪朋會友一番吧。”

丁晉恭聲稱是,又覺得剛才自己失態可能影響老人的心情,于是開始挑些竇昭喜歡的風花雪月、琴棋書畫之道,或闡述己見,或好奇詢問,漸漸勾起竇昭的興趣,不一會,老人已滔滔不絕地為自己的門生,開始講解起厚積一生的對此類事物的知識和感悟。

竇昭此人,雖在偶然的機會中,身入仕途,其本身卻是一個淡薄政治之人,他以瀟灑、逍遙、才學之名稱譽京城,愛好詩詞書畫、香茶、名曲,自得其樂。如果換成有人欲和他談論治國方針、為官之道,那是絲毫也提不起半點興趣,而丁晉投其所好,再加本身也有點才學,言語更是能點到其心中癢癢處,竇昭不禁講得興高采烈、忘乎所以。

當竇昭講到自己最喜歡的書畫之道時,丁晉哎呀一聲,想起了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竟然險些忘記了給座師的禮物。于是,笑著對竇昭說明情況,喚門外守候的丁翼進來,從他攜帶的包囊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副畫軸,在書房正中央的樺木大桌上緩緩鋪開。

隨著畫軸的慢慢展開,一副詩意畫的全景漸漸顯露在兩人眼中。畫中,明月在一角照耀,占據大半地方的是大片的修竹幽篁,在夜月的照耀下,似乎能看到翠綠的光輝,在幽幽的竹林半掩處,一位長衫儒服衣帶飄飄如仙人的雅士,正端坐在地上,撫琴獨嘯,背后叢竹修篁間隱約透露出館舍檐角,顯示“竹林深處有人家”的寂靜飄渺之感。

竇昭目光灼灼地看著畫卷,久久無語,半響,才緩緩吟出畫卷上角的小詩:“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好畫,好詩,詩好,畫更好。”

他目光下移,看到畫卷左下角署名為“云水貪僧”,不禁嘆笑道:“果然是這位高僧手筆,修竹氣同賢者靜,這是他的胸中之竹,也只有他那種放逸情懷的心胸才能畫出如此意境之美。哎,老夫浸研半生畫技,不可謂心血傾耗,可在真人面前,也只能無奈藏拙,人自有天分才學,看來終是強求不得,不可強求呀!”

丁晉想了想,有些不同意竇昭的想法道:“黃檗大師的畫,學生也認為是精品佳作,不過他的作品一味重之飄逸,雖得自然之美,卻和恩師的厚重之態不同,只可說,各善所長、各有千秋吧。”

這幾句話,丁晉說得雖然不是太專業,不過竇昭還是聽得很高興,哈哈笑道:“能被青云將老夫和云水僧相提并論,不管如何,老夫也該滿足,哈哈,這幅畫就卻之不恭收了。”

丁晉也笑道:“恩師受禮,學生不亦樂乎也!”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